桂林人饮食特点(桂林人儿时记忆中的味道)
桂林人饮食特点(桂林人儿时记忆中的味道)以下所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本文无商广成分,有求必应!我们这就安排一篇「儿时味道美食合集」,尝试带大家找回那些“小时候”的味道。///老规矩,先提醒一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就觉得现在吃的东西,普遍没有小时候吃的好吃了。
有时候会突然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小摊子卖的小吃:炸串串、蛋卷、凉粉......想着想着还不由得感叹一句“那时候的***真好吃啊!”
“小时候”这三个字,似乎带有很神奇的“滤镜”。它停留在有些遥远的过去,却常常能唤起珍贵的回忆、纯粹的快乐。
最近有粉丝来问“小时候常吃的那种芋头饼,哪里有卖的?”
有求必应!我们这就安排一篇「儿时味道美食合集」,尝试带大家找回那些“小时候”的味道。
///
老规矩,先提醒一下~
本文无商广成分,
以下所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如有你喜欢的儿时味道未出现其中,
也可以留言互动,
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01
炸鸡柳、炸淀粉肠、炸猪肺...
- 万物可炸 -
相信每个人记忆里难忘的童年小吃,必有校门口的油炸一席之地,炸淀粉肠、炸猪肺、炸藕丸子、炸包菜...万物皆可炸。
有些摊子炸串,会先裹上一层面再入锅,有些则会直接进锅炸。
裹面和不裹面味道差很多,全看个人喜好。
放学后,大家一窝蜂的涌到小摊,炸串的阿姨叔叔大多是有多年练就的手艺傍身的,荤素有顺序,油炸、沥干、刷酱料,动作麻利,绝不拖沓。
“辣椒、海鲜酱要不要?”
“少点辣、多点海鲜酱。”
同样难以让人抗拒的还有「炸鸡柳」,它是小摊子的“最佳CP”,也是放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儿时的「炸鸡柳」,多是用的纸袋来装,要上2块钱,就能吃好久,一边走一边吃着走回家。
-寻味地址-
炸串:
「流动小摊」
第一站16:30左右会在帝景华庭;
第二站18:40左右会在气象路广济中医院的巷子里;
第三站22:00左右会在芳华路公交车站牌
「超爽小肥羊」
七星区建干路51号
「岭南第一锅」
西城路步行街(小数点西城店附近)
炸鸡柳:
「轩瑞妈妈炸鸡」
七星区龙隐园1区东2门南60米
「正好奶茶店」
铁西一巷铁西幼儿园门口正对面
02
车轮饼
- 吃了就会饱得吃不下饭 -
车轮饼讲究的就是皮薄馅足,外壳特别薄脆,一口咬下满口都是馅料的香气,红豆、香芋、肉松、紫薯...个顶个的饱肚子馅料,小时候经常吃一个回家就吃不下饭了(还被老妈diang起骂)。
小编记得小时候吃的还有韭菜鸡蛋、鲜肉之类的咸味馅料,现在好像都消失了,吃到的基本都是甜的。
除了上面那种从外地来的“舶来品”车轮饼,桂林还有一种传统味道——
这种芋头饼用的是和车轮饼一样的模具,但不一样的是原材料用了面粉糊、芋头块和火腿块,放了些油慢煎。
做好的芋头饼一定要趁热吃,外壳焦脆,一口能吃到芋头、火腿肠、鹌鹑蛋,软糯喷香。
刚烤好就拿着往嘴里塞,也不管烫不烫嘴,要知道一个饼要等5分钟,这一口盯好久了!
-寻味地址-
车轮饼:
「流动小摊」
奇峰小筑小区门口
「流动小摊」
建干路阳家旅馆巷子里
「海南椰奶清补凉」
七星区文化步行街(街口在三里店大圆盘东南600米处)
芋头饼:
「周娘娘小吃店」
桂林市-秀峰区-中华路1-3号(中华小学附近)
03
马蹄糕
- 小时候的“神奇”小吃 -
小时候总觉得,「马蹄糕」一直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小小的木头模具在手里上下翻飞,眼珠子还没来得及随着他的动作转动,几秒之间,一个红白相间的马蹄糕就随着氤氲的雾气出炉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当时小时候的智商,根本参不透其中奥秘,只觉得“哇塞!”每每路过,哪怕是不买,都忍不住看完这场“魔术秀”才肯去离开。
一定要趁热,红糖浸润在雪白的糯米粉里,米的清香混杂着老红糖的甘甜,唇齿间都是甜蜜。
还记得那时的马蹄糕5毛一个,8毛两个,大街小巷还是很多摊贩的;现在在街头巷尾只是偶尔能寻觅到,价格也是到了2.5元一个。
-寻味地址-
马蹄糕:
「流动摊位」
桂林市七星区环城北二路97号(花鸟市场)
「铁西无名小店」
铁西雨晟家政旁
「流动摊位」
安新小区北区德祥药店门口
「周娘娘小吃店」
桂林市-秀峰区-中华路1-3号(中华小学附近)
04
蜂蜜小面包
- 最常吃的早餐之一 -
小时候常常买来过早的小蛋糕,比不上现在蛋糕胚的精致,蜂蜜小蛋糕吃起来带着一点绵绵渣渣的口感,但皮够脆。
吃多了会噎人,妈妈总会帮我搭配一瓶m牛或y利的纯牛奶,用来送蛋糕进喉,不知道大家的童年,有没有蜂蜜小蛋糕一席之地呢。
-寻味地址-
蜂蜜小蛋糕:
「菲菲蛋糕店」
七星路家乐城长运天天超市旁
「信义蛋糕店」
信义路信义市场内
「金丝蛋糕」
叠彩区铁路菜市内
05
传统糖水凉粉
- 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小料 -
不像现在的凉粉,七七八八的小料加上一堆。儿时的凉粉简单非常,凉粉一顿打匀,糖水、白醋往里一倒,再用牙签粘上一些薄荷香精放进凉粉里搅一搅,一份清凉的甜就出来了。
那时候都是一个小推车撑起一家凉粉铺,年代久远的装糖水的保温壶,用塑料袋子套着的不锈钢碗,闷热的天气、疯跑过后的小人儿就是靠凉粉“续命”的。
玉米糖水也是圈粉无数的产品,大半杯甜玉米粒颗颗饱满,搭配香甜的糖水,夏天的快乐就在这一杯啦~
-寻味地址-
凉粉玉米糖水:
「九华山无名凉粉」
桂林市叠彩区九华路与盛隆路交叉口东南方向150米(一般下午在)
「徐阿姨甜品店」
秀峰区乐群路乐泰小区10号
「玉米糖水」
象山区二巷17中附近
「秀姐糖水」
秀峰区社公巷88牛肠酸对面
「千草糖甜品店」
叠彩区水塔路南巷花千树小区15栋
「铁西无名凉粉」
象山区南门街道20栋(铁西幼儿园对面)
「王记凉粉」
桂林市灵川县临江路250号漓江景区大圩古镇内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儿时味道,或许是奶茶粉冲出来的奶茶,或许是一毛一颗的球形泡泡糖,又或许是裹了面粉的炸炸...
我们是只爱那种味道吗?仔细回想,我们其实是在怀念那个零花钱有限,快乐却无限的小时候。
//写在最后的小提醒:
文中很多摊贩向来都是“自由行走”,随停随做没有固定据点,所以扑空也不是没可能,大家寻味建议优先选择有店面的,或者说你有什么比较固定的寻味地址,也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们共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