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坏人吗(姜维资历不深有黑道背景)
姜维是坏人吗(姜维资历不深有黑道背景)论军事才能,还真看不出姜维有超乎常人的本领,其才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也就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仅以蜀汉军界论,不说早期那班名将,后期的魏延、王平、张嶷就比姜维强,即使张翼也不比他差。论穷兵黩武,姜维比诸葛亮更甚,史载他11次北伐中原,胜少负多,不仅未得中原尺寸土地,还落得个将士死伤殆尽、民众疲于征调、国力衰弊不堪的悲惨结局,在用兵方面比恩师诸葛亮更加徒劳无功。魏延守汉中15年,守得坚若磐石,魏军无机可乘,魏延死后,姜维全面推翻了他早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 守险不守陴(将精锐力量用于控制环城四周的险地,造成敌军四处受控而无法全力进攻的战略张力) ”之策,想出了一个什么“敛兵聚谷(将部属在汉中周边的精锐收回,聚集守城)”的馊主意,很快就被魏将钟会攻破了战略要地汉中,最终把蜀汉小朝廷送上了不归路。论职业经历,姜维在曹魏时名不见经传,只是个偏裨牙将。论资历,他只算是一个中途加入的降将,可称半道出家,对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他原在魏属天水郡任中郎将一职,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只算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官。即便是中郎将这个细微的官职 ,也不是姜维凭本事挣来的,而是承袭父职。其父姜冏在讨伐反叛的羌人时英勇战死,朝廷为照顾“烈士”遗孤姜维,于是给了他一个荣誉性的待遇——顶了其父姜冏的职。
诸葛亮第一次率大军出祁山北伐时,姜维因与上司有嫌隙,遭其猜忌 ,无法在天水容身,不得已归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很赏识姜维之才,不嫌弃他的降将身份,一来就大加笼络,擢其为仓曹掾,加封奉义将军,彼时他只有27岁。
诸葛亮初见姜维即对其另眼相看,大加青睐并着意栽培,他曾在写给张裔、蒋琬的信中称赞姜维说:“姜伯约对大业忠诚勤奋,思虑问题精细周到,考察其才,永南、季常(李邵、马良字)都比不上他。此人乃凉州高明之士,堪称陇西奇才”。还说:“姜伯约极富军事才干,非常机智,有胆有识,且深明大义,对兵法有颇深的研究。此人心向汉室,才智超群”。
后来,诸葛亮擢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病歿五丈原后,姜维全面承袭了他的衣钵,肩负北伐重任,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与柱石之臣。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姜维以降将之身,逐渐成为三国后期蜀汉的政治新星,27岁就被封为当阳亭侯,后来又以火箭般的速度先后荣升大司马、大将军,要说少年得志,其风头绝对盖过了当初的袁绍、周瑜。
姜维之所以能迅速飞黄腾达,主要得益于蜀相诸葛亮之力撑,诸葛亮在蜀后主刘禅面前大力举荐姜维,将他夸得如人中龙凤,使他得以平步青云。
但事实上,姜维的能力被诸葛亮无限夸大,似有拔高之嫌,他并没有什么超乎常人的特殊本领。
论职业经历,姜维在曹魏时名不见经传,只是个偏裨牙将。论资历,他只算是一个中途加入的降将,可称半道出家,对蜀汉集团的忠诚指数似也高不到哪去。
论军事才能,还真看不出姜维有超乎常人的本领,其才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也就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仅以蜀汉军界论,不说早期那班名将,后期的魏延、王平、张嶷就比姜维强,即使张翼也不比他差。论穷兵黩武,姜维比诸葛亮更甚,史载他11次北伐中原,胜少负多,不仅未得中原尺寸土地,还落得个将士死伤殆尽、民众疲于征调、国力衰弊不堪的悲惨结局,在用兵方面比恩师诸葛亮更加徒劳无功。魏延守汉中15年,守得坚若磐石,魏军无机可乘,魏延死后,姜维全面推翻了他早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 守险不守陴(将精锐力量用于控制环城四周的险地,造成敌军四处受控而无法全力进攻的战略张力) ”之策,想出了一个什么“敛兵聚谷(将部属在汉中周边的精锐收回,聚集守城)”的馊主意,很快就被魏将钟会攻破了战略要地汉中,最终把蜀汉小朝廷送上了不归路。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有一段评价颇为中肯:
“姜维粗有文武,立志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殒毙”。
大意是姜维只是粗通文武韬略,或许只有半桶水,连一知半解的水准都够不上,却总想着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因此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而且他没有明断是非的能力,最终死于非命。总而言之,姜维这种人属于志大才疏的类型。
那么,精明过人的诸葛亮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擢拔重用姜维呢?
刘备在位时,诸葛亮在军中几乎没有自己的势力,这也使得他的指令在执行时大打折扣。刘备死于白帝城永安宫后,诸葛亮便开始处心积虑地在军队中培养自己的人脉以制衡赵云、魏延这样的刘备嫡系及军中元老,以达到全面掌控蜀军的目的,当年他大力栽培马谡,如今又力推姜维,都是因其自身利益使然。
由于街亭失守,马谡不仅不能在军中掌控实权,反而因诸葛亮甩锅推卸责任而丢掉了性命。
马谡虽然死了,但诸葛亮在军中培植亲信的基本思路却没有改变,他一直在暗中伺机寻找能接替马谡的人,蒋琬、费祎、郭攸之都曾入他法眼又都差点意思。姜维降蜀,让他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苦苦寻找的人吗?姜维归降,为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诸葛亮的眼里,姜维作为一个降将,其社会关系大都在魏属天水郡一带,在蜀汉毫无根基,且他出身寒素,与曹魏各派政治势力毫无瓜葛,与蜀汉的各个派系也没有任何联系。姜维“简单、清白” 的历史,使诸葛亮可以十分放心大胆地拉拢、扶持、使用他。
其次, 姜维起点低。姜维在曹魏时任天水中郎将,不过是低级武官,起点不高是其短板,但这在诸葛亮眼里反而是其长处。因为人地位越低、提升无望,一旦有人擢拔他于微贱中,他就会感恩戴德,会视提拔自己的人为重生父母、再造爷娘,这个道理老谋深算的政治家都是了然于胸的。
其实很多时候,越是资历深厚、能力超强,众望所归的大才,领导越不会提拔重用。能力资历好坏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唯命是从,和自己一条心。因此,在曹魏官职低微、当天水中郎将的姜维一降蜀就被诸葛亮晋升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
还有一点,诸葛亮对姜维佛眼相看、大加重用和他一出祁山作战失利、铩羽而归大有关系。
诸葛亮第一次率大军誓师伐魏时,势如破竹,魏属陇西三郡望风而降,但由于用人不当,街亭一战,马谡大败亏输,使诸葛亮进退失据,前功尽弃,被迫撤回汉中。一出祁山雷声大雨点小,无功而返,使战前颇为高调的诸葛亮颜面扫地。
为了化解自己在蜀汉朝野的信任危机,诸葛亮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招,也可视作危机公关——一是将失街亭的责任全都甩锅给马谡,杀之以平民愤。他自己仅仅是落得个“授任无方”、用人不当的领导责任,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保全了自己。
诸葛亮 还自请贬斥三级,以求得广泛同情。当然,刘禅只是将他降为右将军,还代行丞相事。为了烘托气氛,诸葛亮夸大了姜维投诚的重要性,企图用姜维来投降弥补失街亭、一出祁山劳师无功之尴尬。他在写给张裔的信中说:
“......其人(姜维),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义。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诸葛亮把姜维夸得天花乱坠,极力举荐他。其实,他之所以力荐姜维, 不过是对其第一次北伐曹魏失利后的不利形势进行弥补修复的一部分。
当然,姜维也是个聪明人,他也在诸葛亮身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的。魏晋之际的著名学者傅玄在其著述《傅子》中对此事有所提及。
《傅子》说:
“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这段话对姜维的评价很不客气,说他热衷于追求功名,暗地里还养着一群杀手(敢死之士),干的都是平常百姓不会干的事。
按傅玄所说,姜维是个黑白道通吃的奸猾之徒。他明里是曹魏天水中郎将,8小时以外却在家中豢养杀手,手下有一群“小弟”,明摆着是天水郡的黑道老大。江湖的事干久了,未免就想洗白自己,玩票大的,说白了就是建立更大的功业。
有丰富的江湖经验,姜维在人情世故上颇为练达,他投诸葛亮所好,努力钻营,巧妙运作。一个伸手拉,一个猛往上贴,蜀汉后期诸葛与姜之间亦师亦友的忘年同盟便结成了。《三国志》是这样记载此事的:
“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弄清了诸葛亮擢拔重用降将姜维的故事,就会明白,从古至今人们常说的环境决定命运也好,还是性格决定命运也罢,都没有诠释清楚人生运势的真谛。因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既非环境,亦非性格,当然更不是什么所谓的能力了,最终决定命运的是“机遇”二字。机遇垂青你,天上掉馅饼都能砸中你!没有机遇,煮熟的鸭子也能飞走、进不了你的嘴。
假使姜维背魏降蜀时遇到的不是诸葛亮,或许一辈子都只能当个中郎将,或许还要因降人的身份而备受鄙夷、歧视,最终或许会像他父亲一样战死沙场。正因为他遇到了诸葛亮,其卑微的历史必将会被改写,其晦暗的人生也将变得光彩绚丽。
明白了这些道理,当我们面对人世间的沉浮与荣辱得失时,内心就会多一份淡定与从容,更多了一份将成败置之度外而努力前行的勇气。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