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历史简介(薪火相传传统戏剧)
山东梆子历史简介(薪火相传传统戏剧)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 ◆ ◆ ◆ ◆ 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剧目丰富,经过长期的发展及沿革,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梆子腔”,从剧目、音乐、声腔、曲牌、行当、扮相,到弦乐、打击乐器、舞台表演和舞台美术,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及套路,在山东戏曲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来源:文脉遗馨【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山东梆子是山东省的传统地方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的菏泽、济宁、泰安、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乡村。
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地区,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山东为历代贸易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山西人到山东经商较早,济宁菏泽、聊城在明代就已有规模宏大的山西会馆。这些山西商人,长期定居山东经营典当、钱庄行业,在山东境内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的戏曲和班社自然也就流入山东鲁西南一带,在不少剧目中也反映出当时山西商人到鲁西南等地做买卖的情形,诸如《奇错》《换妻》等。因此,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的“西梆”,在早期流人鲁西南的济宁、菏泽等地后,受到当地文化、方言、习俗的影响,加上当地及其他戏曲形式的影响,自然而然地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山东梆子。
已传唱300余年的山东梆子,如今却成了“濒危物种”。截至2005年,全省仅余3个剧团,即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菏泽地方戏剧院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山东梆子剧团。
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剧目丰富,经过长期的发展及沿革,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梆子腔”,从剧目、音乐、声腔、曲牌、行当、扮相,到弦乐、打击乐器、舞台表演和舞台美术,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及套路,在山东戏曲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来源:文脉遗馨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 ◆ ◆ ◆ ◆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
政策方向|资讯服务
文旅聊城|探索聊城
来这里,找到做聊城人的全部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