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初接触白茶哪种形状好(为什么买白茶不推荐小包装)
茶友初接触白茶哪种形状好(为什么买白茶不推荐小包装)继而大手一挥,下单了100克的春寿眉。对方表示听懂了,未来会严格遵照执行。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很无厘头的事情。有一位新茶友在买白茶的时候,就如何保存茶叶,咨询了良久。于是,客服妹子一遍一遍地强调:三层包装,原箱密封,干燥避光,离墙离地。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很无厘头的事情。
有一位新茶友在买白茶的时候,就如何保存茶叶,咨询了良久。
于是,客服妹子一遍一遍地强调:三层包装,原箱密封,干燥避光,离墙离地。
对方表示听懂了,未来会严格遵照执行。
继而大手一挥,下单了100克的春寿眉。
少分量的尝鲜装,通常是为了满足新茶友的需求。
先买一些回去喝喝看,符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喝1个月左右是足够的。
但如果是用作白茶学习入门砖,稍显分量不够一些。
况且,客服妹子在与这位茶友交流过程中,听出了他有想要长期收藏白茶的打算。
故而,贴心建议对方,喝过以后若是喜欢,可以选择1斤以上的收藏装。
没成想,却被茶友误认为是恶意推销。
为了多卖一些茶,多加一些业绩,所以才这样说。
客服妹子很是无奈,叫我过去看,村姑陈瞬间被逗乐了。
看来,对于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销售套路,大家都在不断提高警惕。
只是有时候,没分清真相,错怪了商家。
今天也终于有机会,来好好说一说这个话题。
《2》
现实中,很多老茶客都喜欢按箱囤茶。
尤其是每次白茶上新的时候,总是成箱成箱往家里搬。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是土豪们“有钱任性”的行为。
而只有内行人才知道,这种行为,实乃明智之举。
首先,茶叶是一种消耗品。
即使是用作收藏,大多数人也会选择边喝边存。
先用铁罐分装出来一部分,以满足日常喝茶的需求,再把剩余的白茶放在大箱里密封保存起来,继续让它陈化。
如此一来,喝茶、存茶两不误。
并且,还能感受到白茶在陈化的不同阶段里,微妙的香气滋味变化。
热衷于存茶的人,不仅仅是看重老白茶未来的升值空间,更在意享受过程。
其次,按箱买茶其实更实惠。
虽然从价格上来看,100克的白茶对比500克的白茶,肯定是前者更便宜。
可根据市场规律,单单对比1克的价格,必然是后者更优惠。
多买多优惠,其实也是一种销售策略。
不过,这样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商家,能够实现“双赢”。
除此之外,白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
它的价格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每一年都会经历涨价。
往往在新白茶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是最优惠的。
等到一年、两年、三年……售价就会不断攀升。
抛开物价上涨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白茶的保存成本在逐年增加。
由于白茶能够长期储存,且保存条件很苛刻,必须满足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原则。
因此,需要足够宽敞干净的仓库,以及足够先进的设备来维持环境的恒温恒湿,确保白茶不受潮、不变质。
光是仓库的租金,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如今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存茶成本更是一路飙升。
再加上24小时不停运转的抽湿机和空调,它们也在不断地产生电费,从而变成白茶的附加价值。
另外还有人工费、管理费、设备维修费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每年的开支都很大。
高年份的老白茶,价格贵,存量少。
明智的老茶客,往往会选择自己囤茶,不仅节约成本,还能喝到年份真实的老白茶。
用新白茶的价格,把茶叶买回去,细心保存3年以上,就能拥有更加珍贵的老白茶。
《3》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六大茶类,同时也包括白茶,都讲究一点——团队陈化。
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让大量的茶叶抱团,待在一起共同陈化。
我们走过福鼎白茶的产区,也去过武夷岩茶的产区,还去过桐木红茶的产区。
惊讶地发现,当地的茶农竟然都不约而同地让茶叶们进行“团队陈化”,这是多年总结下来的经验。
比如,我们去武夷山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理工科出身的茶农。
聊天时他说,刚刚做好的岩茶,要封在箱子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听闻此言,文科出生的村姑陈,瞬间醍醐灌顶。
由此看来,我们平时文章里所说的团队陈化,是真的有科学依据的。
按照他的介绍,当武夷岩茶刚刚下焙以后,处于一种吃透了火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品质,保存得更久一些。
可也正是因为焙火,导致火气大量留存在茶叶的细胞中,短时间内很难去除。
若是想要尽快上新销售,就必须让茶叶成箱相处,待在箱子里,自己吐火。
等到火退得差不多了,喝起来没有明显的火味了,消费者都能很好地接受了,才可以上市。
这个过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而我们白茶的团队陈化,其实就是加强版的氧化还原反应。
虽然白茶的工艺很简朴,没有焙火。
但在储存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把茶叶们层层密封在纸箱里。
目前来说,密封白茶最为稳妥的方法,是三层包装法,包括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标准五层厚的瓦楞纸箱。
让大量的白茶,集体处在纸箱中陈化。
长此以往,它们就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生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来。
在冲泡的时候,悉数释放到茶汤里,奉献给默默等待着它们的茶友们。
《4》
团队陈化,是众人亲身实践过的成果。
同样一批白茶,分别用小箱存和大箱存。
半年以后,再次开箱,能够明显感觉到二者之间的差距。
光是开箱后扑鼻而来的茶香,大箱存出来的白茶,更浓郁,层次更丰富。
相比之下,小箱存出来的白茶,虽然香气也很浓,但比不过大箱里的白茶。
冲泡之后,汤水里的丰腴感、饱满度、劲道感、醇厚感、浆感,也同样是大箱的白茶更出色。
小箱的白茶,味道也不算差劲,可始终落后于大箱的白茶。
这就是最明显的差别,明明是同样的储存条件,也明明是同一批白茶。
然而,团队陈化的白茶,因为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白茶共处一箱,茶叶细胞内物质的转化,就更活跃。
所以,转化而生成的物质,也就是更充沛。
小箱的白茶,或者单饼的白茶,即使储存条件好,没有变质也没有跑气。
可仅凭着微薄的力量,它们所能转化出的养分,是非常有限的。
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
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估量的。
人多力量大,茶多养分足。
这是入行多年来,各位一起总结出来的经验。
若是不信,各位可以自行试验,时间越长,差距就越明显。
《5》
希望文章开头的那位茶友,能耐心看完这篇文章。
这里头的误会,实在是太深了。
站在商家的角度,肯定是希望客人买得越多越好。
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挣口饭吃。
然而,白茶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按箱囤茶明显优于小分量的尝鲜装。
不仅能够为爱喝白茶的朋友们,节省成本,避开做旧茶。
更关键的是,能让自己细心存放的好茶,拥有更良好的转化效果。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抵不过一群人。
单打独斗的白茶,太孤单了。
茶多力量大,只有大家都在一起,才能形成更强有力的内质。
更多关于存茶的知识从存茶包装、存茶环境,再到存茶时的禁忌,存白茶,看紧这些小事
夏天存白茶,别管散茶、饼茶、新茶、老茶,这么存就对了
参照茶叶店的存茶做法,能把茶存好?一次性披露三种错误存茶方法
听说存老白茶,普洱茶,南方存茶转化快,北方存茶品质好?
散茶、饼茶、春茶、秋茶,不同的白茶该怎么存,晒晒我的存茶方法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