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忽然眩晕意识模糊快昏倒(肢体活动出现问题)

忽然眩晕意识模糊快昏倒(肢体活动出现问题)二、日常篇4. 隔离期间,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尽快就诊?1. 隔离期间,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有哪些就医渠道?2.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热该如何就诊?3. 隔离期间就医/开药常用联系方式

疫情防控期间,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若病情稳定,非急诊尽量避免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加强自我监测

必要时,可采取线上诊疗、远程会诊等形式,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降低感染风险。

忽然眩晕意识模糊快昏倒(肢体活动出现问题)(1)

目录

一、就医篇

1. 隔离期间,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有哪些就医渠道?

2.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热该如何就诊?

3. 隔离期间就医/开药常用联系方式

4. 隔离期间,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尽快就诊?

二、日常篇

5. 上班或去医院就诊如何做好防护?

6. 常规的家庭清洁及个人防护

7. 保持良好的心态

8. 合理饮食

三、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注意事项

9. 什么是脑梗死?如何自我识别脑梗死?

10. 突发脑梗死,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

11. 到达医院后,要向医生提供哪些信息?

12. 在医院会接受何种治疗?最有效的救治手段是什么?

13. 静脉溶栓有没有风险?

14. 可不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再决定治疗呢?

15. 患者溶栓后症状好转了,是否就可以回家了?

就医篇

1. 隔离期间,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有哪些就医渠道?

除常规门诊外,目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患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咨询进行在线问诊。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可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安装“北医三院”APP实名注册后在线咨询。患者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网络教育课程)的科普宣教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如果患者突发紧急情况,为避免延误救治,应通过社区及时联系120专车去医院诊治

2.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热该如何就诊?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发热病因复杂,感染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风险大,建议戴好医用口罩及时前往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诊治。

如果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及流涕、结膜炎、肌肉酸痛的症状,需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能。

就医途中,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隔离期间,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向社区及时报备。

3. 隔离期间就医/开药常用联系方式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咨询电话,如有需要,建议与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会有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电话指导。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也可以在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北医三院APP”进行线上就诊或复诊,由医护团队提供在线诊疗或开药服务

4. 隔离期间,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尽快就诊?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若病情稳定,建议居家观察;若出现病情明显变化,尤其是紧急情况,需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反复跌倒、神志不清、糊涂、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无法进食、突发病情加重等情况,或出现其他与平时状态相比的明显异常,要及时告知所在社区(村)或隔离观察点的负责人,协助联系120救护车前往医院诊治。

日常篇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易出现感染等情况,且感染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风险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做好防护。

5. 上班或去医院就诊,如何做好防护?

(1)尽量选择步行或自驾车出行,尽量不乘公共交通工具;

(2)尽量减少在医院的停留时间;

(3)通过网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尽量减少在人群拥挤诊室的停留时间;

(4)在医院和路上,和其他人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5)全程佩戴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6)保持手卫生,避免揉眼睛、鼻子和嘴巴。

6. 常规的家庭清洁及个人防护

(1)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应做到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餐,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忽然眩晕意识模糊快昏倒(肢体活动出现问题)(2)

(2)保持手卫生。接触饭前便后、公共场所返回后、触摸可疑暴露物后(门把手、电梯按键、手机、钥匙等)、接触过动物后、用手捂口鼻咳嗽后,均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按标准洗手法经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7. 保持良好的心态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并注意疏导。在疫情期间,患者及家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恐惧状态。必要时接受在线心理咨询热线专业心理援助及心理疏导。

8. 合理饮食

神经内科疾病应注意营养,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合理饮食,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不食用变质、过期食物,保证饮食安全。

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注意事项

9. 什么是脑梗死?如何自我识别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脑梗死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麻木,口齿不清,嘴角偏斜,视物不清以及恶心、呕吐、头痛等

通过一个简单的“120”口诀,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识别脑梗死。

1:看1张脸。看一看微笑时口角歪斜或口水不自觉流出。

2:看2只胳膊。动动两只胳膊,看患者有无力量减弱。

0:聆听语言。听听说话是否有口齿不清的现象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就要赶快就拨打120急救电话了

10. 突发脑梗死,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

拨打急救电话120;

使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取出假牙;

安抚病人;

尽快前往医院,避免随意用药。

11. 到达医院后,要向医生提供哪些信息?

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若不能明确,要告知最后正常时间;

患者的症状表现如何;

患者有哪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胃肠肝肾疾病等;

患者平常服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12. 在医院会接受何种治疗?最有效的救治手段是什么?

根据病情,可能在医院接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口服药物治疗等。

其中,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是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手段。通过静脉输入溶栓药物,可以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

13. 静脉溶栓有没有风险?

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风险是出血风险,如:皮下、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100个人中约有6个人可能引起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严重者也可能导致死亡,概率约为1%。

14. 可不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再决定治疗呢?

研究表明,晚1分钟治疗,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发病至治疗时间每缩短1分钟,将会增加约1. 8天的健康寿命。越早救治,越可能获得良好预后,恢复正常生活

15. 患者溶栓后症状好转了,是否就可以回家了?

溶栓后,患者需要复查CT,观察有无出血,也须警惕症状是否再次出现和加重。最好的选择是住院治疗进一步筛查危险因素和病因,决定二级预防治疗。

来源 | 神经内科

编辑 | 宣传中心 张轩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