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喜欢的一首诗带解析(这首诗小时候都背过)

最喜欢的一首诗带解析(这首诗小时候都背过)这个词,是我自创的,所以你没听过。所以,今天我围绕的主题是:景物的自比法。前两天又因为要追索唐温如的清梦,花了不少心血,一直没空写,就拖到今天了。老王在讲解的过程中提了很多细节,我也收获很大,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听。但是呢,我写文章肯定不能和他讲的一模一样,不然那多没趣,是不是?

大家好,我是沉于古诗,每天为您揭秘古诗内涵,让您感受古诗更多魅力。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先简单开个头。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些天在老王(@唐诗永昌)的直播间,听他讲了这首诗。在直播的时候,他突然提议,让我也为这首诗写一篇文章,我感觉这想法很好,就答应了。

前两天又因为要追索唐温如的清梦,花了不少心血,一直没空写,就拖到今天了。

老王在讲解的过程中提了很多细节,我也收获很大,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但是呢,我写文章肯定不能和他讲的一模一样,不然那多没趣,是不是?

所以,今天我围绕的主题是:景物的自比法。

这个词,是我自创的,所以你没听过。

自比是什么意思呢?

通常的对比,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自己和自己对比。

我们来看韩愈是怎么运用自比法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喜欢的一首诗带解析(这首诗小时候都背过)(1)

韩愈纪念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好了,我们直接来看诗。

  • 1、天街小雨润如酥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这句话字面意思:京城街道上细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腻。

(1)小雨:就是春天的细雨。

这首诗的主题是早春,为什么诗人要先写小雨?

在这里,诗人肯定是有选择的过程,要写早春的特点,该选什么景物来写呢?

既要突出“春”,又要突出“早”。

雨,被诗人选择的理由:

首先,春天的雨和其他三个季节的雨可以形成对比。

因为它们的特点不同,可以突出“春”的特点,春雨柔,夏雨急,秋雨冷,冬雨冻。

其次,春雨本身就是美好的象征。

“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人们对春雨的认知,都是美好。

还有,早春的雨和晚春的雨有区别。

具体是什么区别呢?诗人用的是“润如酥”。

最喜欢的一首诗带解析(这首诗小时候都背过)(2)

细腻春雨

(2)润如酥:细腻如酥。

这就是早春的雨的特点:细腻。

诗人在这里,没有写晚春的雨是什么特点。

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润如酥”去推测:晚春的雨虽然也很柔,但是没有早春的雨细腻。

为什么我们能这么判断?

线索就在于诗题中的“早春”二字。

如果诗人在诗题中只说是春天,那我们在这里是不能得出,细腻是早春的雨的特点。

也就是说,诗人只用诗题暗示,而在诗文中不着一句,已经完成了对比。

诗人其实运用了两次对比:春雨和其他三个季节的雨的对比;早春的雨和晚春的雨的对比。

这两种对比,都没有明说,都藏在文字背后。

这就叫,诗意在言外。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诗为什么不能写的太直白?就是因为,诗意要在曲中求,诗意在言外才是好诗。

这是这首诗被称为好诗的原因。

不管是四季,还是早春和晚春,这里都是写的雨,所以我把它称为景物的自比。

自己和自己比,只是时间不一样。相当于我们30岁和20岁对比,这样大家应该理解。

  • 2、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话字面意思: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最喜欢的一首诗带解析(这首诗小时候都背过)(3)

刚露头的小草

这句话是千古名句,观察入微,而且很有哲理。

我们不谈哲理,只谈写作手法。

这个很简单,就是草色自比:远处看的草色和近处看的草色进行对比。

但与一般的对比有点不同,诗人并不想说明远看和近看哪个草色更好。

而是想表达草色远看和近看的不同。不同,就是草色的特点。

这个“不同”的特点,又一次在无形之中,和晚春的草色做了一次对比。

所以,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早春的草色,远看和近看是不同的,但是晚春的草色不是这样的。

我们为什么知道这是早春的特点?道理还是一样,因为诗题的“早春”。

用对比于无形,诗意尽在言外。

就问你们服不服?

反正我服了。

  •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指长安。

这两句话字面意思是: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晚春。

关于这个“最”字,我觉得老王讲的特别好,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我不多讲。

(1)最是一年春好处:这一句其实也是用的自比法。

春天本来是美好的,但是现在的早春还是春天里更美好的

这句话,是不是很够力?

王安石写过类似的诗句:飞来峰上千寻塔。

本来飞来峰就很高了,飞来峰上还有一个千寻塔,这个塔是不是更高?

本来春天就很美了,早春比其他的春还要美。

早春美不美?不言而喻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这个早春比晚春美,不是瞎说,而是前面两句已经讲清楚了早春的雨和早春的草色的特点。

不然,直接说早春比晚春美,是没有道理的。

诗人到这里还没有完,还补充了一句“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喜欢的一首诗带解析(这首诗小时候都背过)(4)

烟柳满皇都

(2)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里做了一个补充强调。

本来前面三句已经把想说的话说完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强调这么一句呢

之前都是隐藏对比,这里直接摆明了对比,为什么?

他怕友人不明白吗?

肯定不是。

因为,他怕友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所以干脆就挑明了,早春就是比晚春的景色美。

直接挑明,不给友人装糊涂的机会。

来不来吧?你自己看,反正不来肯定后悔。

大家理解了吧,诗人其实一直在引诱友人出来。

  • 4、全诗脉络梳理

首先,通过早春的雨和晚春的雨对比,突出早春的雨很细腻;

其次,通过早春的草色和晚春的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草色不同;

然后,有了雨和草色的特点,直接说早春才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结尾,怕友人还是装糊涂,补充强调早春比晚春更美,错过了就没有了。

这首诗,写的感情很真挚,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而且有理有据,很难得。

但是,在文字表层之下,诗人无形中运用了三次自比(雨、草色、春),让整首诗读起来意味不绝,这种写作手法,可谓炉火纯青。

那我们可以学习这个方法吗?

当然可以。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方法?

用这个方法的前提:就是在诗题中做“隐含比较”,那么,在诗中的对比就可以不露痕迹,重点描述一件事物即可,类似于“早“”晚”、“春雨”之类。

如果你还有更多想法或者您对此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哦。

在这里,还要特别特别感谢老王(@唐诗永昌),本文中很多观点,也是从他那学来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将每天为您解读一首古诗,探秘古诗内涵,让您感受古诗更多魅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