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是什么时代的传说(炎黄血脉的象征)
龙生九子是什么时代的传说(炎黄血脉的象征)四子——蒲牢 说嘲风为盘古的心。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房顶角上的走兽是嘲风的装饰。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子——嘲风 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但嘲风本身是灾难的集合体。地震,海啸,天炎都是嘲风的力量。传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长子——囚牛
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子——睚毗
龙首豺身,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子——嘲风
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但嘲风本身是灾难的集合体。地震,海啸,天炎都是嘲风的力量。传
说嘲风为盘古的心。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房顶角上的走兽是嘲风的装饰。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四子——蒲牢
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
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
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六子——霸下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其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七子——狴犴
又名宪章,形似虎,平生好讼,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八子——赑屃
似龙形,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赑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九子——螭吻
又名鸱尾、鸱吻,鱼形龙,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传说中的其他龙子
饕餮
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蚣蝮
又名避水兽,没人说得清它的样子。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
相传很久以前,避水兽的祖先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被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1000年。千年后,避水兽的祖先终于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人们为了纪念、表彰其家族护河有功,按其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并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它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也有传说蚣蝮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
蚣蝮性善好水,又称吸水兽,会调节水量,使洨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以此灵异之物镇于桥顶两侧,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桥会永避水害。
椒图
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犼
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有守望习惯。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上的两只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君归”。据说它们专门注视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归,它们就呼唤皇帝速回,料理政事。
天安门城楼后的两只石犼,则面北而坐,叫做“望君出”,它们的分工就不同了,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行为,皇帝如果深居宫闱,不理朝政,它们便会催请皇帝出宫,明察下情。
貔貅
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貅”。但流传下来的都没有分为雌雄了。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在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至于天禄,则较少有人用以称这种瑞兽。
传说貔貅能吞万物而从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附: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麒麟与貔貅的区别: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麒麟是龙头,马身,鱼鳞。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貔貅是凶猛的瑞兽,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作用,它以财为食的,能食四方之财。
民间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长寿,用貔貅来主招财、镇宅、辟邪。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麕(或麇,古籍中指鹿)于一体;尾巴像牛尾;蹄子像马掌;圆的头顶,有一对角。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古有“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