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男女过生日的意义(男不过三女不过四)
已婚男女过生日的意义(男不过三女不过四)简单来说(太长不看上文版):极端例子就是在除夕(年三十)生的婴儿,出生那天就是一岁,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则秒变两岁。因而虚岁比实际年龄大了两岁。平日我们互问年纪,有些人说了自己的年岁之后,会特意加一句,是虚岁。虚岁是古代的记龄方式(但当时还没有虚岁这种叫法),民间沿用至今。从怀孕开始满一年即为一虚岁。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是周岁加1,即为虚数。但在计算虚岁时,春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分水岭,每过一个春节,虚岁就得加上一岁。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生日在腊月中下旬,虚岁就会比别人大。
春节前,小米在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的留言,想让米写一写关于生日的那些事儿。
生日,一个人生永恒的主题。每年的那一天,总让人感觉这个日子是属于自己的。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年岁的生日,心中也伴随着不同的感悟……
不过,让不少人困惑的是,活了小半辈子,连自己到底几岁都没搞清楚哇!
实岁虚岁,从来没搞清楚
平日我们互问年纪,有些人说了自己的年岁之后,会特意加一句,是虚岁。
虚岁是古代的记龄方式(但当时还没有虚岁这种叫法),民间沿用至今。从怀孕开始满一年即为一虚岁。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是周岁加1,即为虚数。
但在计算虚岁时,春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分水岭,每过一个春节,虚岁就得加上一岁。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生日在腊月中下旬,虚岁就会比别人大。
极端例子就是在除夕(年三十)生的婴儿,出生那天就是一岁,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则秒变两岁。因而虚岁比实际年龄大了两岁。
简单来说(太长不看上文版):
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公历。
也正是因为有着虚岁和实岁这么一桩事,所以派生出了“过九不过十”的问题。而且通常来说,逢十都是大生日,显然这又伤(搞)脑(事)筋(情)了。
虚实之争,过九不过十
所谓“过九不过十”,意思说在逢整十岁之年时,往往不在这一年过生日,而要提前一年逢“九”过。
虽然看上去似乎并无大碍,但这事儿搁在老年朋友心上,可以说是特别大一桩。
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告别封建时代后,人们仍会觉得“九”寓意着“尊贵、无上”,这使得带“九”的数字都比其他数显得高出一等。
过九不过十的原因,一方面与含义相关,一方面也逃脱不掉“万恶的谐音定律”。
- “九”与“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是长寿的象征。
- 而“十”与“死”谐音,且有“物极必反”、“月满则亏”的意思,因此为人们所忌讳。
男不过三,女不过四
刚弄清楚了实虚的问题,也不再纠结“过九还是十”的梗,不料你又被长辈打脸了——“傻小砸,‘男不过三、女不过四’,咱们三十岁生日不办!”
民间过生日,各地流行“男不作三,女不作四”之忌。即男子不做30岁生日,女子不做40岁生日。
京山一带传说,旧时山林中多猛兽,人进山多有性命之忧,
因“三”与“山”谐音,故而“作三”成了庆厄运,有悖初衷;
而“四”与“事”谐音,“作四”易招惹是非。四还与死谐音,不吉利。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30岁的男子正处于人生关口,倘若做生日,热闹的场景会使“把关”的小鬼忘开“关口”,于是做生日者,整个十年中命中多灾。
40岁为女子“出隘”之始(即进入更年期),做生日时隆重的气氛会冲乱做生日者的情绪,使其不能顺利“出隘”而多有痛苦。
各种传说无以为考,且解释不一,但男女忌讳做30岁、40岁生日的习俗却广为流传。
七十三和八十四,又是两道坎
随着年纪的上涨,常人对于生死之事越发不能看淡,特别是一些年近耄耋的老年朋友。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两个年岁被称为人生进入老年之后的两道“坎”。自然在过生日的时候,也会有“梗”。
大爷大妈有对策
有的老年人对于这两道“坎”,或“蹲它一年”,或“跳它一年”,对“七十三、八十四”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
有的老年人过这两道“坎”时,心有余悸,格外谨慎,甚至按照“传统”做法,扎上条红腰带,以求消灾避难,实现“平稳过渡”。
其实考证起来,“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数字,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位“圣人”归天时的虚龄而已。
▲不知道队长是对某些年岁也心有敬畏吗?▲
一位是春秋时的孔老夫子,活到七十三虚龄时去世。另一位是战国时的“亚圣”孟老夫子,年满八十四虚龄而终。
因为孔盂历代都被奉为“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被后人看成是大不吉利的事情和难以逾越的界限了。
这便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俗话的来历。破除了对于这两个数字的误解,“七十三、八十四”就显得既不神秘,也不可怕了。
生日の禁忌
弄清以上这些问题后,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吃蛋糕了伐?慢着,还有几个小问题:
1、什么年纪可以称寿?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
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另外,特别需要留意的是50~59岁称为艾年,亦不能称寿。)
2、切蛋糕有技巧
此外,在过生日时依然存在着某些特殊的“仪式”需要遵循。
例如蛋糕不宜一刀到底,第二刀要由寿星继续切下去,分两次切。一切到底有一刀两断的不好意涵。
还有种说法认为蛋糕也不宜切对半,亦会有“一刀两断”之嫌。(ps: 结婚蛋糕也不要切到底,分两次切完)
3、生日不宜做什么?
生日忌说不吉利的话语,更忌讳家人口角。小儿作生日,还忌打破碗、盘之类器皿。
另外,文章开头粉丝提及的“本命年过生日不顺”,其实在民俗讲法中有迹可循。一般建议犯太岁年过生日,不宜大操办,一家人简简单单吃顿饭为宜。
仓央嘉措有言:这世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春节假期结束,告别家乡,我们从父母身边又回到了打拼的城市。从翘首盼望到依依不舍,不过也就十来天。回首过去的一年年,我们能在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实在太少。而无论距离多远,作为儿女,最挂念的仍是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