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为什么关闭便利店(一知名连锁便利店崩盘)
全国为什么关闭便利店(一知名连锁便利店崩盘)全时便利(石佛营东里店)12点半,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东里附近的全时便利店内,20余名顾客在店内挑选商品,不断有消费者进入。新东家接手一年多,全时却再次面临生死考验。6折甩卖货架被一扫而空
北京全时便利店要闭店了!
5月12日,北京全时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Our Hours全时便利店”发布了《关于全时储值卡、会员积分兑换告知函》的重要通知,称“由于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另外,在关店前,对直营店全场商品(不含香烟)进行6折销售。
南都记者注意到,前一日该公号便发布了《“全时便利店”进行营业调整告知函》,但随后又删除了,内容与最新的通知有所出入,比如未圈定打折范围为“直营店”。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全时便利店第一次陷入关闭潮。2018年,由于母公司复华控股陷入P2P暴雷,导致全时资金链断裂,2019年2月,主营葡萄酒业务的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下称“山海蓝图”)接盘,买下了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店面。
新东家接手一年多,全时却再次面临生死考验。
6折甩卖
货架被一扫而空
12点半,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东里附近的全时便利店内,20余名顾客在店内挑选商品,不断有消费者进入。
全时便利(石佛营东里店)
收银台处被挤得水泄不通,空置货架随处可见,无热食供应,消费者的询价与店员的回应充斥在店内:
“这个还有嘛?”“这个多少钱?”“是全场6折吗?”
“不好意思这是别的顾客拿的商品,如果店里面没有了,就是没货了”“是的全场6折,除了烟草之外”……
南都记者在柜台上看到大约30盒绿箭薄荷糖,一个人包揽了店内所有的存货。随后,南都记者在该便利店购买了原价约为25元的商品,打完折后为15元,收款方为山海蓝图。店员告诉南都记者,商品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关店。
不过,奇怪的是,在距离石佛营店约1.1公里外的青年汇店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场面。1点10分,店内仅一位消费者,热食、面包、鸭货等产品一应俱全,货品摆放整齐,完全没有关店的迹象。
全时便利(青年汇店)
随后一人进店询问“是否有折扣”,店员表示,不参与折扣,顾客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后离开。南都记者向该店员询问为何不参与促销活动,店员称“我们是加盟店,打折的是直营店,后续我们继续营业,没有关店的打算”。结账后,微信支付页面显示的商户信息为“全时便利店青年汇店”,而并非此前的“山海蓝图”。
南都记者发现,从中午开始,全时便利店在在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上陆续变成休息状态,仅2家正常营业,青年汇店和通惠家园店。南都记者致电商家询问折扣事宜,对方则表示“店铺是加盟店,不打折”,对于是否关店并无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称,由山海蓝图负责运营的天津地区全时便利店也已全部撤店。对此,南都记者在美团外卖上定位天津多个城区搜索全时便利店,发现大部分都显示“休息中”。
缘何闭店?
全时二度崩盘
全时也曾经辉煌过。
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在当时其“快餐、饮品、便利、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超重资产运营模式开创行业先河,且聚焦北京,仅用三年门店数量便超过入京已有11年的7-11。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早年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全时便利店曾以290家门店、45%的门店增长率,在“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中名列第32位。此外,2017年全时便利店还曾推出“百城百万”计划,即要耗资百亿元资金,五年进驻100城,覆盖100万个终端。
可现实很骨感。2019年2月,全时便利店竟以资本方资金链断裂,门店被迫卖身收场。据悉全时便利店不同地区的门店被“拆分”,山海蓝图收购位于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重庆地区的门店出售给“罗森”,长沙地区的门店由“珊珊”接手。
彼时,山海蓝图收购全时是为了铺开“便利店 酒”的模式。山海蓝图董事长蔡学彦拥有山图酒业股份公司17.15%的股份,该酒业公司则拥有山海蓝图50%的股份。
业内人士称,一家便利店中,酒水的毛利率基本都在30%左右,如果销量好,对提振利润比较有效。
可一年多过去,京津地区的接盘方山海蓝图也选择了放手便利店业务。
一个月前,全时便利店相关负责人还公开表示,在开发方面,会保持门店数量稳步上升。在业务方面,全时便利店还将在2020年第四季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如前置仓,并发力商品及电商业务。
然而,在公开对未来业务展望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全时便利店便宣布北京地区停止营业。全时便利店究竟发生了什么?
微信公号的通知用六个字总结了北京区域闭店原因,即“经营战略调整”。不过业内人士更倾向于用“资金链”来概括。
全时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停止营业并非资金链断裂,而是因疫情影响严重,推出战略调整,便利店业务先收缩,停业后会有其他合作。
南都记者查询便利店上市公司红旗连锁2019年年报发现,其毛利率约为30%,扣非净利率约为6%。业内人士称便利店看似经营简单,实际上这一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零售业态,房租、人力、采购成本高,一般净利率很难超过5%。
毕马威联合CCFA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便利店运营成本高企,2018年便利店年平均费用60%支出为职工薪酬,34%为房租,近95%的成本为硬性支出,两项合计年平均支出为238万元。
但在同一年,便利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5299元,年平均销售额不足200万元,无法覆盖人员工资与房租成本,超过四分之一的便利店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南都记者,资金是便利店的“命脉”。疫情让零售业态发生了改变,本身商业租金、职工薪酬就是硬性支出,再加上他经营面积小,坪效(即每天每平米的销售额)得高才有盈利的可能,这也意味着坪效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