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没回过四川(李白走出四川是为了说明)
为什么李白没回过四川(李白走出四川是为了说明)我:哈哈哈,加拿大也够慢生活的了,来这里可是谈不到奋斗二字。你查查这首诗的背景吧。儿子:啊?为了奋斗吗?像我们来加拿大一样?我:蜀是四川省的简称。意思是,四川太安逸,闲散,生活节奏慢。不太适合年轻人,因为到这里就总想着安逸,不愿意艰苦奋斗了。而老了之后倒是适合在这里生活,最好别离开。儿子:那这跟我们学的唐诗五首有什么关系?有人要入川吗?我:不是入川,是要出川。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我在加拿大给孩子上初中语文课(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讲 李白走出四川,是为了说明“少不入川”这句话吗?
我:我最近在高晓松做的一个视频节目《探世界》里面听他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
儿子:什么意思?
我:蜀是四川省的简称。意思是,四川太安逸,闲散,生活节奏慢。不太适合年轻人,因为到这里就总想着安逸,不愿意艰苦奋斗了。而老了之后倒是适合在这里生活,最好别离开。
儿子:那这跟我们学的唐诗五首有什么关系?有人要入川吗?
我:不是入川,是要出川。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儿子:啊?为了奋斗吗?像我们来加拿大一样?
我:哈哈哈,加拿大也够慢生活的了,来这里可是谈不到奋斗二字。你查查这首诗的背景吧。
儿子: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恩,关于这首诗到底是哪一年写的还颇有争议呢。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年份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李白的生卒年几乎跟王维一样。他(701-762年)只比王维多活了一年。那争论点就在于到底是23岁、24岁还是25岁出门远游的呢?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也就是725年24岁时)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儿子:郁贤皓是谁?
我:郁贤皓,男,1933年1月生,上海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儿子:居然还有李白研究会,李白真牛!
我:哈哈哈,那就看看李白这首诗牛不牛?牛在哪儿?
儿子:
先扫盲,清理字词典故。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远:远自。从,往,到。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李白的诗,总是那么善于夸张和比喻,山海天地任凭想象。真是有气魄。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就是这个意思。
我:李白的目的地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远渡荆门,来到楚国之地游览”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这首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儿子:这好像正是回答了课后第四题的内容啊。
我: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