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刘青霞故居会被改造吗?(尉氏刘青霞故居)
尉氏刘青霞故居会被改造吗?(尉氏刘青霞故居)与青霞结婚七年后,刘耀德病逝。此时,他们夫妻二人并未生育一男半女。1895年春,新婚燕尔的刘青霞随丈夫刘耀德赴北京打理生意。在北京宣武门外,当时京城最大的河南会馆“嵩云草堂”旁边的松筠庵,刘青霞见证了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这一历史性时刻,强烈的民族情感由心底升腾,为她后期走上革命之路埋下伏笔。18岁时,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马青霞嫁给了当时的开封市尉氏县豪门的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刘家曾占有20余万亩土地,门前曾悬挂“双千顷”牌子,人称“刘半县”。此外,还在开封、南京、北京等几十个府州县镇开设了150多个钱庄、当铺和数以百计的生意铺面,日进斗金,是当时河南的第一富户。青霞的丈夫刘耀德,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嗜好吸食鸦片、玄豪夸富,虽以万金捐了个山西试用道的四品职衔,却从未得到过实补。
上个世纪初,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南秋瑾,北青霞”两位声望极高的女性。“鉴湖女侠”秋瑾,人们大都耳熟能详,而对于河南省的“北青霞”,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蒋村的马氏庄园,是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打卡过。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其三女儿马青霞即是“北青霞”。
在封建家庭的影响和父、兄思想行为的熏陶下,青霞自幼知书明理,擅诗善画,颇具才华。
18岁时,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马青霞嫁给了当时的开封市尉氏县豪门的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
刘家曾占有20余万亩土地,门前曾悬挂“双千顷”牌子,人称“刘半县”。此外,还在开封、南京、北京等几十个府州县镇开设了150多个钱庄、当铺和数以百计的生意铺面,日进斗金,是当时河南的第一富户。
青霞的丈夫刘耀德,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嗜好吸食鸦片、玄豪夸富,虽以万金捐了个山西试用道的四品职衔,却从未得到过实补。
1895年春,新婚燕尔的刘青霞随丈夫刘耀德赴北京打理生意。在北京宣武门外,当时京城最大的河南会馆“嵩云草堂”旁边的松筠庵,刘青霞见证了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这一历史性时刻,强烈的民族情感由心底升腾,为她后期走上革命之路埋下伏笔。
与青霞结婚七年后,刘耀德病逝。此时,他们夫妻二人并未生育一男半女。
为禁止族人谋夺其丈夫名下的财产,她采纳一女佣建议,诈称有遗子在腹,去开封生产。半年后,抱得其一个姐姐的孩子回到尉氏家中。
刘青霞慷慨解囊,扶困济弱。出银4万两重建祠堂一座;捐地15顷附设义学一所,凡刘氏子弟均可免费入学;建“师古堂”(“四知堂”)住宅一所,里面一处小院专门用来收养刘氏无依无靠的寡妇;捐良田15顷,设立“刘氏义庄”,规定凡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小麦3斗(75市斤),并于每年腊月初八开仓放粮。
婆母去世那年,恰逢尉氏大饥荒,刘青霞趁着举办丧礼,向灾民施舍粥饭一月。
刘青霞还在尉氏兴办了“孤贫院”“养济院”“平民工厂”等,收养赈济孤独、盲、哑、聋、残等贫苦农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青霞捐银9000两,在开封至许昌官路歇马营的贾鲁河上修筑石桥一座,并亲书“无名氏修”碑文,不图名利。
鉴于刘青霞的种种善行义举,清廷诰封其为“一品命妇”。
1907年,马青霞携儿子马鼎元,随时任湖北臬台的二哥马吉樟赴日考察学务,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以及鲁迅先生。
得知当时河南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正酝酿出版《河南》杂志,但缺少经费,刘青霞毅然捐6000元巨资,终使《河南》杂志得以问世。鲁迅先生以“令飞”、“迅行”的笔名为《河南》杂志撰写、翻译了《人间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裴彖飞诗论》《破恶声论》《裴彖飞诗论前记》等论文,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继为《河南》杂志捐款后,刘青霞在日本又为《中国新女界》杂志捐款6600元,宣传妇女解放。
1913年,刘青霞携子赴上海,两次晋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时任全国铁路督办,正忙于筹备路款,刘青霞表示愿将家里财产捐献给国家,以作修铁路之用,后因故未成。孙中山亲笔题写“巾帼英雄第”匾额相赠。
尉氏县刘青霞故居内,孙中山为其题写的“巾帼英雄”“天下为公”匾额。
尉氏县刘青霞故居内,鲁迅为其题写的“才貌双全”匾额。
1908年二月,马青霞在尉氏县城创办“华英女校”,这是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
在尉氏创办一所蚕桑学校。
清末,她捐银3000两,资助尉氏高等小学堂;捐银3000两资助中州女学堂,捐银1000两资助中州公学(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均在省城开封)。
位于北京的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办学经费白银5万两,刘青霞一人捐赠3万两。
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刘青霞族人再次掀起争产恶浪,刘青霞毅然将财产全部交出,用于河南教育事业。
1923年,刘青霞返回安阳娘家,不久去世,其灵柩被运回尉氏,葬于刘氏祖坟。
现在保留下来的“刘青霞故居”分东西两部分,座落在尉氏县城西大街两侧,是清末典型的我国北方民居四合院建筑,也是我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06年6月,刘青霞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