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御驾亲征为什么不带着韩信(真有这样巧合事)
刘邦御驾亲征为什么不带着韩信(真有这样巧合事)老妇人仁心宅厚,连续给他吃了几十天的饭,韩信被感动了,说以后定当回报,老妇人叹道:这么年青就出来讨饭吃,我能得到你的啥回报?殊不知以后韩信衣锦还乡,硬是赏赐了她千金哩。人不能不吃饭,韩信不安心讨生活肯定常饿肚子。有一天肚子咕咕叫得实在受不住了,他向洗衣服的老妇人讨饭吃。——“胯下之辱”和“一饭千金”韩信出身贫苦,虽然一表人材,有些猛男的样子,但年青时不安心讨生活,每天背着把剑(野史上说是木剑)东游西逛,乡里的地痞讥讽他,叫韩信有胆量就用剑剌其胸,没胆量就从其胯下钻过去。不知道韩信当时是如何想的,反正就乖乖从地痞胯下钻过去了。
文/赵心放
刘邦
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齐王韩信(后被贬为淮阴侯),一个是名气要小得多的韩王韩信。后人为了以示区别,把韩王韩信称为韩王信。要说历史上的巧合之事,两个韩信同是刘邦手下且在同一年被杀算一桩吧?
(一)先晒晒淮阴侯韩信的身世及经历笔者认为,韩信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纪录,那就是涉及到他的成语、熟语及典故算最多。在此选一些来串烧他的身世及经历。
——“胯下之辱”和“一饭千金”
韩信出身贫苦,虽然一表人材,有些猛男的样子,但年青时不安心讨生活,每天背着把剑(野史上说是木剑)东游西逛,乡里的地痞讥讽他,叫韩信有胆量就用剑剌其胸,没胆量就从其胯下钻过去。
不知道韩信当时是如何想的,反正就乖乖从地痞胯下钻过去了。
人不能不吃饭,韩信不安心讨生活肯定常饿肚子。有一天肚子咕咕叫得实在受不住了,他向洗衣服的老妇人讨饭吃。
老妇人仁心宅厚,连续给他吃了几十天的饭,韩信被感动了,说以后定当回报,老妇人叹道:这么年青就出来讨饭吃,我能得到你的啥回报?殊不知以后韩信衣锦还乡,硬是赏赐了她千金哩。
——“推陈出新”
韩信毕竟是个有抱负之人,后来投奔项羽,没受到重用,他就改投刘邦。
刘邦让他管理粮仓,不久韩信提出了改进粮仓的管理办法,在粮仓后面也开一个门,新粮从前门运进去,旧粮从后门运出来,既减少了在仓中挪翻粮包之劳,又防止了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变质的问题。
后世人引伸运用为对旧事物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萧何月下追韩信”“国士无双”和“妇人之仁”
韩信改进了粮仓的管理办法,刘邦认为他是一个工作负责肯动脑筋之人,就提拔他担任管粮仓的官员。韩信仍然感觉没受到重用,一天晚上就悄悄逃跑了。
萧何闻讯,骑着快马在月夜追他。追上后好说歹说把他劝了回来。萧何竭力向刘邦推举韩信。用现在的话讲,萧何说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的“谋战”派代表人物,天下找不出第二个。
刘邦当面考核他,问他项羽的弱点。他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意思是说项羽有与妇女一样的软心肠。意指不识大体,处事姑息优柔。刘邦考核韩信合格后,就择吉日,淋浴更衣登台授符,拜他当了大将军。
——“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和“四面楚歌”
韩信的确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可以说刘邦的半个天下,都是由韩信率军打出来的。上述的那些成语、熟语及典故,就是他成功运用消灭各诸候国和项羽的战略战术。相信大多数读者了解,不晓者在百度上一搜索便知。
——“功高震主”
韩信深谙军事,手握重兵,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越来越不放心他,在云梦泽把他诈捕了,封了个淮阴侯的虚位,实则是软禁起来。
(二)韩王信是个破落贵族出身,后投靠匈奴,在与西汉军队作战中战死韩王信的血统比韩信高贵,是以前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即1.961米),比项羽还略高一点。就是在现代,也算一个世上鲜见的大块头哟。毕竟是贵族出身,早年的韩王信吃饭不成问题,就是事业无成。
楚汉相争期间,燕、齐、赵、魏诸国都先一步立下了自己的国王,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时,原韩国的贵族们跟着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以此来恢复韩国。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了楚怀王。
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占据了韩国原有地盘时,收留了韩王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韩王信带领他的军队加入了刘邦阵营。
刘邦被被项羽立为汉王,韩王信随刘邦进入汉中后不久,就给刘邦说:项羽的章法太孬,把自己的亲信都封在中原一带,只把您弄到这偏远的地方来,实际是贬你的职嘛。您的部下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不愿意背井离乡,盼望尽早返回故里。利用他们的这种锐气,就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也不愿意当这汉王,于是回军平定三秦时,就先任命韩王信为韩太尉,承诺以后占据了韩地就立韩王信为韩王,于是韩王信就积极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韩王韩成没有战功,项羽不派他到封地去,改封他为列侯。这韩王韩成听说刘邦派韩王信攻取韩地,就命令原吴县县令郑昌做韩王以抗拒汉军。
韩王郑昌那是韩王信的对手?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韩王郑昌投降后,刘邦就立韩王信为韩王,汉高祖三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韩王信抵挡不住楚军的进攻,就投降了楚军,但不久逃了出来又投归刘邦。刘邦再次立他为韩王。后来跟随刘邦平定天下。汉高祖五年春天,汉高祖和韩王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王。
第二年,刘邦就后悔了,韩王信的封地位于战略要地,倘若造起反来不好对付,于是改封他到太原以北,那里是防御匈奴的前线,用他的那副好身板,去当把门将军。
韩王信投降匈奴
(三)同在公元前196年,韩信因谋反罪被处死,叛逆的韩王信在战斗中被汉军杀死还是用成语、熟语及典故来串烧韩信人生最后的经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和“钟室之祸”。
野史叙,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铁哥们韩信辞行。韩信拉着陈豨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说了刘邦迟早要消灭诸王的担心。约定陈豨造反时,他来作内应。后来陈豨果然反叛了。
刘邦亲自带兵征伐,韩信托病没有随行,却把家臣们召集起来作了当内应的部署。殊不知有个得罪了韩信被囚家臣的弟弟知道了此事,向吕后告发了。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逮捕,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假说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刘邦平叛归来了,列侯群臣都要来祝贺。萧何亲自去请韩信。
韩信一来,就被逮捕,随即在长乐宫的钟室里被处死。虽然野史说的并不使人完全相信,但韩信在刘邦危难时要挟争当齐王的言行,使刘邦就动过杀他的心,这是不争的事实。
孙文婷版吕后
那时的匈奴十分强大,立国不久的西汉比较弱小,常常遭受侵犯。韩国的都城马邑被匈奴军队包围后,刘邦无力派兵来解围,韩王信只好向匈奴求和,刘邦晓得这事后派人来责备其有异心。韩王信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献出都城马邑投降匈奴。据说陈豨起兵造反就是韩王信策动的。投降后的韩王信带兵攻打太原时,被西汉将军柴武斩杀。
战国是一个人才无序流动、人人都想当老板的时代,比如某人是A国人,没过多久却成了B国大将,转眼又成了C国大夫,可以说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秦朝仅享国十余年,人才无序流动、人人都想当老板的风气在西汉初年仍风行。
刘邦汲取了秦始皇的得失与项羽的教训,称帝后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取消分封制,就既分封异姓诸王,又实行郡县制,诸侯国内由朝廷派相国监督制约之,外则以郡县防范包围之,但效果仍不好,异姓诸王以及原先的六国贵族等,还是先后起兵造反。刘邦人生的最后几年,大多时间和精力就耗费在征讨那些叛逆者上的。
甭说刘邦对熟谙军事会打仗的韩信和有投降前科的韩王信不放心,就是对其老乡、忠心耿耿的萧何也疑神疑鬼的啊!异姓诸王被诛灭的确是早迟的事。
韩王信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