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性格(董竹君两次入狱)
董竹君性格(董竹君两次入狱)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她写下自己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这本长达40多万字的传记里承载着她沉甸甸的一个世纪的故事。董竹君 而我想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面对任何一种生活。 开始对这句话没有那么深的感悟,直到看到一个中国的奇女子——她是洋车夫的女儿,13岁时少时因家境贫寒被迫卖于青楼,15岁跳出火坑后成为督军夫人,日本留学几年后回国,进入了暮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大家庭,29岁因不堪忍受封建思想的桎梏和丈夫重男轻女、男权主义的束缚,带着双亲和4个女儿净身出户只身离开,远赴上海,白手起家创建锦江饭店。她是一个经历了清朝晚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十年内战、八年抗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十年“文革”,两次入狱,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世纪老人——董竹君。
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人们到庙里拜菩萨,看见菩萨也在参拜自己,不禁诧异。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
很多人都有过困难的时刻,有的人掉进坑里了只想着能有人捞他一把,有的人会想方设法地进行自救,有的人面对困难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有的人会拼尽全力实现涅槃重生。
你是哪一种?你是如何面对生活中曲折的呢?
而我想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面对任何一种生活。
开始对这句话没有那么深的感悟,直到看到一个中国的奇女子——她是洋车夫的女儿,13岁时少时因家境贫寒被迫卖于青楼,15岁跳出火坑后成为督军夫人,日本留学几年后回国,进入了暮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大家庭,29岁因不堪忍受封建思想的桎梏和丈夫重男轻女、男权主义的束缚,带着双亲和4个女儿净身出户只身离开,远赴上海,白手起家创建锦江饭店。她是一个经历了清朝晚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十年内战、八年抗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十年“文革”,两次入狱,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世纪老人——董竹君。
董竹君
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她写下自己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这本长达40多万字的传记里承载着她沉甸甸的一个世纪的故事。
读完她的故事,我感悟到在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中,要活出自我,那你必须始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心中有信念的人才能在面对任何一种生活的时候勇敢地挺过去。
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个传奇老人的笔墨走进她的丰盛而传奇的人生,看看她是如何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活出自我的。
面对爱情,不迷失自我在青楼做清倌人时,面对革命英雄夏之时的热烈追求,她也对他心生爱慕,在他要花钱赎她出来时,她毅然拒绝了。虽然身陷囹圄,面对要被迫卖身的危险境地,但她依然有着自己的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原则。她不愿被当做一个物件,更不想日后被他不高兴时贱笑她是花钱买回来的,她选择自己逃生,跳出火坑。
她还和他约法三章:第一不做小老婆;第二送其到日本留学;第三从日本回来组织一个好家庭。
小小年纪的她就懂得她要的是互爱互敬、平等独立的爱情,哪怕是在急于脱身于青楼的境况下,也不愿委曲求全。
青楼时期的董竹君
后面随着丈夫革命仕途的失意,意志消沉性情大变,对她日渐冷漠,男权主义思想日渐嚣张,作威作福。
“我是你丈夫,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女孩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弹好了又怎么样?”
渐渐地董竹君发现和丈夫的思想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思想对立,和他已不是同道中人,由一次次失望到绝望。为了孩子的前途,毅然选择了净身出户带着双亲和四个女儿离开了夏家,离开了荣华富贵吃喝不愁的生活。哪怕过着举步维艰,三餐无着落,没钱给父母看病的生活,她始终没有回头,一心为孩子的读书谋划。
面对利益纷争,不沉迷名利她拿着李崇高这位义士给的两千块钱创办了锦江川菜馆,凭着她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从开幕起一直都是座无虚席,红透半边天。
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创办锦江川菜馆的动机和期望:一是培养子女;二是资助革命。所以,她将饭店的盈利除了用于日常开支和运营,全都花费在了子女的培养上,四个女儿先后都出国留学,学有所成。此外,她资助了很多革命同志和事业,还独资创办了《上海妇女》杂志,为争取女权抗争着。
全国解放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所顾忌地毅然将十六年来含辛茹苦经营,价值当时十五万美金的锦江两店双手奉公。正是因为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抉择时很果断。
现如今,多少人眼一红心就黑了,利益驱使,谋财害命。要做到将自己苦心经营,享誉国内外的摇钱树免费送人是多么难!但她做到了,因为对于她来说她创办锦江的目的已达成。
诚如她所说“对孩子的教育已尽到责任,她们都已留学美国,学有所长。现在需要”锦江“来替党做更多的工作,多么好啊!我也不需要再有此企业财产了。”
面对牢狱之灾,不自我放弃全国解放后,两次被捕入狱。特别是文革期间,已经近70岁高龄的董竹君被铺入狱。单薄的衣物对抗了几个春秋和严寒酷暑,每天吃着黑馒头等难以下咽的事物,盖着发霉的被子,和形形色色的人挤在一起睡觉。在别人面前大小便,这对于一生爱整洁干净的精致老人来说想来都难以忍受。
老年时期的董竹君
此外,还要面对残暴的逼供,一日三审,通宵写材料,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就这样在这战战兢兢、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度过了5年之久。期间,还度过了她的七十岁生日,那天她思绪万千、泪水直淌,写下了诗一首:
狱中生日
辰逢七十古稀年,
身陷囹圄罪何见。
青松不畏寒霜血,
巍然挺立天地间。
哪怕痛心疾首,度日如年,但这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挺过来了,因为她心里挂念着她的子女儿孙,她思念他们,她要回家看他们。
董竹君和她的女儿们
这个世纪老人,一生经历过颠沛流离,举步维艰的生活,也有过荣华富贵,但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生活中,她心中始终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并为此孜孜不倦,忍辱负重的朝着目标前进。所以,她不为名利所困,也不曾因困境而妥协低头。
她说:我从不因被曲解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她还说:任何事情都是首先要依靠自己努力争取,才能有所建树。
结语树的方向,风决定;而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她跟随着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有赤子之心,一生笃定地为两个目标:为革命为人民做有意义的事情和教育抚养子女而勇往无前,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个世纪,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也给我们留下了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