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艺术感染力也是由联想事完成和实现的。由此可见,诗词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运用,能让诗词的意境更开阔、情感更厚重、思想性更深刻,它们是诗意升腾的两个翅膀,不可缺少。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他的全部诗词创作,除注重意的表达外,更注重想象和联想的运用。他写于1959年7月的《七律.登庐山》这首诗,便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手法的经典之作,而且把这种运用得十分巧妙自然。

联想和想象,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可以增加诗的内蕴,丰富诗的思想和情感。她如同鸟儿的翅膀,让诗意能够灵动地飞翔,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

所谓联想,通俗地说,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例如,看到花,自然会想到果。看到雨,会想到地里的庄稼,会想到秋天的收获等等。而想象是通过记忆再加工而形成新的形象。联想与想象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1)

古典诗词之所以脍炙人口,令人赞叹,其意蕴之美,更是借助联想与想象的手法来实现的。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名句,艺术魅力的产生,靠的就是想象的奇特、联想的巧妙。把瀑布比喻为银河,这就是联想的结果。而“落九天”更是由想象来完成的。如果不借助想象与联想,瀑布与银河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事物,就不会产生任何关联。可见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唐代陈陶的《陇西行》一诗:“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何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由战死将士的尸骨,联想到千里之遥他们的故乡,再联想到日夜思念他们的爱人。十分深刻地揭露出战争的残酷性以及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作者没有拘泥于无定河边将士的尸骨,而是让情思飞跃到千里之外,写日夜思念他们的恋人的情感状态,读来更让人心痛。

是想象的运用,完成了这种空间转换,这就是想象的作用。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艺术感染力也是由联想事完成和实现的。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2)

由此可见,诗词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运用,能让诗词的意境更开阔、情感更厚重、思想性更深刻,它们是诗意升腾的两个翅膀,不可缺少。

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他的全部诗词创作,除注重意的表达外,更注重想象和联想的运用。他写于1959年7月的《七律.登庐山》这首诗,便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手法的经典之作,而且把这种运用得十分巧妙自然。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3)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1959年7月2日至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这两个重要会议,都是在庐山召开的。会议召开的前两天,即6月29日,毛泽东便提前登上庐山,这首诗,抒发的便是登庐山时的的情怀。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4)

诗,先从庐山所在的地势写起,“一山飞峙大江边”,起笔不凡,整座庐山如同飞来一样耸立于长江边上。“飞峙”二字很精彩,增加了此山的突兀感。

接下来的“跃上葱茏四百旋”句,仅用7个字便写出了庐山的险、庐山的高和宜人景色。当然了,这都是概括性的描写,如同绘画中的泼墨写意而非工笔细描。葱茏,写的是山色,庐山由于植被好,草木繁茂,所以给人以郁郁葱葱的感觉。四百旋,写山之高和险,到达顶峰的公路盘旋而上,四百,这里是虚数,形容绕山公路旋转的圈数很多。“四百旋”写出了山的高。而“跃上”则写出了上山的感觉,它比登上和爬上更传神,有一种飞身腾越的动感。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5)

这种飞身腾越的感觉,便是想象与联想作用的结果,作者把自已想象成展翅飞翔的鸟儿,通过盘旋而上的联想,才会有这一动感十足的生动描写。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正所谓登高才能望远,这里,毛泽东的远望,己脫离了眼前的实景,而是更高的政治站位,放眼世界。冷眼,即冷峻的目光。用冷峻的目光来打量西方国家,充满了对反华势力的蔑视,体现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的自信。“热风吹雨洒江天”,此句,毛泽东将政治目光从看世界收回到观国内。“热风”,象征国内轰轰烈烈的建设形势。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6)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在这首诗的小序中,毛泽东曾有“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竟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的解释性注解。登庐山,可望见鄱阳湖、扬子江。云横九派句,说明毛泽东又从目力所及的实景展开想象的翅膀。云中的黄鹤与浪下的三吴大地,站在庐山上是见不到的,作者是见到滚滚流动的长江之水而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江流为依托,巧妙、自然而又贴切。

这种远与近,虚与实的交替描写,都是凭联想来完成的,增大了诗的思想和情感的容量。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东晋诗人陶渊明,字潜。因他作过彭泽县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陶令。陶渊明曾写有《桃花源记》,作品描写的是一个没有争斗,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理想世界,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登庐山联想与想象手法运用巧妙而自然)(7)

毛泽东的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陶潜所描写的理想世界,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他以幽默的口吻问陶令何在,你的理想世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成功了,你可来桃花源躬耕了。二是含有批评陶潜的理想世界是不符合实际的空想的意思,强调在阶级社会中,矛盾和斗争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

结句中的陶令的出现,是通过联想,使思绪回到东晋时代,在历史的时空中遨游,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自由境界,在时空的转换中,完成诗意的呈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