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十种解析(辛弃疾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的十种解析(辛弃疾看试手补天裂)多少次醉、梦、忆、叹连自己都不记得,再多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都随着历史的波涛一浪盖过一浪,渐渐平息。我们仅能从诗词的只言片语中了解英雄迟暮的无奈和英雄惜英雄的厚谊。无用武之地的他,白发渐生,抑郁之情向谁诉? 多少次忆“壮岁旌旗拥万夫”,多少次叹“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说“看试手,补天裂”,来试试这手里的功夫,可布天下奇阵,可像女娲一样把这南宋裂开一半的天给补上,可把金人赶出中原收复万里山川。 可是,南宋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一生郁郁不得志,隐居上饶约20年。 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多少次“梦回吹角连营”。
“补天裂”出自辛弃疾写给陈亮的词《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最后一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一生跌宕起伏,心怀匡扶天下、保家卫国之心,但最后未展抱负、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他乡就是上饶铅山。
20年来的他乡已成故乡,每一处都有他的留恋,都在他的词中熠熠生辉,有“醉里吴音相媚好”,有“清风半夜鸣蝉”,有“柳塘新绿却温柔”,有“我见青山多妩媚”……
隐居的生活再多的安宁静好,也消磨不了男儿壮志,抚平不了无法抗金杀敌、以身许国的忧愤。一个英雄空有一身本领,空有《九议》、《御戎十论》这样的策略,却无施展的舞台。
辛弃疾说“看试手,补天裂”,来试试这手里的功夫,可布天下奇阵,可像女娲一样把这南宋裂开一半的天给补上,可把金人赶出中原收复万里山川。
可是,南宋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一生郁郁不得志,隐居上饶约20年。
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多少次“梦回吹角连营”。
多少次忆“壮岁旌旗拥万夫”,多少次叹“别有人间行路难”。
多少次醉、梦、忆、叹连自己都不记得,再多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都随着历史的波涛一浪盖过一浪,渐渐平息。我们仅能从诗词的只言片语中了解英雄迟暮的无奈和英雄惜英雄的厚谊。无用武之地的他,白发渐生,抑郁之情向谁诉?
陈亮,挚友陈亮。
陈亮
淳熙十五年,那个大雪纷飞的瓜山下,陈亮从浙江东阳一路奔波赶来,辛弃疾卧病在床,听到这个消息,不顾残躯出门相迎至家中,重逢的欣喜之下,他们举杯痛饮、高谈阔论。两人相差几岁,但性情相投,三观一致,都是文武双全却一腔壮志难酬的失意人,是挚友,更是知音。
陈亮这次来铅山,住了十天,和辛弃疾携手同游,看遍鹅湖山下豚栅鸡栖稻梁肥的乡间景致,闲暇煮酒论天下形势,并约好朱熹在紫溪相聚,共谋匡扶社稷大计。
聚了十天,陈亮飘然东归,回浙江去了。辛弃疾舍不得友人离去,骑马追赶,想抄近路追上陈亮,挽留他多住几日。可是行到鹭鸶林,雪越下越大,马蹄陷在雪泥中,冰天雪地难以前行。辛弃疾往回走,走到方村,一个人在方村独饮,一个人默默伤心了好久,很遗憾没有挽留到陈亮。夜半,辛弃疾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望着楼外雪纷纷,陈亮已走官道要回浙江了,再见不知何时?不知再见是否山河收复?还是家国不再?
听着隔壁传来的笛声,辛弃疾悲从中来,写了一首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其中有一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人间铁尽,相思错铸,我们的情谊天地共鉴。
邮寄了五天,陈亮的书信到了,信中提到想向辛弃疾索求一首词,相隔千里,辛弃疾低头会心一笑,索词、写词是在那个雪纷飞的夜晚,我思念着你,你惦记着我的那个夜晚,那词那夜早就写好了。“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这一笑,是默契,是惺惺相惜,更是我的心事你都懂。
没过几天,陈亮的回信就来了,陈亮也写了一首词《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陈亮与辛弃疾从来都是酒逢知己、话语投机,可以彻夜畅谈古今的朋友,在那个仅凭鸿雁传书以寄情的年代,即使分隔千里,书信不断,牵挂彼此、牵挂家国天下的心也不会停。
除了牵挂,还有鼓舞,在纷繁的乱世,陈亮对辛弃疾说,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九转丹砂要牢牢握在手心,就算是普通的铁,有了这点铁成金的良剂,终有成功的一天。
这九转丹砂是脑中的谋略,是不废的武功,更是你我勿忘的初心。
辛弃疾又写了《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给陈亮,陈亮又回了《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给辛弃疾。后陈亮又写了《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辛弃疾又回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绍熙五年,陈亮走了,“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年五十二”,还没上任就永远离开了。
报国之志未酬,已入泉下泥销骨,令人无限扼腕。陈亮走过的这五十二年,有上书朝廷以陈偏安之弊慷慨激昂的时候,有被多次诬陷下狱,幸得辛弃疾等友人全力救助,免受牢狱之灾的时候,“男儿到死心如铁”是对他一生最准的评价。
挚友已矣,徒留词稿,辛弃疾伤心不已,回忆起许多年前两人初见的时候,辛弃疾正登楼远望,望到不远处的陈亮正在恼羞成怒,“三跃而马三却”,拔剑怒斩胯下骏马,是何等的恣意,是何等的年轻气盛。
回忆起重逢的时候,辛弃疾正在生病,陈亮来了,“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两人高歌对饮,歌声碰杯声,杀敌报国的豪情呼喊声,把楼头栖停的飞雪都惊散下来了,是何等的痛快,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如今再把吴钩看,再把栏杆拍遍,明白我登临之意的人呢?已不在了。
开禧三年,朝廷重新起用辛弃疾,而他却再也拿不起长剑去指挥千军万马了,久卧病榻的他只能请辞,不久,便病逝了。
誓补天裂却壮志未酬的两人终于泉下相聚,再叙古今。
-作者-
海绵,80后,爱青山的险峻,也爱流水的清澈,爱树林中穿行的飞鸟,也爱罅隙间游弋的小鱼,更爱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