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杆的历史演变:40年前的电线杆长啥样
电线杆的历史演变:40年前的电线杆长啥样但没过几年,村民们就发现了问题:由于当时缺乏钢铝等各种金属物资,今天常见的有三根导线的10千伏线路在当时采用了只有两根导线的“两线一地”模式,节省了三分之一的导线购买、运输和安装的成本,在贫困落后地区推广应用。木头杆1973年,用树干做成的一根根电线杆,将王浪水电站的电能输送到村里,那一盏盏并不十分明亮的灯,燃起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从此,翠屏村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从王浪水电站到翠屏村的原“两线一地”10千伏线路木头杆
2018-10-31 16:0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卢江东
一个掩映于高山深林的小村庄里,矗立着一座小庙,庙里有一座用石头搭成的破旧戏台。戏台上已再无生旦净末丑演绎悲欢离合的人生,可垒起戏台的一根石头柱却暗藏乾坤。据说,还能追溯一段有关于电线杆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群山环抱的浙江省天台县南屏乡翠屏村。这是一个只有75户村民的偏远小村,距天台县城区约20公里,三年前才通公路。随车前往,弯弯绕绕沿着一条狭窄的公路盘山而上,一路上青山绿水,满目苍翠,好似世外桃源。行程半个小时后,一亩亩稻田、一座座农房、一盏盏整齐的路灯和一根根高大的水泥电线杆映入眼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神州大地日新月异,而任何经济体的复苏与发展都离不了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也包括电力行业的成长与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从翠屏村的电线杆说起吧。
木头杆
1973年,用树干做成的一根根电线杆,将王浪水电站的电能输送到村里,那一盏盏并不十分明亮的灯,燃起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从此,翠屏村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从王浪水电站到翠屏村的原“两线一地”10千伏线路木头杆
由于当时缺乏钢铝等各种金属物资,今天常见的有三根导线的10千伏线路在当时采用了只有两根导线的“两线一地”模式,节省了三分之一的导线购买、运输和安装的成本,在贫困落后地区推广应用。
但没过几年,村民们就发现了问题:
翻山越岭竖立的木头电杆,随着线路通道下方树木的生长,隐患滋生,线路经常出现故障。而且,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木电杆会腐烂。这些木头杆承载着的是10千伏高压线路,杆根腐烂后十分危险,激起了村民们改造线路的迫切愿望。
石头杆
由于木电杆腐烂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改革开放初期,习惯于就地取材的村民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以石杆取代木杆。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有一天翠屏村来了四名临海石匠,他们是村民们集资雇来的就地取材制作石头杆的师傅。尽管到山上取一块石头不花钱,但加工的过程相当复杂,而且费时费力。首先,村民得在岩壁上画出一块长方形,然后凿出一块长而直的岩石,初步加工后抬下山,精心打凿。打凿过程也得非常细心,一不小心弄断了便前功尽弃。据村民许尚钦回忆,当年共打了100根石头杆,长的架高压线,短的架低压线。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帮忙扛抬。
石杆取代了木杆,村民们暂时松了一口气。但是,石杆硬而脆,长年累月经过高温和冰冻的反复侵袭,很容易失去平衡或开裂折断而倒塌。
以前的石头杆高压的9米高,低压的7米高,容易断,特别危险。1986年的一次台风就刮倒了十几根石杆。
来到唯一一根残存的石头杆旁,许尚钦感慨地说。
为数极少残存至今的“两线一地”10千伏线路石头杆
在村里的翠屏寺,老人们指着近在眼前的旧戏台,说自从有了水泥杆,石头杆有些废弃了,有些零零散散地被村民搬去自家作别的用途,还有一根就搭了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