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离骚古诗(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诗经离骚古诗(诗经王风黍离赏析)①黍(shǔ):小米;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全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思国
本图片摘自网络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全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
注释及译文注释①黍(shǔ):小米;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jì):高粱。
③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