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独居十多年喝雨水过活(泉州市区这个纳凉点)
九旬老太独居十多年喝雨水过活(泉州市区这个纳凉点)【清凉指数】★★★★刺桐公园正大门左侧阴凉点阳光直射温度42℃纳凉点温度35℃【清凉地点】
昨日中午12点左右,刺桐公园内,太阳直射下,不到两分钟,温度已经达42℃。
■早报记者 许奕梅 王柏峰 实习生 陈鑫源 文/图
【实时测量】
昨日中午12时10分
阳光直射温度42℃
纳凉点温度35℃
【清凉地点】
刺桐公园正大门左侧阴凉点
【清凉指数】★★★★
【清凉原因】绿树成荫、路面透水混凝土设计
连续两日,早报关注了一群“和太阳肩并肩,你爱怎么煎就怎么煎”的劳动者,跟拍了在48℃的地面温度下卖力送外卖的送餐员,看得大家着实心疼。昨日,记者又特意驱车赶往德化九仙山下的铭爱村,这里的400多户人家,几乎没人用风扇,夜里睡觉都要盖棉被。真的是让在高温下煎熬的市民们羡慕不已,但铭爱村毕竟地处偏远,市区难道就没有纳凉地吗?昨日有市民报料,在市区津淮街刺桐公园内就有一处纳凉点,而且大中午都有一些市民放弃家中空调选择来此纳凉,这是真的吗?
昨日中午12点左右,刺桐公园大门左侧的荫凉处,温度计显示35℃。
正午12时
八旬阿婆在户外打球
为了探寻这个纳凉点,记者顶着烈日在临近12时外出。记者来到津淮街刺桐公园入门左侧这处纳凉点,古树葱郁,曲径通幽,凉意一阵阵袭来。原想着这个时间点公园里应该没有市民在此休憩了,没想到这里有老人、有小孩,颇有人气。
只见年已80岁的吴匡华阿婆正在悠闲地打柔力球,大气不喘,也没怎么出汗。记者好奇,阿婆大热天里运动难道不热吗?“这里很凉快,我每天中午都会来这呆一个多小时。”吴阿婆说,她家住在泉秀街,每天没事都喜欢来刺桐公园散步。先听公园旁的老年乐团唱歌,到11点就会来到这个纳凉点,打柔力球,打太极,吃点点心,一直到下午快1点再回家。
“这两天天气太热,家里整天开空调我怕孩子得空调病,对身体不好,就带她们出来走走。”30岁的刘女士也带着两孩子坐在纳凉点的石椅上休憩。她是地道北方人,来泉州打工多年,有空常会陪孩子在这里待上一个多小时。与此同时,一名中年男子正躺在树下的休闲椅上睡觉。在户外都能安然入睡,这里的气温真是让人信服了。为了验证这处纳凉点真的不热,记者先用温度计在公园内有阳光直射的地方测量,温度在1分钟后就蹭到42℃,而回到纳凉点树荫下,温度又降到35℃。
这里为何成纳凉首选?
原是公园里有“海绵”
这里为何会成为高温炙烤下的低温区呢,这其中也是有“秘密”的。
此前本报记者就采访过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方介绍,此前刺桐公园在改造时,使用了一些透水混凝土,遇到雨天,雨水通过路面缝隙,渗透到底下的地层,能够存蓄一段时间。夏天气温升高,人站在上面,能明显感觉到湿度、温度与其他路面的差别,称之为海绵效果。
在刺桐公园旁的北淮路,200米左右的水泥路几乎被树荫遮挡,相比在烈日下的路面行走也清凉不少。居住在附近的刘女士也介绍,刺桐公园拆墙透绿后,午后很多市民也会在路边休闲椅上散步纳凉。
记者也联系了园林高级工程师、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园容管理科科长张朝红,她表示,夏季城市的热量来自于空调、柏油路、车和行人。这时高大乔木能通过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消除对阳光的反射,以及通过遮阴来降低大地表面的温度。泉州的多个公园里都种植着各种各样的绿化苗木,如盆架子、大叶榕、小叶榕等。因其种植时间长致使树干和树冠呈现高大状,叶子茂盛,绿荫面积大遮阴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