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中甲申是指哪一年?( )(郭沫若一篇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中甲申是指哪一年?( )(郭沫若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在毛泽东的热情关怀和鼓励下,郭沫若搜集积累了大量有关太平军的资料,只可惜的是,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一直未能动笔。郭沫若于1978年6月病逝,遗憾终生。(李自成进京)不久,林伯渠由延安飞抵重庆,将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供党内学习,并且已经在延安和各解放区普遍印发的消息,亲自告诉了郭沫若。郭沫若深为感动。同年11月21日,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说:“《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信中鼓励郭沫若“继续努力”,并希望郭沫若能写太平军的经验。毛泽东在信中说:“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太平军”是晚清洪秀全等建立的农民革命武装。他们从广西金田村举行起义,先后转战于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十余省,有力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
1944年春,郭沫若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一气呵成,写成经典史论名篇《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他用马列主义观点,讲述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因为若干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导致起义军失败的过程,文中针对性地论述其成败的经验教训。
《甲申三百年祭》脱稿后,三月十九日开始,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分四次连载。文章一发表,国民党方面立即出面干预,说这篇东西是“影射当局”,并组织人在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上专门发表社论进行攻击。
不久,这篇文章传到了延安,立即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仔细阅读。当时的延安,党的高级干部正在进行关于党的历史方面的讨论。四月十二日,毛泽东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郭沫若)
不久,林伯渠由延安飞抵重庆,将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供党内学习,并且已经在延安和各解放区普遍印发的消息,亲自告诉了郭沫若。郭沫若深为感动。
同年11月21日,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说:“《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信中鼓励郭沫若“继续努力”,并希望郭沫若能写太平军的经验。毛泽东在信中说:“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
“太平军”是晚清洪秀全等建立的农民革命武装。他们从广西金田村举行起义,先后转战于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十余省,有力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领导集团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犯了许多错误,导致起义失败。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上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一直十分重视。
(李自成进京)
在毛泽东的热情关怀和鼓励下,郭沫若搜集积累了大量有关太平军的资料,只可惜的是,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一直未能动笔。郭沫若于1978年6月病逝,遗憾终生。
“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是毛泽东阅读《甲申三百年祭》,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对全党作出的谆谆教导和警示。@头条历史@今日头条文化频道@头条读书会@美文#夺冠2021全民助威团活动##头条—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