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多高才能割苗(老农说玉米割头)
玉米多高才能割苗(老农说玉米割头)玉米生长中期,其植株就会明显拔高,且枝叶繁密,使得通风性受到影响。而将其去头后,玉米植株就会减少25-30公分,田间通透性大大改善,光合作用增强,可促进光合作用效能,以起到增产的效果。有人会问,把雄穗割掉不会影响其生长吗?其实,授粉结束后,雄穗对玉米生长的意义就不是太大,毕竟它主要目的就是授粉,但授粉后仍会继续拔高,浪费了营养,因而割头可让玉米产量增多。而想要让玉米长势更好,还需要足够的水量,其生长期间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5:1:1.5,而如果亩产达到1440斤,那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1:4。可见,足够的肥料对玉米产量有支撑作用。不过科学人员发现,如果对玉米“去头”,那也可增产10-20%。所谓的“割头”其实就是“去雄”,将顶端的雄穗去掉后,那就可以增产,这是为什么呢?对玉米割头,其实也就是改变其“顶端优势”,避免其继续向上增长,这样就可减少顶端雄穗对营养的损耗,使得玉米从营养生长转
自去年开始,玉米价格就迎来了一波大涨,从往年的0.8-1元/斤涨至1.4-1.5元每斤,如此行情也让农民的亩收益大增,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增高。
不过想要让玉米迎来高产并不容易,很多农民会特别注重玉米品种、追肥管理以及浇水,希望能让玉米长势更为旺盛。其实,除了以上这几种方法外,有经验的老农总会说:“玉米割头,越割越有!”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有没有道理?
01、玉米割头真的能增产?玉米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对温度要求高,其生长周期内总积温需要在1800-2800℃,且生长温度需要在18-25℃之间,才能让其长势更快。
玉米生长期间,对水分有较高要求,除了苗期控水外,其他生长期都需要足够的水分。有分析称,亩产1000斤的玉米,需要的水分为300-370m³,因此需要保持土壤湿度60-70%左右才行,拔节抽雄期,农田需水量更是达80%左右。
而想要让玉米长势更好,还需要足够的水量,其生长期间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5:1:1.5,而如果亩产达到1440斤,那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1:4。可见,足够的肥料对玉米产量有支撑作用。
不过科学人员发现,如果对玉米“去头”,那也可增产10-20%。所谓的“割头”其实就是“去雄”,将顶端的雄穗去掉后,那就可以增产,这是为什么呢?
1、可减少营养损耗对玉米割头,其实也就是改变其“顶端优势”,避免其继续向上增长,这样就可减少顶端雄穗对营养的损耗,使得玉米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变换,这样玉米雌穗所获得的营养成分就会增多,生长速度加快,颗粒数增多,且籽粒饱满,产量也会明显偏多。
有人会问,把雄穗割掉不会影响其生长吗?其实,授粉结束后,雄穗对玉米生长的意义就不是太大,毕竟它主要目的就是授粉,但授粉后仍会继续拔高,浪费了营养,因而割头可让玉米产量增多。
2、改善透光玉米生长中期,其植株就会明显拔高,且枝叶繁密,使得通风性受到影响。而将其去头后,玉米植株就会减少25-30公分,田间通透性大大改善,光合作用增强,可促进光合作用效能,以起到增产的效果。
3、减少病害玉米生长期间,因枝叶繁密,透风性差,很容易出现多种玉米病害。特别是玉米螟,常躲藏在大喇叭口取食产卵,且孵化后也会蚕食玉米其他地方。
玉米螟蚕食时,首先就是雄穗,蚜虫也喜聚在雄穗之上。将其割掉后,那就可减少玉米螟、蚜虫带来的病害。
4、生长期缩减玉米去头后,那营养将朝着雌穗转移,如此就可减少抽丝时间,使得抽丝提前2-3天,可避免生长期“花而不实”的难题,也可使得空杆率减少3-5%,这样生长期也会缩减3-5天。
02、玉米割头时间及方法1、时间玉米“割头”时间的把控尤为重要,如果太早“去头”那顶叶就会受损,玉米光合作用必然受影响;但如果太晚,雄穗耗费的养分太多,去雄效果不太明显,也难以增产太多。
因此,玉米割头可选择在抽穗且没散粉前,也就是雄穗抽出2/3这一期间去雄。当然,去雄也需要在晴天展开,10-15点为最佳,这样玉米伤口愈合速度加快,避免被病菌感染。而阴雨天割头,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2、方法玉米去头包括2种方法,首先就是“全田去雄”,当雄穗花丝从青黄转向红色或深红色,此时就需要将玉米雄穗全部除掉。毕竟,一颗雄穗上拥有3000-5000万个花粉,可满足5亩地的玉米授粉,就算将全田玉米“割头”,也不必担心授粉不足问题。而去头后,玉米通风、透光性就会大大改善。
其次是“隔行去头”,也就是每间隔2行后去掉1行,但要注意“边行”雄穗不能去掉,去头时注意要“去弱留强”。
玉米去头后,需要及时对其补充营养,这样就可加快伤口愈合,每亩地可施用150g磷酸二氢钾以及15ml/亩1,4—羟基芸苔素甾醇,如此就可加快伤口愈合,起到增产效果。
当然,玉米“割苗”也可起到增产效果,可平均增产15%,如此就可使得玉米根系更为发达,可起到抗倒伏、抗旱、减少病害的效果。
但不管是玉米“去头”还是“割苗”,都不太适应现代农业,毕竟人力成本太高,和收益不对等,因而生活中少有人去“割头”或“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