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是第一批经济特区吗:厦门经济特区四十载 凤凰涅槃 无限新生
厦门经济特区是第一批经济特区吗:厦门经济特区四十载 凤凰涅槃 无限新生——闯劲十足,改革“活水”不断特区之“特”厦门全景。 苏华琦摄四十载筚路蓝缕,四十载春华秋实,厦门迎来“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沧桑巨变,从一座一穷二白的海防小城,蜕变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昔日,被寄予厚望的厦门已生机盎然;如今,这块热土继续释放蓬勃朝气,踏步向前。
人民网-福建频道
40年前,厦门被历史选中,此后,这里和深圳、珠海、汕头一样,被时代之光一一照亮。
风从海上来,潮涌鹭江畔。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设置经济特区,率先确立了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的角色定位,从此拉开了厦门追风逐浪、勇立潮头的奋进大幕。
40年间,厦门敢闯先试,源源不断地引入“改革活水”,先后历经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设立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实行计划单列,建设保税港区,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开展自贸片区改革试验等,实现一系列精彩嬗变。
厦门全景。 苏华琦摄
四十载筚路蓝缕,四十载春华秋实,厦门迎来“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沧桑巨变,从一座一穷二白的海防小城,蜕变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昔日,被寄予厚望的厦门已生机盎然;如今,这块热土继续释放蓬勃朝气,踏步向前。
特区之“特”
——闯劲十足,改革“活水”不断
厦门秉持“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创新。 人民网 陈博摄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声开山炮响,将湖里这块沉睡多时的土地唤醒,也宣告了厦门率先踏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征程。随之,“改革”与“开放”两种力量汇聚于此,无数改变呼之欲出,众多难题迫切待解。
当时,特区的底子很薄,水、电、路全都不通,且厦门市政府的财政资金盘子又太小,资金短缺成了首要问题。
凭着闯劲,厦门先行先试,从金融体制改革入手,率先探索举外债搞基建,向科威特政府贷款修建高崎国际机场,其后又筹借款项完成码头、自来水等工程,逐步完善空港、渔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此后,厦门致力引进港资、侨资、外资,创办“三资企业”。至1983年底,厦门共引进“三资企业”项目22个,实际利用外资794万美元。1985年,当地更成立国内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率先开辟土地和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
动起来的厦门,改革活水注入全社会。以市场为导向,厦门持续在行政管理模式、计划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随后,厦门又对国有企业股份制、土地管理体制等进行改革创新……
时至今日,厦门依然秉持“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破冰”。相关数据显示,近六年来,厦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累计实施326项改革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驱动、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党建等方面,厦门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厦门经验”,如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并拓展应用于审批流程再造,率先形成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率先构建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率先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先开展城市公共文明地方立法……
5岁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是厦门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设立5年,这里就累计推出426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93项,有30项厦门经验获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
如,3.0版的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依托建设而成的大数据服务中心,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底分别压缩68%和87%;又如,自贸片区首创商事登记“一照一码”,一路“绿灯”,创新审批;再如,自贸片区率先在全国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首创“区块链 供应链”……
在这片改革试验田里,厦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首次”“第一”“率先”,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激荡澎湃动能:2019年,厦门全市生产总值比1980年增长925倍,财政收入增长738倍,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454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7倍;与此同时,一个个的“厦门蓝本”走向全国。
特区之“兴”
——高点站位,汇入世界潮流
生机勃勃的厦门一角。 游媛娜摄
湖里区悦华路2号,坐落着一家“印华地砖厂”。高楼掩映之下,这家工厂显得格外朴素,然而,它对厦门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厦门经济特区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1982年1月10日落户厦门的印华地砖厂,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数年间引来了宏泰发展、联侨企业、裕成建材等外商独资企业入驻。此后,跨国企业更是纷至沓来,包括柯达、通用、戴尔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如今,厦门在招商引资方面跑出“特区速度”。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厦门全市累计生成对接招商项目3199个、预计总投资1.4万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97个、中国500强项目174个、大型央企项目114个、新锐企业项目50个;落地项目983个、总投资3500亿元,以中航锂电、天马6代等百亿级项目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项目动工建设。
企业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纷至沓来、做大做强,离不开厦门特区始终保持高点站位、致力扩大开放格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招商引资,厦门经济特区便大力改善吸引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推出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配套政策,开拓现代会展平台。如今,被誉为“中国乃至全球投资大门的‘金钥匙’”的中国贸易投资洽谈会,前身就是1987年9月6日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四地联合主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
自2015年厦门率先启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以来,厦门坚持对标一流找支点,在国内率先参照世行指标体系,对标新加坡等国际一流经济体,查找差距和短板,并将其作为突破瓶颈的着力点和创新创造的切入点。厦门的营商环境排名从2014年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第61位,提高到2018年的第25位,4年提高了36位。
处处对标、时时奋进、久久为功,厦门得以一次次实现精彩嬗变,而生态治理实践,是最生动的体现。
草长莺飞、花团锦簇,水清岸绿、白鹭齐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厦门“城市会客厅”筼筜湖的最新剪影。然而,很难想象筼筜湖从前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
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同志牵头,打响厦门治污的第一号硬仗——筼筜湖综合治理。此后,经历4期大规模综合整治,才有了如今的一湖碧水。
筼筜湖的治理成效,是厦门长期以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厦门在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中形成的众多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曾高度评价厦门的海域生态修复工作,并将其作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管理示范区的示范工程,在全球推广示范。
特区之“新”
——铆足后劲,新时代乘风破浪
厦门火炬高新区被形容为“特区中的特区”。 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以厦门市1%的土地面积,实现全市近一半工业产值”。厦门火炬高新区,被形容为“特区中的特区”,其自1990年创建以来,不断高歌猛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两岸产业和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30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产业早已呈现“花团锦簇”的发展模式,从单个产业的“孤独呐喊”到多个领域的“集体欢呼”,成就一批“标杆”: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进军全国前列;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已成优势产业高地……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再布新局,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数字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旨在抢占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
如今,一批又一批新经济项目入驻高新区,总投资100亿元的中航锂电项目为厦门市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填补了关键的缺失环节;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今年4月开园投产,预计年产30万台浪潮最新一代PC和服务器;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东南总部落户厦门软件园三期;字节跳动旗下西瓜视频业务板块落户厦门软件园一期。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厦门动作频频,提速抢跑打造全国直播电商中心城市:出台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发布直播电商三年行动方案,最高2000万元扶持电商直播产业发展,启动首届直播电商节形成浓厚氛围。
更多产业基地和直播机构来厦发展,让厦门“直播之城”的羽翼不断丰满。目前,已有20多家电商直播基地扎根厦门,其中,较具规模的达17家;有MCN多频道网络运营机构300-400家,在全国排名前100位的机构里,厦门就占10家。
早早瞄准“二次元”的厦门,再发力动漫游戏产业。集美是中国动漫产业重镇,以节促产,其通过举办12届动漫节助推厦门动漫游戏产业营收11年增长27倍,年增长高达20%左右。2008年,厦门动漫游戏产业的年产值约5亿元;历经了十年的发展,厦门市动漫游戏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市动漫游戏产业的总收入已超过百亿元。
过去40年,厦门经济特区创造了许多传奇,被历史选择,又从中开启新的历史。
万顷波涛拥海来。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厦门势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风浪,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