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的孙子兵法是谁给的(6045字霸榜2500年孙武一书封神)
孙武的孙子兵法是谁给的(6045字霸榜2500年孙武一书封神)首先要澄清一点,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有一个误解,以为这部兵书是教人用计,以弱胜强,并不看重实力。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作战。《孙子兵法》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孙子兵法》原书十三篇,依次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等等等等。归结起来,无非四个方面:作战、训练、后勤和战法。
《孙子兵法》原书6045字,可谓字字珠玑。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根据唐代史料的说法,孙武生活在春秋时期,曾祖父和祖父都靠战功起家,他们希望后人在军事上有一番作为,所以给他取名孙武。孙武的父亲在齐国官至上卿,算是很高级别的官员。这让孙武有机会接触到齐国军事,也让他对军事产生了专注。
《孙子兵法》讲了什么?春秋时代战争频繁,294年间发生过384次战争,年年战乱。孙武不光理论知识很强,也有很多实战经验。他曾与伍子胥率领三万吴军大破二十万楚军,没过多久就攻入楚国都城,这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
可见孙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兼通的军事大家。
《孙子兵法》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
《孙子兵法》原书十三篇,依次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等等等等。
归结起来,无非四个方面:作战、训练、后勤和战法。
《孙子兵法》之作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作战。
首先要澄清一点,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有一个误解,以为这部兵书是教人用计,以弱胜强,并不看重实力。
其实不然。
孙子主张在军事实力强于对方的前提下用计,反对实力不如对方,还要和人家死磕。在他看来呢,实力才是作战的第一要义。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兵力是对方的十倍,可以碾压他。
如果兵力不如对方,就别打了。
孙子讨论作战没有局限于军事,还看到了经济、政治、外交与军事的密切关系,综合国力决定作战的潜力。孙子认为经济实力是打赢胜仗的前提。
春秋五霸,齐、晋、秦、楚、吴都是经济强国。
那么在政治上呢,孙子强调上下一心是作战取胜的前提。《孙子兵法》开篇,他强调老百姓和国君要一条心,同仇敌忾。
孙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在首位呢?
这可能是受一个著名战例启发,那就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战争,当时周武王逼近商朝首都,纣王出兵对抗,除了政府军,绝大部分是奴隶和战俘,这些人和纣王可不是一条心,没想保首都,只想保自己,于是临阵倒戈,结果纣王兵败如山倒。
当然,经济和政治都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需要长期经营。那么在一个国家之外,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作战呢?这就需要外交了。孙子认为在外交上孤立敌人是作战取胜的上上策,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最近米国搞的贸易战,用我们老祖宗的手段来对付我们。
真要刀兵相见,绝不是最好的手段。
春秋时期,大国强国依靠军事实力,加上外交的纵横捭阖,大棒加胡萝卜,往往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就算是小国弱国,外交手段用好了,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公元前630年,郑国遭到秦、晋联合进攻,命悬一线,郑国依靠一个外交官,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国退兵,瓦解了秦晋联盟。这个人就是我们高中课本上提到的烛之武。
《孙子兵法》之训练作战讲究战法是一门艺术,而训练讲究规矩是一门技术。
打仗不要章法,训练要有规则。
说到训练,大家印象最深的也许是那个著名典故:孙子为了严肃军纪,把吴王的爱姬给拖出去砍了。
《孙子兵法》说到军事训练时,特别强调军纪,除了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严肃纪律,孙子在训练当中还特别强调练将和练兵,练将就是要提升将官统御士兵的能力。
他认为将军是军队建设的灵魂,必须具备五大素质,智、信、仁、勇、严。孙子特别指出不合格将领的缺点,比如廉洁和爱民。兵法中的廉洁是指将领把心思放在追求廉洁的名声上,视野变窄,会导致治军的能力和精力不足。爱民则是指对士兵一味仁慈,置军纪于不顾,会导致慈不掌兵。
西汉名将李广恰好有这两个缺点,所以屡战屡败,最终没能封侯拜相,还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说完了练将,我们再来看看练兵。孙子认为练兵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二是让士兵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军队训练有素,即使失去主帅,常常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前589年,齐国和晋国交战,晋国主帅受重伤无法继续指挥,但是晋军仍然取得大胜。就是因为晋国军队平时训练有素,规则划入了军人的基本行动,有没有主帅都能够协调自如。
《孙子兵法》之后勤讲完了作战和训练,《孙子兵法》的重要内容已经过半,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孙子兵法》的第三个重点,也就是后勤打仗。
前面打指挥,后面打粮草。
《孙子兵法》非常强调后勤的重要性,他认为有三种情况军队会完蛋,一是没有装备,二是没有粮食,三是没有储备。
孙子主张速决战,是为了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难以支撑旷日持久的局面。因此,《孙子兵法》提出对外征战的一个重要战略,因粮于敌,就是抢对方的粮食吃。
古代打仗,粮食运输实在不划算,运到目的地基本上只剩下百分之四十,就是孙子所说的十去其六。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在战区就地取粮,夺取敌人的粮食。
这个做法性价比是自己运粮的二十倍,孙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与伍子胥指挥吴军进攻楚国,就是食而从之,夺了楚军的粮食,再追击前进,势如破竹,把楚国首都拿下。
有矛就有盾,为了破解孙子的就地正良的做法,后世想出了应对之策,也就是四个字,坚壁清野。
拿破仑进攻俄国,杀进莫斯科,最终还是退败,就是因为俄军统帅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俄国人连自己房子都烧了,没给法国人留下任何东西。而法军又习惯了就地解决物资问题,最后法国军队不得不在寒冷和饥饿当中输掉了战争。
拿破仑大帝
《孙子兵法》之特战既然战争后勤永远是个棘手的问题,那么孙子就特别强调用有效的方法尽快结束战争。这就是第四点内容,也就是特战。
所谓特战就是特殊战法。
《孙子兵法》提出了两种:火攻和用间。
历史上用火攻制胜的战例不少,仅三国时期就有著名的三场,曹操火烧袁绍粮草,孙刘火烧曹操战船,陆逊火烧刘备蜀军。
在春秋时期,火攻用的极少。孙子之所以强调火攻,这里边儿有一个惨痛教训,孙子指挥吴军打败楚军,后来楚军反攻报仇,大败吴军,用的就是火攻之法。
至于用间,那就是刺探敌情,在春秋时期已经广泛使用。今天太空里飞行的各种卫星,其实就是间谍的变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自然不会忽视间谍的作用。
《孙子兵法》在今天还有用武之地吗?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是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
我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