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冯巩有多少岁了(冯巩家世有多显赫)
看看冯巩有多少岁了(冯巩家世有多显赫)1917年,冯家遇脱离了北洋军,出资与朋友一起兴办了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的求学经历,冯家遇意识到:中国错过了“蒸汽时代”的大发展,已经落后别国上百年了。现在,不能再让中国在用电上面落后于欧洲。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电业,让过去跌倒的中国,再一次站起来。中国的电业,起步比日本早五年。中国最早的一盏灯,是1879年毕晓浦在上海公共租界点亮的。但是因为社会衰败,国内主要城市的电灯普及,还要等到十八年之后,外国人在青岛建胶东电厂时。而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出资兴办的电厂,则出现得更晚一些。1910年,冯家遇从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直隶,开始创办兵工厂。他想替中国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不料,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在政治上与袁世凯结盟的冯国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冯家遇的兵工厂也因局势动荡办不下去了,只能关门。随后袁世凯称帝。冯国璋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故尔与袁世凯反目。冯国璋事后公开致电,要求袁世凯退位
冯巩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相声、小品演员。他有一个曾祖父叫冯国璋,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国代总统。每一次有人提起冯巩的家世,必定把冯国璋这位“曾祖父”拿出来说事。但是常常有一些粗心的朋友,因为“口误”,把冯国璋说成是冯巩的祖父,硬生生给人家降了一个辈分。
事实上,冯巩的祖父叫冯家遇,他是民国时期一个很厉害的实业家。冯家遇曾经为了实业救国,在直隶省创办了兵工厂。后来又于1917年创办了保定电灯厂,成为中国第一代的电业大亨。与此同时,冯家遇还在天津开设纱厂、油漆厂,梦想实业救国。冯家遇在子女教育方面,家教极严,对冯巩的父亲和冯巩本人影响很大。
一、留德归来建兵工厂冯家遇于1888年出生于天津,是民国军阀冯国璋的第三个儿子。在冯家遇出生后的第六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他的父亲冯国璋在此战之后,凭借军功当上了清朝驻日公使的随员。冯国璋借此机会到日本结交军界人士,学习了大量先进的军事科技思想,因此投射到了对他的教育上来。
冯家遇16岁的时候,就被冯国璋送进北洋武备学堂。两年之后毕业,冯国璋又将他送到当时科技最先进的德国柏林,攻读化学冶金专业。冯国璋期望他回国后,能有大作为。而冯家遇在这方面,也狠下了一番苦功夫。
1910年,冯家遇从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直隶,开始创办兵工厂。他想替中国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不料,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在政治上与袁世凯结盟的冯国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冯家遇的兵工厂也因局势动荡办不下去了,只能关门。
随后袁世凯称帝。冯国璋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故尔与袁世凯反目。冯国璋事后公开致电,要求袁世凯退位,同时又到南京组织召开会议,逼迫袁世凯下台。但是因为有人从中作梗,会议未能奏效。因为冯国璋之前曾经娶袁世凯的家庭教师为妻,那时的社会舆论把冯国璋和他的家庭,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这种情况,冯家遇只能低调行事,呆在家中,不敢有所动作。
1916年,袁世凯去世,冯国璋出任民国副总统;1917年,冯国璋出任民国代理总统。同年,冯家遇就和人合伙创办了保定电灯厂。
二、电业大亨冯家遇中国的电业,起步比日本早五年。中国最早的一盏灯,是1879年毕晓浦在上海公共租界点亮的。但是因为社会衰败,国内主要城市的电灯普及,还要等到十八年之后,外国人在青岛建胶东电厂时。而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出资兴办的电厂,则出现得更晚一些。
1917年,冯家遇脱离了北洋军,出资与朋友一起兴办了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的求学经历,冯家遇意识到:中国错过了“蒸汽时代”的大发展,已经落后别国上百年了。现在,不能再让中国在用电上面落后于欧洲。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电业,让过去跌倒的中国,再一次站起来。
二十年代末,冯家遇是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股东。他和股东们出资,历时三年,在保定南关河北岸买地建厂,从欧美发达国家,购来最先进的发电机组发电。为了保证电厂的稳定运行,冯家遇先后数次增加投资。他的电厂发电能力达到1365千瓦。1937年抗战前夕,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纯粹由国人自己出资的电力企业,排名已经十分靠前,冯家遇也因此在保定商界地位超然。
抗日战争时期,保定沦陷。日伪华北政务委员长王克敏,多次邀请冯家遇出任当地的官员,都被冯家遇称病拒绝。有一次王克敏非要闯进冯家,看看冯家遇是不是真的在生病。进房间后发现冯家遇果然脸色蜡黄,看上去病怏怏的,只能悻悻地离去了。原来,冯家遇早就料到对方有此一着,事先用黄颜色的水涂了个满脸。
冯家遇一身傲骨,因为战争时期的这些遭遇,导致了他在性格上略有一些偏激。因此他给子女留下三条家教:其一、不许住进租界,求外国人保护;其二,不许留洋,更不让娶外国人;其三,冯家媳妇,不许戴钻戒。
不许托庇于外国人,是因为冯家遇军人出身,他看不起国人为了苟活,就投靠洋人的行为。不许冯家媳妇戴钻戒,是因为太奢侈浪费。其实这些都好理解,至于不让子女留洋,就比较奇怪了,因为冯家遇自己也是留过洋的。那么,冯家遇为什么不许子女留洋呢?
这大概是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看惯了太多留过洋的人,一旦回国就成了洋人的“买办”,坑害中国人。冯家遇的一生中有十几个女子,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叫冯海岗,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后来当过老师,也在房管局工作过,他就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的父亲。
结语冯巩一直是一个十分低调的演员,关于他曾祖父冯国璋的事,还是九十年代在央视春晚上被节目主持人提起,才在大众跟前曝光的。冯巩为人朴实、勤奋,平时只专注于相声、小品表演事业,很少向人提及自己除了有一位当过总统的曾祖父,还有一名当过电力大亨、一心想要实业救国的祖父。
冯巩的祖父冯家遇,不喜欢冯家子孙去留洋,所以冯巩和父亲冯海岗也都没有留过洋。冯巩过去有一个说相声的搭档叫牛群,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名的相声演员。后来就是因为牛群心思活,想要出国去看一看,结果两个人就散伙了。说相声必须要有好的搭档,找不到好搭档的冯巩,就不说相声了,他跑去演起了小品。直到现在,每一年的春晚上,我们还能看到冯巩上来演小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