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布苏州机场最新消息(合建机场潮退双机场潮起)
官方发布苏州机场最新消息(合建机场潮退双机场潮起)不过,承接南北的扬泰区位优势良好,旅游资源发达,而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机场已被批准作为一类航空口岸开放。这些都是扬泰机场的优势项。按照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计算,区域机场密度已达0.87个/万平方千米。扬泰地区周围3小时车程内分布着盐城南洋、南通兴东、常州奔牛、苏南硕放、南京禄口、上海虹桥、上海浦东7个机场。机场辐射圈相互覆盖,发达的地面交通进一步增加了各机场辐射范围,竞争非常激烈。跨城机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在世界范围都很少有,这类机场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是连接苏北和苏南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北接淮河、南临长江,承南启北、东连西接,具有显著区位优势。该地区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的经济辐射,向北则是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重要传导区域。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是扬州、泰州两市按 8:2 出资比例合建的民用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民航局近日召开发布会称,预计到“十三五”末将完成新建、迁建机场43个。据媒体报道,安徽芜湖和宣城两市共建的芜宣机场计划年底试飞。类似共建模式的机场还有不少,包括已投用多年的扬州泰州机场、苏南硕放机场、揭阳潮汕机场等。
2012年,《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受此政策利好刺激,多地意图合建机场。2017年发布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表》显示,规划新增机场就包括芜湖/宣城,此外还有林西/克什克腾、鄂州/黄冈、防城港/钦州、东方/五指山。目前,除了即将投用的芜湖宣城机场外,其他机场要么“规划变更”,要么暂时没了音信。
专家表示,在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及经济规模不足以支撑起建设一个机场的情况下,两个或多个地方政府共建一个机场,不失为好策略,但中小机场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2019年以来,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新一轮机场建设热席卷全国。这一次,超级机场和城市第二机场涌上潮头。目前,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广州、西安等地均已建设或规划第二机场。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依托无锡机场,江苏省、苏州市分别注资进入,省市三方共同组建苏南硕放机场。虽然拥有合建机场,但近十年来,“超级地级市”苏州一直积极争取建设苏州机场。只是不知道,苏州能否借到东风,在未来五年盼来属于自己的城市机场——哪怕只是一张规划图。
扬州泰州“吃螃蟹”跨城建机场跨城机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在世界范围都很少有,这类机场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是连接苏北和苏南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北接淮河、南临长江,承南启北、东连西接,具有显著区位优势。该地区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的经济辐射,向北则是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重要传导区域。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是扬州、泰州两市按 8:2 出资比例合建的民用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距扬州市区约30公里、泰州市区约20公里,是中国第一座跨城市建设的机场。机场2012年建成通航,2016年升格为国际机场。2018年,机场完成一期扩建,由“4C”升为“4E”级,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
扬泰机场
按照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计算,区域机场密度已达0.87个/万平方千米。扬泰地区周围3小时车程内分布着盐城南洋、南通兴东、常州奔牛、苏南硕放、南京禄口、上海虹桥、上海浦东7个机场。机场辐射圈相互覆盖,发达的地面交通进一步增加了各机场辐射范围,竞争非常激烈。
不过,承接南北的扬泰区位优势良好,旅游资源发达,而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机场已被批准作为一类航空口岸开放。这些都是扬泰机场的优势项。
扬泰机场及周边机场运营数据
全国机场统计公报显示,自建成通航以来,扬泰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及起降架次均稳步增长。2012年-2014年,扬泰机场以24.73万、61.29万、70.59万旅客吞吐人次,分别排名第109位、75位、76位。2017年-2019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均超过25%,并在去年到达297.97万人次,排名也上升至第57位。
扬泰机场排名的上升无疑挤占了周边机场的客流。苏南硕放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近几年就出现了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41位下降到2019年的42位。不过,硕放机场旅客吞吐量仍旧两倍于扬泰机场,2019年达到797.34万人次。
硕放机场承载不了苏州的雄心位于无锡和苏州交界处的无锡硕放机场始建于1955年,于2004年开通民用航班。2010年,江苏省政府决定,依托无锡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苏州市分别注资进入,省市三方共同组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据现代快报报道,在17亿元注册资本中,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出资9.75亿元,苏州城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资5亿元,江苏交通控股出资2亿元,深圳航空出资1500万元,无锡市新区经济发展集团出资1000万元。
苏南硕放机场辐射范围内的苏锡常三市,是江苏经济最发达、开放度最高的地区,GDP总量超过上海。无锡境内有硕放,常州境内有奔牛,作为全国最牛地级市,苏州人口过千万、GDP接近两万亿,“苏州没有自己的机场”在网络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地域段子。其实,苏州建设客运机场的呼声已有几十年,但至今没有开建。
最牛地级市苏州堪称经济巨无霸(单位:亿)
2016 年初公布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苏州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苏州即将上马建设客运机场,《苏州日报》曾发表《苏州机场项目争取年内落地》的文章,此事一度成为当地热议话题。但2016年底民航局发布《中国客运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全国将新建74个机场,其中并不包含苏州机场项目。
2018年以来,苏州加快争取苏州机场步伐。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市长李亚平发出恳请,支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在交通部对江苏交通强国建设的批复中,苏州机场也榜上有名。近日,有网友询问,苏州机场现在到底啥情况?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回复称,目前苏州市正加快推进规划建设苏州机场的前期研究工作,并争取尽早纳入国家层面相关规划。
有分析认为,就机场密度而言,对比国外纽约都市圈(3.45个/万平方公里)及伦敦都市圈(3.55个/万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圈机场密度仅为2.01个/万平方公里,理论上仍存在2~3个增量。从机场群分工体系而言,面向2035年,区域干线机场存在缺口,需要分担枢纽机场约0.4~0.5亿人次的溢出客流。
长三角机场分布图
今年6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上,南通市政府、上海机场(集团)签约,拟按照“功能互补、资源整合”原则,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新机场将通过北沿江高铁和沿海通道连接上海,与浦东、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如此一来,苏州焉有不急!
揭阳潮汕机场三城共用“客多货少”根据全国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年报之旅客吞吐量排名,紧随苏南硕放机场之后的也是一个合建机场——揭阳潮汕机场。
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新建揭阳潮汕民用机场。四年后,机场启用。机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登岗镇,距离汕头、揭阳、潮州三市各为20公里左右,服务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粤东地区,辐射闽西南、赣东南部分地区。
揭阳潮汕机场航站区扩建完成后的效果图
目前海外各地的潮籍华侨华人华裔,以及潮籍港澳同胞的总人数,约在八百万到一千万之间,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约80%分布在与潮汕地区隔海相望的东南亚;此外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潮籍人士亦有一千万之巨。潮人素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乡土观念,每年均有大量回故土探亲访友的出行。因此,潮汕机场直接服务的人口约有三千万之多。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016年起降航班3.22万架次、接送旅客381.8万人次、运送货物和邮件2.5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9%、19.2%、27.6%,三项运输指标均比机场启用的2011年翻了一番。201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为735.35万人次,相比2016年又接近翻了一番。
虽然揭阳潮汕机场旅客吞吐量提升很快,但是拥有同等旅客数据的硕放机场,货物吞吐量为揭阳潮汕机场的5倍有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两地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今年2月,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开工。扩建后,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45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超过9万吨、飞机起降量10万架次的运输需求。
硕放机场货物吞吐量为揭阳潮汕机场5倍有余
受制于近年来潮汕地区经济发展,三市财力不济,地方政府对航空发展投入资金有限。2012年至2016 年,揭阳与汕头每年提供的航空发展资金仅2000 万元,2017年开始增长到4000万元。而2017年惠州、梅州、湛江对本市机场航空发展资金投入分别达到2.25亿、1.25亿和1亿元,潮汕地方政府对地方航空发展的扶持力度与广东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今年年初,在广东省两会采访活动上,揭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科介绍,揭阳潮汕机场是省内唯一和高铁无缝衔接的机场。下一步会把机场交通综合体做好,把机场周边配套设施服务做好。“作为潮汕揭共同的机场,揭阳会积极促成机场和汕头、潮州的各种快速连接的方案。”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周边机场布局示意图
从双城合建机场到单城建双机场
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机场模式此前是比较少的,2012年,《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9%的人口”的目标。之后,多地意图合建机场。2013年,佛山联合江门、中山、云浮、肇庆向广东省提出申请,提议在佛山高明区择地建设广州第二机场。随着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开工,这些提议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还有陕西渭南市韩城市与合阳市一直在谋划合建机场。近日,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答网友问时称,华山、韩合机场前期已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难以突破的矛盾。“(渭南)将加大工作力度,与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沟通衔接,细化工作方案,争取规划的机场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民用航空规划,早日开工建设。”
“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机场,最主要原始推动力来自于地方官员。”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前秘书长王健认为,“机场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极高,刚开始几年一般是亏损的,多地合作共建机场既分散了风险,同时又共享了机场在拉动相关行业上下游及机场辐射范围内的地方整体经济上的机会,这对参与机场建设的地方政府的对外招商引资等都有好处。”
以江苏淮安为例,该市自2010年建成机场通航以来,吸引多家台资企业落户,2012年实际到账的招商引资资金突破20亿美元。淮安机场每年亏损1000万元,但带动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白云机场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值29.9亿元、带动广东省GDP值增长120亿元。
不过,地方政府合建机场也存“隐忧”,收益方面,各地政府按照股权占比进行分配,但在机场刚开始运营的前几年或日后经营不善,需要参与共建的地方政府进行补贴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可能会出现麻烦。”如前所述的揭阳潮汕机场,地方政府对航空发展投入资金比较有限。
合建机场大部分为中小型机场,专家分析,中小机场存在两种倾向,一方面,部分中小机场过于“贪大求全”,一味追求“高大上”,投运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经营乏力;另一方面,很多中小机场由于前期运量预测不科学,规划建设跟不上发展步伐,经常出现机场建成之日即是扩建之期。此外,中小型机场在市场规模和运营成本等方面先天不足。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国家提出加速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民航局近日调整政策,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调整后,2019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200万间的32个机场至北上广航线,将不受通航点数量的准入门槛限制。在专家看来,“十四五”将会出现机场建设热潮,航空枢纽建设进入各级“十四五”规划的可能性很大。
有专家认为,面向“十四五”,城市单一机场已难担大任,各地第二机场或将成规划热点。目前,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广州、西安等多地均已建设或规划建设第二机场。从中小城市合伙建机场,到超级城市谋划建双机场,不同的政策背景、同样的项目“扎堆”,既是时代的变迁,也是人力流动、资本流动、产业流动的加快,更是城镇化加速的直接体现。
参考资料:
全国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年报
李冠楠.跨城市机场建设与区域城镇化
张枭翔.“芜湖宣城机场”获批,像这样的合建机场会有四五十个
樊钧.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建设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思考 肖文明.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趋势研究
李慧敏.机场“建设热”兴起,“十四五”第二机场规划将成热潮?
张锐.探寻中小机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