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会改变(宇宙论将被改写)
宇宙会改变(宇宙论将被改写)从那以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1000多颗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与冥王星个头差不多的也有很多,比如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根据统计,在这些天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一周围都发现了卫星,也就是说,在柯伊伯带之中,冥王星并不是唯一的特殊的存在,因此才产生了冥王星是不是行星的争论。在1978年科学家在冥王星的附近发现了冥王星的第一颗卫星——冥卫一,并给其命名为卡戎(Charon)。1992年8月30日,麻省理工的大卫·朱维发现了除了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之外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这是一个直径250km的小行星15760,半年之后他又发现了第二个天体181708,也正是这两个天体的发现,证实了太阳系外缘并不是空荡荡的,从而证明了柯伊伯带的存在。剩下的三区,就是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区域,而我们曾经的经典九大行星之一、“被降级的行星”——冥王星就是位于三区。1930年罗威尔天文台的观测助理汤博首次发现了冥王星,在当时更多的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热情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热烈的,从小朋友夜晚抬头数着天上的星星,到伽利略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从上古神话嫦娥奔月,到火箭发射探月工程,人们好奇着地球之外的世界,在时间飞逝中不断地探寻,科技的进步总是会一步步刷新着我们对地球之外的认识。
但如今却出现了宇宙论即将被改写的说法,这是真是假?64亿公里外的太空究竟出现了什么?这一切要从太阳系和冥王星说起。
如果问太阳系有哪些行星,大家都知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分别处于太阳系的哪个区域呢?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
太阳系共分为三个区域,一区内太阳系,二区外太阳系和三区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区域。而我们的八大行星就处于太阳系的一区和二区里:一区内太阳系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因为他们离太阳距离较近,所以是处于内太阳系;二区外太阳系则是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个星球离太阳较远,所以是外太阳系。
剩下的三区,就是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区域,而我们曾经的经典九大行星之一、“被降级的行星”——冥王星就是位于三区。1930年罗威尔天文台的观测助理汤博首次发现了冥王星,在当时更多的一些人认为,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原始太阳星云分布太稀薄,是空虚的,因此无法凝聚成较大的行星,也一些人开始考虑会不会还有其他的行星。
美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里克·伦纳德就是少部分人中的一员,他提出假说:在海王星的轨道外有大量的小天体或者小天体群存在 其中有些小天体由于偶然性的碰撞进入内太阳系形成了彗星。
1951年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想法,认为海王星轨道外存在一个类似小行星带的圆盘地带,聚集着大量较小的冰冻天体,成为彗星的补充库,冥王星仅仅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一圆盘地带在后来被人称为柯伊伯带,但是这一猜想被人们忽视了几十年。
在1978年科学家在冥王星的附近发现了冥王星的第一颗卫星——冥卫一,并给其命名为卡戎(Charon)。1992年8月30日,麻省理工的大卫·朱维发现了除了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之外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这是一个直径250km的小行星15760,半年之后他又发现了第二个天体181708,也正是这两个天体的发现,证实了太阳系外缘并不是空荡荡的,从而证明了柯伊伯带的存在。
从那以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1000多颗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与冥王星个头差不多的也有很多,比如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根据统计,在这些天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一周围都发现了卫星,也就是说,在柯伊伯带之中,冥王星并不是唯一的特殊的存在,因此才产生了冥王星是不是行星的争论。
如果冥王星是行星的话,那么,在柯伊伯带发现的这些个头差不多大的、甚至个头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是不是也应该被视为行星?如果冥王星不是行星的话,那冥王星与另外八大行星又有什么不同?行星要如何重新定义?
为此学术界和公众群体中都有了广泛的争论,最举世瞩目的,当属2006 年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了,时间回到大会的最后一天,地点是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参加新的行星定义表决的共有424名与会人员,新的行星定义要求一个天体要围绕太阳运行,有足够质量能使自身接近于球形,并且能清空其邻近轨道上的其他天体,才可以被称之为行星。
这一新定义的表决最终是压倒性赞成,所以这也意味着冥王星被官方删去了行星的“黄V”,经典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退出行星舞台。
冥王星与八大行星的不同有很多。从质量角度看,冥王星的质量很小,小到只有八大行星里质量最小的水星质量的二十分之一;从轨道角度看,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扁椭圆,但另外八大行星的轨道是近圆,虽然都不能冥王星和八大行星的轨道都不算是完美的正圆,但近圆形和扁椭圆形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
尽管冥王星与八大行星有着许多不同被踢出了行星之列,但对冥王星的探索是不会放弃的。
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就是我们这次要探讨的重中之重,冥王星位于柯伊伯带上,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非常的遥远,最近时不到43亿千米,最远时却有75亿千米,这个距离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2000年12月20日,NASA在论证冥王星的探测计划提出了探测器必须在2015年前抵达冥王星的要求;2001年12月NASA宣布重启冥王星计划,探测器名为“新视野号”;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在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在2015年7月才近距离飞跃冥王星和冥卫———卡戎,这足以看出冥王星距离地球的遥远。
新视野号的探测任务非常的艰巨,根据资料显示,它的身上共携带了7台共重30千克的科学仪器,光学设备有三台,分别是拍摄可见光的远程勘测成像仪、拍摄红外的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拍摄紫外的紫外成像光谱仪,另外4台仪器分别是:太阳风测量仪、无线电科学实验仪、能量粒子谱仪、学生尘埃计数器,分别用于测量冥王星附近和表面的太阳风、大气、能量粒子和尘埃。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外太空是非常黑暗的存在,但这种宇宙论却不能解释新视野号探测器拍下的照片。根据外媒SlashGear报道,亚利桑那州国家光学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利用新视野号探测器任务研究深空中的光线时发现,这些传回的图像并不是黑暗的,而是光亮的。研究人员将图像进行了处理,删除了所有已知来源的光线和任何相对附近的恒星,还删除了来自星系的光线(这些星系被认为是存在的但还没有被发现)。
也就是说,在删除了所有已知和未知来源的光线之后,得到的没有任何光污染的深空图像依然存在着许多光线,而这些光线是哪里发出的,是如何发出的,就成了一个谜题。
这一新研究证明了外太空可能并非漆黑一片,相信在未来科学家们的研究之下,传统的宇宙论或许真的将被改写。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对宇宙不停地探索,这让小编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的:“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宇宙探索,才一步步扩大了人类的认知边界。
宇宙探索中的深空探测,不仅仅是认识宇宙和自然界,更是完成全人类的共同使命,让人类将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知太阳系的结构与形成演化。
参考资料:
[1].新研究表明外太空可能并非漆黑一片[J].中国科学探险 2021(02):37.
[2]宋楠.冥王星“前世”与“今生”[J].科学大观园 2020(20):8-11.
[3]鲁楠.“新视野”号——不知疲倦的星际“访客”[J].青少年科技博览 2020(10):27-28.
[4].新视野号飞掠“天涯海角”实现最远天体探索[J].技术与市场 2019 26(02):3.
[5]郑永春 胡国平.“新视野号”探测冥王星及柯伊伯带综述[J].深空探测学报 2015 2(01):3-9.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1.001.
[6]谢懿.柯伊伯带之谜[J].世界科学 2004(02):20.
作者:新茶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