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的认识(寓服务于治理之中)

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的认识(寓服务于治理之中)  联动共治  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立足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整合资源力量的“枢纽”作用,基本实现了信访、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住建、人社、环保等群众诉求相对集中的职能部门进驻办公,“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1年8月25日,临夏州康乐县八松乡村民高某来到县综治中心求助称,其受雇他人在一家工地务工时,右手中指被搅拌机夹断,双方就工伤赔偿问题协商未果,希望综治中心协调解决。县综治中心在指派有关工作人员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劳动监察大队等单位专业人员进行调解。大家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详细讲解《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工地负责人现场支付高某工伤赔偿金共计7万元。  省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运用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指导各地综治中心工作(2021年9月23日拍摄,资料图片)。  省综治

  打造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构建社会治理的“实战平台”、筑牢平安建设的“坚实底座”……自2020年9月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省综治中心)揭牌成立以来,省委政法委、省平安办指导推动全省各级综治中心在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中不断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作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寓服务于治理之中,为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省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6万件,调处化解率达96%;排查各类公共安全隐患21.8万件,整治处理率达94%;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便民为民服务事项90万余件,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积极回应了群众平安关切,切实增强了平安建设实效。我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长安》杂志宣传报道,被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政法调研报告》刊载推广,走向全国。

  统筹协调

  社会治理资源“集聚整合”

  2021年8月25日,临夏州康乐县八松乡村民高某来到县综治中心求助称,其受雇他人在一家工地务工时,右手中指被搅拌机夹断,双方就工伤赔偿问题协商未果,希望综治中心协调解决。县综治中心在指派有关工作人员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劳动监察大队等单位专业人员进行调解。大家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详细讲解《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工地负责人现场支付高某工伤赔偿金共计7万元。

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的认识(寓服务于治理之中)(1)

  省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运用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指导各地综治中心工作(2021年9月23日拍摄,资料图片)。

  省综治中心成立以来,针对全省各级综治中心成立时间短、基础建设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群众能力弱等问题,制定出台《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行“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办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明确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解决了各级综治中心“怎么建”“干什么”“怎么干”以及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怎么转”等基础性问题,指导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整合政法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普遍建立完善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和派驻轮驻、随叫随驻、会商研判、联席会议等配合协作制度,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在综治中心“集聚整合”,推动形成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工作格局。

  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立足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整合资源力量的“枢纽”作用,基本实现了信访、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住建、人社、环保等群众诉求相对集中的职能部门进驻办公,“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联动共治

  矛盾纠纷问题“闭环化解”

  2021年4月的一天,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村村民张某到镇综治中心反映,丈夫李某经常醉酒后对其暴力殴打,致其多处受伤,请求协调解决离婚问题。镇综治中心及时指派司法所、派出所人员核实情况发现,张某已提起离婚诉讼,而且正在离婚冷静期内,无法介入调解。为此,工作人员在释法说理后,安排村综治中心人员每周回访,防止家庭暴力再次发生。

  由于这起婚姻纠纷一时难以化解,镇综治中心逐级上报,引起市综治中心的高度重视。同年8月初,市综治中心协调心理咨询师参加调解,通过对张某的心理疏导,对其丈夫的说服教育,现场签订了家庭暴力告诫书,李某承诺不再使用家庭暴力,张某就离婚诉讼提出撤诉处理,一个几乎支离破碎的家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的认识(寓服务于治理之中)(2)

  天祝县综治中心通过远程视频调解一起矛盾纠纷(2021年5月17日拍摄,资料图片)。

  为切实增强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合力,全省各地依托综治中心打造集信访接待、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救济救助、心理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整合各类调解组织、部门力量、社会组织资源,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工作,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促进诉调、检调、警调、政调有效衔接,实现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联动共治,对各类矛盾纠纷问题“闭环化解”,齐心协力守护一方平安。

  便民利民

  为民服务事项“兜底受理”

  2021年7月1日,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法院在花所镇周柳村开展巡回审判,就地解决了一起涉及村民众多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案。此前,周柳村86户村民向花所镇综治中心求助称,他们与关某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将承包的山地流转给关某用于退耕还林,但关某拖欠了两年的流转费一直未付,希望镇综治中心帮助维权。

  镇综治中心受理后,多次同关某协商未果,遂帮助村民申请法律援助,纳入为民服务事项跟踪办理。法律援助律师在核实情况后起草诉状,采用网上立案方式诉至崆峒区法院。为方便村民诉讼,镇综治中心又协调法院就地审判,最终促成关某与86户村民达成调解协议,解除了租赁合同,赔偿了农户的流转费。

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的认识(寓服务于治理之中)(3)

  山丹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2020年9月16日拍摄,资料图片)。

  省综治中心成立以来,着力指导市、县两级综治中心积极构建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个民生领域的“110”实体运行和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集成共享的“1 5 1”运行模式,全方位提升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质效,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协同性和精准性。

  各地综治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的“窗口”作用,通过建立完善兜底受理、分流转办、跟踪督办、群众评价、办结归档、回访了解等工作流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预测预警

  安全风险隐患“妥善处置”

  近年来,省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建设运行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开发运行20个业务系统,打通整合200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定期发布“平安指数”,从9个维度对各地平安状况“体检”,在社会治理信息实时感知、研判预警、联动处置上迈出关键一步。

  省综治中心推动各级综治中心深度运用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及各业务系统,建立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信息数据采集报送和共享交换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基层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等力量,做好社会治理基础信息数据以及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信息的采集报送。

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的认识(寓服务于治理之中)(4)

  陇西县组织政法干警、综治工作人员开展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2021年5月27日拍摄,资料图片)。

  2021年1月21日,陇南市西和县发生一起重大矛盾纠纷,信息上报后在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命案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智能系统触发红色预警。按照命案风险智能预警处置、防范工作相关规定,红色预警由省综治中心提交职能部门督办,以乡(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为责任领导,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防范化解。

  专班责任人在迅速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后,持续落实回访、调解措施,直到情况趋向稳定,未发生任何问题,在一定时间内红色预警自动降为橙色预警,再到黄色预警、蓝色预警,最终实现对预警事件的全面化解。

  这是省综治中心运用命案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智能系统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一个典型案例。该系统对可能发生刑事案件或命案的预警指标,用蓝、黄、橙、红四色进行预警提示,职能部门全程跟踪督办,督促责任主体妥善处置安全风险隐患,直到预警解除。至2021年底,该系统共生成预警信息近4600件,全部得到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未酿成一起刑事案件,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剑强 何明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