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正气歌背景(正气歌背后的故事)

正气歌背景(正气歌背后的故事)1278年文天祥率领宋军抗击蒙元失败后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张千载听说后,立即变卖家产,等文天祥一行路过他的家乡时,就跑去上下打点,请求跟随文天祥一起去大都,照料他的起居。元军统帅也很敬仰文天祥的为人,就答应了。于是,一路上,张千载天天服侍文天祥,给他喂饭,帮他洗漱,像一个忠心的仆人。 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心气很高,始终没有去见文天祥,一直在家里种种田、读读书,安贫乐道。 图片选自互联网“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

《正气歌》背后的故事

作者 源和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南宋诗人、《正气歌》作者文天祥与同乡張千载的故事,转录如下:

正气歌背景(正气歌背后的故事)(1)

图片选自互联网

“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

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心气很高,始终没有去见文天祥,一直在家里种种田、读读书,安贫乐道。

1278年文天祥率领宋军抗击蒙元失败后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张千载听说后,立即变卖家产,等文天祥一行路过他的家乡时,就跑去上下打点,请求跟随文天祥一起去大都,照料他的起居。元军统帅也很敬仰文天祥的为人,就答应了。于是,一路上,张千载天天服侍文天祥,给他喂饭,帮他洗漱,像一个忠心的仆人。

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关押起来,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每天去给文天祥送饭,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些诗文,他也花钱买通关系,将它们秘密带了出来,其中就包括那首著名的《正气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张千载倾家荡产,不避寒暑,尽心尽力地服侍了文天祥三年之久,直到文天祥被忽必烈下令处决。此时已身无余财的张千载,不知道又用了什么办法,硬是将文天祥的尸体运了出来,而且还将在俘虏营中自杀殉夫的文夫人欧阳氏的尸体也一起找来,火化后将二人的骨灰带回了老家。后人敬佩文天祥的这位义友,把这种朋友之间的情义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张千载号一鹗)。

这就是历史。

读过文章,深深被張千载的精神气节折服。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与名垂青史的文天祥一样的正气流转。

君子之德直面境遇。張千载与文天祥同乡,同学,同怀造福天下的大志。但在时运不济时,張千载却能平静面对,安心在家种地读书,不靠外力求名利,靜以修自身。古时候这样的例子很多,姜太公渭水垂钓侯文王,诸葛亮躬耕十年待天命。岁月成为君子道德升华的时机。

君子之义薄云天。知道文天祥被俘后,張千载仗义而行。他变卖家产,寻找文天祥,追随服侍文天祥,直到倾家荡产。他舍身保护文天祥的文章诗作,今天我们才有机会从《正气歌》中看到文天祥那满腔的浩然正气。他在文天祥就义后,为文天祥夫妇收尸,以一己之力,为忠魂归故里,安天下志士之心,彰天地重忠义的大义。

与文天祥双璧生辉忠义在世。張千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他的胸怀却与文天祥一样忠义昭日月,无论环境怎么变都始终不变的担当自己的责任,平静时靜以修身和危难时挺身而出,都体现出君子之道与生命的意义。舍生取义,由張千载的生命演绎出新的内涵:可舍血肉之躯,也可不顾一切舍弃自我,散尽家财,成就文天祥代表的忠义而丰富忠义。他的精神生命与文天祥的生命都是正气的化身,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精神光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