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摄影最棒的一百部欧洲电影(带你高端带你飞)
史上摄影最棒的一百部欧洲电影(带你高端带你飞)推荐作品:《罗曼史》想必大家很熟悉这位法国情色女导演的作品履历。她以女性视角来审视两性关系,情色在这里不再由男性主导,而是女性身体与欲望的自觉式沟通与平衡。性本来就是人的存在属性之一,来自本性深处,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需遮遮掩掩。《阿涅斯的海滩》凯瑟琳·布雷亚.凯瑟琳·布雷亚
昨天小张更新了十位法国导演和作品,今天继续更新。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瓦尔达
提到雅克德米,就不能将其与妻子阿涅斯·瓦尔达分开。作为新浪潮老祖母的瓦尔达,作品中有着女性敏感细腻的一面,也有着男性导演大胆创新的特质。敏感体现在其电影中对女性存在状态的多角度展示(《天涯沦落女》《五至七时的奇奥》),创新则表现在其电影的叙事(《短角情事》的双线)、色彩(《幸福》里的色块)以及其标志性的“装置艺术”在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冲击,其晚年的自传纪录片《阿涅斯的海滩》就将老太太个性中的灵动、可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怀与纪念却绝不伤痛的的生活态度通过造型各异的视觉装置传达出来。
《阿涅斯的海滩》
凯瑟琳·布雷亚
.凯瑟琳·布雷亚
想必大家很熟悉这位法国情色女导演的作品履历。她以女性视角来审视两性关系,情色在这里不再由男性主导,而是女性身体与欲望的自觉式沟通与平衡。性本来就是人的存在属性之一,来自本性深处,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需遮遮掩掩。
推荐作品:《罗曼史》
这恐怕是一部接近布努埃尔的女性心理写实片。虽然极尽挑逗,但冷色调给整部电影带来精神上的圣洁性,用欲望之热与环境之冷对比出情色却不色情的艺术特质。
《罗曼史》
香特尔·阿克曼
香特尔·阿克曼
香特尔·阿克曼本是比利时人。也是电影手册推崇的作者型导演之一。貌似德勒兹在《时间影像》里曾提到她和卡萨维茨,戈达尔等导演的美学风格类似,用一种散发自人的“肉体”而非思维理性的时间顺序,而非动作顺序去排列影像。说白了也就是去取消因果关联的戏剧戏剧,推崇即兴拍摄,表现生活真实。阿克曼的故事片喜欢用固定长镜头,用以客观纪录女性的生存状态(《让娜迪尔曼》),而纪录片则喜欢横向推拉的长镜头,完整纪录空间风貌在时间作用下的细微改变,将时间的流逝与内耗空间化。所以在她的镜头里,除了人,时间与空间均是“主角”(《另一边》《来自东方》)。
推荐作品:《来自东方》
一个西方女性视角下的东方国度。
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
法国当代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与导演。抛开其文学作品与编剧的电影不谈,其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左岸众多作家电影里也绝对是独树一帜。杜拉斯不满电影制作中影像第一,文本居次的传统,而将以对白呈现的文本摆在与影像对立的席位,出现画面和声音两个完全分离的表意时空。将所看与所听的地位等同,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A,而画外音却是与A完全无关的B,虽然形成某种现实的暧昧与不真实,却对电影语境的扩大有着不可想象的开拓力度。
推荐作品:《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作为导演)
空镜头 《印度之歌》的音效,实验作品,如果能坚持下来并发现点什么,绝对逼格爆表。
克莱尔·德尼
克莱尔·德尼
克莱尔·德尼是楼主最喜欢的法国女导演。直接原因就是其承接于布列松的极简主义风格。以《军中禁恋》为例,丹尼斯不依赖台词去指涉内容, 完全用空间与动作讲话。非洲广袤的风景、士兵们仪式感的静伫站位,淡淡的生活场面,人与景缺一不可;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点到为止,在一幅画面中可放入一个文人啰嗦十页之事(布列松语),无言中尽是安静的男性之美,或是被困进牢笼的无声嫉妒与斗争。电影能够吸引观众,多半是倚靠表现冲突与激化情绪,但丹尼斯更倾向于隐藏。更多的沉默而更少的表现,更多的克制而更少的抒情,更多的简单纯粹而更少的刻画斧凿。日常化的流动影像,呈现了生活剖面的原初风貌,是靠近真实的最直接有效方式。相比于视听的乖张外放,情绪的大起大落,我更喜欢丹尼斯安静内敛的状态式线条。
推荐作品:《军中禁恋》
这绝不是说故事的电影!
《军中禁恋》
雷内·克莱芒
雷内·克莱芒
雷内·克莱芒貌似并没有得到本国评论界的正视,但其早期作品屡次在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获奖。克莱芒并没有个人统一的美学风格,但因追求视觉效果,其拍摄的商业片均属于“好看”的类型,也是后期新浪潮所反对的“优质影片”范畴。涉及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像反战的儿童片《禁忌的游戏》,犯罪片《怒海沉尸》,奇幻片《美女与野兽》,战争片《铁路战斗队》等,能看出导演的掌控能力。
推荐影片:《怒海沉尸》
高调摄影,阳光碧海下的罪恶,阿兰德龙,天才雷普利
怒海沉尸
马塞尔·卡尔内
马塞尔·卡尔内
法国战前诗意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喜欢描绘具有所谓史诗气质的男女爱情关系,但大都模式化地悲剧收场,通过特殊的摄影角度、布光以及布景来构筑灰暗的气氛,强调气氛要胜过叙事。整体通畅、工整、精致、华丽,貌似也是后来新浪潮抨击的对象。
推荐作品:《天堂的孩子》
四平八稳的静美大杂烩,巴黎浮世绘,诗意写实主义、优质电影的代表作。
《天堂的孩子》
阿兰-罗布·格里耶
阿兰-罗布·格里耶
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格里耶算是一直用电影作品来实践其文学倾向的作者之一。电影因画面的可控制性而给时间、空间的调度带来无限可能性。格里耶反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不稳定性,认为作者有自由“重新建立一个纯属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这就使其电影作品同样呈现出对时空的拆解与控制,对虚实界限的模糊,将主观的回忆、想象与梦境同客观融为一体,肆意延伸,有着现象学还原的随意性。他的电影追求潜意识式的绚烂,拒绝表达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而只是描绘一个潜在的直观、真实世界。
推荐作品:《漂亮的女俘》
威廉姆·克莱因
威廉姆·克莱因
威廉姆·克莱因并非法国人,但其主要活跃在法国的电影和艺术界。这个充满反叛精神的艺术怪才对时尚潮流,政治与艺术有着敏锐的触觉。楼主看过CC蚀系列出过的三部《你是谁,波莉马古?》《自由先生》和《模特夫妻》,均是充满视觉冲击与尖锐政治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先锋前卫作品。《你是谁,波莉马古?》超现实的时空调度融合法国流行时尚,《自由先生》夸张无厘头地讽刺美国英雄主义,《模特夫妻》则是私生活公共化的真人秀鼻祖,对电视媒体有着超前的估计。
推荐作品:《你是谁,波莉马古?》
《你是谁,波莉马古?》
贝特朗·布里叶
贝特朗·布里叶
布里叶的电影通常由自己的小说改编而成。他对道德存强烈质疑态度,经常以荒诞手法对世俗做冷嘲热讽,滑稽闹剧和黑色幽默意趣浓厚。他多以男女关系作为剖析社会道德标准的切入口,特别喜欢设置三角关系。而他的影片非常注重叙事上的反常规,包括采用布莱希特式的陌生化手法,经常让主人公直接向着摄影机镜头对观众说话,极力减弱情感冲击度,而更具理性冷静的反思性。——百度百科
威尼斯终身成就金狮奖《致命的女性》是一部夸张无厘头喜剧,是去掉心理分析的布努埃尔式超现实主义,尺度大,胆子也大。女人成了这个世界性欲旺盛的主宰者,男人不堪肾负集体逃亡,而女人们因饥渴而组建军队抓男丁回去解决生理需求。。。整个一严重厌女症倾向。。。笑死我了。。。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致命的女性》
克劳德·勒鲁什
克劳德·勒鲁什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应该是法国浪漫小清新电影的鼻祖了,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无论摄影,配乐还是演员塑造,都带有法国式的迷人。故事简单,过程坎坷,黑白彩色交替,氛围为重,气氛营造一如后来的王家卫。而本片也拍出了楼主喜欢的法国女演员——阿努克·艾梅的最佳状态。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让·鲁什
.让·鲁什
法国纪录片导演,“真实电影”创始人。摄影的照相功用说明电影有记录现实的本性,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也曾是电影史重要的美学理论之一。而让鲁什的“真实电影”是一种“战胜纪录片与故事片根本对立的电影”。和故事片的虚构不同,真实电影的素材来自现实;和客观记录现实的纪录片也不同,真实电影“故事”的动力直接源自创作者的“介入”。以《夏日纪事》为例,创作者扛着摄影机走向街头,采访路人甲乙丙丁,以获取他们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所思所想,几乎是央视“你幸福吗”街头采访的历史源泉。但如果没有创作者,没有摄影机的介入,路人甲乙丙也不会自发地对阿战进行主动的思考并进行呈现。“导演在其中被赋予了触媒的角色——挑拨者与煽动者,可以参与整个影片的内容或者说影响事态的发展,从而让表现下的真实浮现出来,以挖掘到更本质的真实。最重要的是导演有权去激起某些特定事件的发生,它可以挖掘事件中最富意义的荣宠时刻,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这些时刻的发生。”
《夏日纪事》
安德列·泰西内
安德列·泰西内
同新浪潮诸位导演一样,泰西内也是个探讨男女情欲的高手,作品里充斥着同性异性间的情感纠葛与欲望选择。笔调浪漫,注重故事的叙述方法与视觉的传达。
推荐作品:《夜夜夜贼》
这是部形式感很强的泰西内电影,轮换不同人的视角与不同时态、语态来层层拨开主人公的身世面纱。最突出的是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人的动作是画面的绝对主导,而通过变焦镜头与摄影机运动使两者之间的位置变换像经过计算一样精准,高密度的短镜头形成急促的影像韵律。
帕斯卡尔·费兰
帕斯卡尔·费兰
今天的最后一位,补之前女导演的遗漏。费兰虽然没有之前五位法国女导演突出的美学风格,但其作品持续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表现人文关怀的同时会运用电脑特效来加强世界偶然、荒诞与神秘的一面,为人之生存赋予某种多元的外在基础。比如《养鸟人》里的化身飞鸟,《与死者协商》里的能量电流。。。其翻拍的名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充满简洁、素朴的写实风格,很少修饰与浮躁。
推荐作品:《与死者协商》
同一时间点不同人物视点的转换,用时间来拉取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瞬间。
安德烈·德尔沃
安德烈·德尔沃
关于德尔沃,有很多的评价标签:欧洲原创电影的先锋,比利时电影之父,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其电影有着古典美与先锋探索的综合味道,就楼主看过的几部来说,德尔沃喜欢在叙述中进行心理与现实上的“对位”,进而强调过去对此在的深刻影响,强化当下处境的心理根源。
推荐作品:《一夜,列车》
创伤式的心理迷宫,似真似幻,夜车,百态,阿努克·艾梅。
皮埃尔·埃泰
.皮埃尔·埃泰
皮埃尔·埃泰是法国著名喜剧导演与演员,但因作品传播问题而未达至雅克·塔蒂那样的地位。同卓别林、基顿、塔蒂类似,埃泰的喜剧效果同样来自动作,来自与周遭环境的不协调,来自人物与道具的精准“互动”,显示着某种程度上“默片”式纯电影的特质。埃泰有着挥之不去的“小丑”情节,就像费里尼的“马戏团”执念,而费里尼在纪录片《小丑》里曾造访过这位有着忧郁气质的法国喜剧导演。
推荐作品:《悠悠》
贯穿默片—有声电影—电视时代的媒介轨迹,妙趣与感怀并存。
《悠悠》
弗朗索瓦·特吕弗
弗朗索瓦·特吕弗
特吕弗太多人熟悉了,新浪潮五虎将之一,五十年代末在《电影手册》发表《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而掀开新浪潮的序幕。处女作《四百击》成为这场运动的开山作之一。其鼓吹的“作者论”强调导演的个人风格,而实际上在新浪潮这五位弄潮儿导演里,真正做到有个人独特风格并推至极致的却只有侯麦和戈达尔。早期特吕弗有冲劲,极尽抨击战前法国优质电影,但讽刺的是,自己晚年反而妥协并回归到自己曾经口诛笔伐的优质电影行列。和其他新浪潮导演相比,特吕弗作品毕竟平易近人,擅长改造好莱坞类型电影而做到雅俗共赏,这点也属不易。而横跨20年拍摄周期的“安托万”系列也是关于时间的一则传奇。
推荐作品:《枪击钢琴师》
法国本土化的好莱坞类型电影。
《枪击钢琴师》
克劳德·夏布洛尔
克劳德·夏布洛尔
新浪潮五虎将的另一位,其作品《漂亮的塞尔吉》和《表兄弟》为新浪潮开山之作。夏布洛尔和特吕弗一样崇拜好莱坞类型电影并进行积极的改造,以至其作品是五位导演里最具商业味的。夏布洛尔特别喜欢探讨法国中产阶级表面与内心极不相称的矛盾与冲突,一层一层拨开隐藏于外表下的罪恶与变态,从而进行嘲讽与鞭挞。夏布洛尔很高产,一生共拍摄六十多部作品,对于女性心理的观测细致入微,《好女人们》是楼主最爱的夏布洛尔作品,用一种类似安东尼奥尼式的反叙事自发迷走对好莱坞黑色电影进行艺术改良,效果惊人。
推荐作品:《冷酷祭典》
《女人韵事》贡献出最佳的伊莎贝尔·于佩尔,而此片则让我认识到另一位法国女演员桑德里娜·伯奈尔的无限潜力。
《女人韵事》
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法国儿童片导演,作品不多但很有影响力。巴赞在其导演的短片《红气球》和《白鬃野马》中看到通过特技让“奇观”完整地出现在一个镜头里,来取代蒙太奇对观众的虚假操纵,让“奇观”更“真实”的表达出来,让观众自主去摄取影像的美感,当然,这种摄取真实的方法如今已被好莱坞无节制的电脑特效所玩烂。而英国写实派导演肯洛奇的名作《小孩与鹰》里小孩驯鹰的场景则与《白鬃野马》里小男孩御马逐兔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侯孝贤还通过2007年拍摄的《红气球之旅》向艾尔伯特致敬。
推荐作品:《红气球》
《红气球》
阿内·拉鲁
阿内·拉鲁
这是本名单唯一的一位动画片导演。手绘素描式的二维动画画面,奇思妙想的故事构思,结合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动画片有时候更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也最容易实现并展开高妙的视觉图谱与思想内核。欧洲动画和好莱坞老少皆宜的儿童动画差别较大,他们并非将动画定位成特定群体的专属类型,而完全当成一种个人化表达的艺术传播形式,有些甚至比真人电影晦涩难懂很多。
推荐作品:《原始星球》
天马行空的科幻动画。“有过当精神病院看护的经历,拉鲁作品充满了"艾美丽异想式" 他善于表现超现实的奇幻故事。”
《原始星球》
克里斯·马克
克里斯·马克
豆瓣影人简介如是说:克里斯·马克是20世纪60年代最典型的知识分子,什么领域都插上一脚,博闻强识,才气纵横。他的经历及创作多得令人咋舌,而其精力也旺盛得超乎寻常。他不仅在新浪潮左岸派居领导性的地位,也是一代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克里斯·马克擅长拍摄研究异域风情的纪录片,其足迹遍布世界,像纪录黑人雕像文化的《雕像也会死亡》,纪录日本性文化的《日月无光》,纪录中国的《北京星期天》;政治亦是其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像那部非常著名的《红在革命蔓延时》,以个人化视点展现全世界十年的政治风起云涌。而马克最最著名的电影,却是拍摄于新浪潮时期的那部另类、先锋的科幻短片《堤》。《堤》在形式上极具创新,取消了画面律动,以单格照片的蒙太奇组织排列,类似一部PPT电影,辅以解释性的画外音,讲述一个被如今好莱坞各种抄袭借鉴的穿越末世科幻故事,也是体现左岸派追求电影形式革新的最重要作品。
.亨利-乔治·克鲁佐
.亨利-乔治·克鲁佐
有人说克鲁佐在创作全盛时期有赶超希区柯克的迹象,而对于楼主来说,克鲁佐比希区柯克差的只是身体状况,少的只是作品数量,而观影快感要远胜希区柯克。克鲁佐的惊悚片更具黑暗气质,人物永远也逃不开道德与宿命的泥淖。同为惊险式类型片的大师,克鲁佐和希区柯克都在技术手法创造上有着无差别的贡献,但克鲁佐式惊悚没有金发美女,没有鲜血和尖叫,没有营救时刻的解围,而在身边的写实气氛中塑造邪恶力量,并一路堕落到底。《恐惧的代价》对细节的关注而形成极致的心理挑弄,《恶魔》的反转结尾,《乌鸦》的表现主义色彩,甚至关于毕加索的纪录片《毕加索的秘密》都通过别致的拍摄手法而流露出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悬疑”味道。
推荐作品:《恐惧的代价》
《恐惧的代价》
菲利普·加瑞尔
菲利普·加瑞尔
作为后新浪潮时期最重要的导演,菲利普加瑞尔作品的实验性最令我着迷却似乎表达不出来。加瑞尔作品履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早期作品充满晦涩的宗教表达与艰深的隐喻性符号,但都呈现出美妙的视觉冲击,像《内心的伤痕》里贯穿始终的天地之痕,像《处女的床》黑白状的寓言式空间。到了八十年代,其作品转而投向叙述形式上的探索,散文诗般的叙述变奏与留白,空间停滞,时间的省略、跨越、停顿与重复,配乐取代对白,高对比度的摄影等等等,都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影像诗性与超现实质感,楼主最喜欢的作品《自由,夜》和《秘密的孩子》均出自此阶段。八十年代后至今,加瑞尔的作品基本不再实验,不再晦涩,有很强的情节剧倾向,但依然保留贯穿其创作生涯始终的影像美感。
推荐作品:《处女的床》
一则耶稣救世的现代寓言。
你最喜欢哪个导演?
你最喜欢哪个导演? 单选
0人 0%
菲利普·加瑞尔
0人 0%
亨利-乔治·克鲁佐
0人 0%
克里斯·马克
0人 0%
阿内·拉鲁
0人 0%
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0人 0%
克劳德·夏布洛尔
0人 0%
弗朗索瓦·特吕弗
0人 0%
皮埃尔·埃泰
0人 0%
安德烈·德尔沃
0人 0%
帕斯卡尔·费兰
0人 0%
安德列·泰西内
0人 0%
让·鲁什
0人 0%
克劳德·勒鲁什
0人 0%
贝特朗·布里叶
0人 0%
威廉姆·克莱因
0人 0%
阿兰-罗布·格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