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需要遵循的理念(生态文明关键词)
生态文明需要遵循的理念(生态文明关键词)目前,我国在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在不少领域制定了相关标准。如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等。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发布了国家标准将近300个,覆盖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业、公共机构、民用和交通运输等,涉及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回收等多个环节,包括节能设计、分析评估、测量改进等多个方面,基本形成了节能标准体系框架。从2012年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发改委还联合启动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加快了节能减排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循环利用方面,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标准,我国初步建成了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新修订国家和行业循环利用标准300多项;但是,循环利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生态文明标准体系
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是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涉及资源、能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等各个方面,如何能够保证实践措施有依据、可参考,则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具体来讲,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就是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为基点,建立标准化体系,从而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练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在实践操作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则是建设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的主要承担者,致力于研究和推进相关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
在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美国和日本等国在开展控制污染、节约能源和提升能效方面的标准经验值得参考。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加州的洛杉矶开始开采石油,飞机制造业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1940年,美国加州人口达到700万,全州注册车辆为280万辆。1943年夏,洛杉矶爆发了著名的烟雾事件,市区能见度为三个街区,民众出现眼痛、头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一开始以为是附近生产丁二烯的工厂导致,然而工厂关闭后烟雾仍然继续,最终证明汽车尾气为主要形成原因之一。1945年,洛杉矶开始了空气污染控制计划,在其健康部门建立了烟雾控制管理局。1947年,洛杉矶县建立了空气污染控制区,这在美国尚属首次;6月10日,加州州长厄尔·沃伦签署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55年,美国颁布了《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59年,加州通过立法要求公共卫生部制定空气质量标准以及针对机动车排放的必要管理;于是,公共卫生部出台了全州第一个针对总悬浮颗粒物、光化学氧化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空气质量标准。1963年,第一部《联邦清洁空气法案》颁布,授权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基于科学研究规定空气质量标准;1965年,国家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直接制定汽车排放标准;1966年,关于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被加州机动车污染控制委员会采用,在全国为首次。1969年,新成立的加州空气资源局(ARB,隶属于加州环保局)针对总悬浮颗粒物、光化学氧化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设立了空气质量标准;这也是全美唯一一个发布自己排放标准的州。1990年,ARB通过了清洁燃烧汽油和低/零排放汽车的标准;1993年,ARB公布了清洁柴油的标准,柴油机车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一标准使得柴油机颗粒排放每天约减少14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每天减少约80吨。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随着加州空气质量的改善,一直到2011年,ARB仍然在建立一系列标准,包括推动低碳燃料标准,以减少现存燃料的碳密度并开发更清洁能源,最终减少全州对于石油的依赖。正是加州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在改善空气和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极大成效。在节能方面,日本是国际上公认的工作做得较好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型,其工业能源消费逐渐趋于稳定而交通和建筑能源消费开始快速增长。为了控制这几个领域的能源消耗增长,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能效领跑者制度”,以促使日本的制造业企业自身推动节能型汽车、家电等产品的研发和量化生产。所谓的“领跑者”,即指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率最高的企业或单位及其产品。这一制度逐渐在实践中成为日本节能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推动其制造业企业提升节能科技研发能力、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以节能为优势打开国际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在我国,2015年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即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加快标准升级步伐。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要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鼓励各地区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国情的能效和环保标识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在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在不少领域制定了相关标准。如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等。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发布了国家标准将近300个,覆盖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业、公共机构、民用和交通运输等,涉及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回收等多个环节,包括节能设计、分析评估、测量改进等多个方面,基本形成了节能标准体系框架。从2012年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发改委还联合启动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加快了节能减排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循环利用方面,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标准,我国初步建成了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新修订国家和行业循环利用标准300多项;但是,循环利用不同于其他领域,涉及行业宽泛、领域层次多,因此需要完善的标准领域还比较多。尽管我国已经在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存在的问题还较为复杂。其一,就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来看,目前现有标准还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市场积极性还不够,公益类循环利用标准体系急需改进。其二,强制性节能标准涉及国家、地方和行业等多层次,各类标准规划不一,有时交叉,有时匮乏,不利于实践操作。其三,能效和环保等认证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巫待升级体系。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服务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推进森林、海洋、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保护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和环境标准研制与实施,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面积广,牵涉利益多,耗费时间长。因此,建立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应该注重统筹兼顾、与时俱进。既要立足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既要满足当下利益,又要关注未来发展。
未来,在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的建设方面,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其一,加快制定能源消耗、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针对节能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进行梳理分析,统一制定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并修订能耗、能效等限额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将其余节能标准衔接起来,考虑将其余终端产品结合起来,提高行业准入制度。其二,提高公共交通、建筑等领域建设标准;加强生态环境保障的力度。其三,修订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方法、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环境标准,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的标准要增强针对性和有限性。例如,在城市地区,加快开展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的研究;在农村地区,加快生态环境修复的标准建设。其四,各类标准体系应与国际接轨,尤其是能效认证、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领域。这有利于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也有利于总体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参与国际合作。通过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张云飞 周泰 编辑 吕子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