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画图解(珊瑚画帮你摆脱胡思乱想)
井底之蛙画图解(珊瑚画帮你摆脱胡思乱想)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本文介绍一种免费、简便、高效的训练方法——珊瑚画。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58.8%;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达30分钟以上的比例——39.7%;自习时,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比例——48.6%;超过九成的被访学生认为“提高注意力很重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坚持学习,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必不如意。遗憾的是,很多学生都有“注意力不足”的问题:总是不知不觉地胡思乱想,脑子里跳出一些奇异的念头,想控制也控制不住;上课的时候,发誓要专心听讲,结果一个神游,错过了重点;思维难以集中,学东西慢,做事情容易丢三落四;闲下来的时候容易发呆,大脑空白,像魂不守舍似的;别人说话时,大脑有自动回复的功能;想得多,做得少。2006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约有一半的学生注意力不足:
这篇文章主要面向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会让你对注意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先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亮点:我们会介绍一种方法,只用3分钟的时间,你就可以测量出注意力的水平。让抽象的“注意力”变得触手可及,极具操作性!
注意力的重要性
注意是人认识世界的窗口,注意力是其他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基础。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学习成绩。
遗憾的是,很多学生都有“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总是不知不觉地胡思乱想,脑子里跳出一些奇异的念头,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上课的时候,发誓要专心听讲,结果一个神游,错过了重点;
思维难以集中,学东西慢,做事情容易丢三落四;
闲下来的时候容易发呆,大脑空白,像魂不守舍似的;
别人说话时,大脑有自动回复的功能;想得多,做得少。
2006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约有一半的学生注意力不足:
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58.8%;
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达30分钟以上的比例——39.7%;
自习时,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比例——48.6%;
超过九成的被访学生认为“提高注意力很重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坚持学习,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必不如意。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本文介绍一种免费、简便、高效的训练方法——珊瑚画。
珊瑚画的画法
- 工具:一张白纸、一支笔。
- 画法:在纸上画弯弯曲曲的曲线,一笔画,不停顿,不交叉,压力和速度保持均匀稳定。
下面是一幅画好的珊瑚画。
B5纸,黑色中性笔
下面的视频,演示了珊瑚画的画法:
珊瑚画的功能
1.测量注意力
实验可以增强你对珊瑚画的信心。你可以先测量自己的注意力水平,再与身边注意力良好的人比较。
- 注意力良好的人:能连续、稳定地画满一张纸,如下图左侧所示,心理不感到疲劳。
- 注意力不足的人:画一会儿,就会出现“压力不稳、中断、停顿、时快时慢”等现象,如下图右侧所示。还有人心理感到疲劳,画一会儿就画不下去了。珊瑚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平时写字可以写满一页,而画珊瑚画才画一段就进行不下去了(要求均匀稳定)。
2.训练注意力
- 每天至少画一张纸,有时间就多画些,以10-30分钟为宜。
- 如果感到心理疲倦,画不下去,可以暂停5-30秒再继续画。
- 随着线条越来越稳定,注意力也越来越高,胡思乱想越来越少。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接下来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珊瑚画的原理。掌握原理,能避免走弯路,提高训练效果。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童年时期的教养方式不当。
在蒙氏教育的书籍《爱和自由》中,作者孙瑞雪描述了孩子的注意力是如何被破坏的:
每一次活动时,儿童都被成人用另一个东西引诱走。这种不断地引诱,只产生了一个结果,就是把儿童内在的精神胚胎逐渐地蒙蔽起来。儿童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内在到底要他干什么。
蒙特梭利说:这种现象就叫心理能量跟运动不能成为一体。
心里知道自己该去做一件事情,而所做的事情却正好相反。这种现象在我们成人中间大量存在。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天他所有的愿望就是怎么复习,怎么考上大学,可他一拿起书本就开始胡思乱想,他的胡思乱想阻碍了他,他没法复习,这个人的心与力就被分开了,这种心力的分开,蒙特梭利称之为神游。 (《爱和自由》211页)
孙瑞雪总结到:
人是要有一个终极的目标的,人应该自始至终按照那个目标前进,儿童尤其如此。
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但是通向这个目标的是活动。
如果你不让他这样发展,这个终极目标就被成人阻碍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
在童年时,自主做事(发展注意力的活动)被限制,心理能量跟运动不能成为一体,心和力分开了,就产生了神游和胡思乱想。
以上几段话,不仅解释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也解释了“珊瑚画的原理”。
珊瑚画的原理
珊瑚画的操作,正好弥补了缺失的主动性活动。
蒙特梭利说:“心灵本身应该通过自发的体力活动来塑造。”一定要明白这句话,心灵应该通过自发的体力活动来实现。不是某一个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爱和自由》212页)
孩子们习惯于用这种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外部世界,并在一种持续的自发活动中观察、推理、判断和修正意识中的错误。正是他们在自发活动、在主动选择和持续工作,正是他们在探索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专注于该环境的可能性。他们大家都随自己的内在动力而活动,而不受任何外界(包括教师和比他们年龄大的同伴)的干扰。(《教育中的自发活动》784页)
珊瑚画正好符合蒙特梭利所说的“自发的体力活动”。(又类似于“执行功能”的概念,指有机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其重要的发展变化出现在2-5岁。)
珊瑚画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1.自由性:
画线时,你可以任意选择方向,自由意志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2.主动性:
心理学将注意力分为“主动注意力(有意识地保持专注)和被动注意力(被外界吸引)”。我们通常说的“注意力不足”是指“主动注意力不足”。类似地,人的触觉分为“主动触觉和被动触觉”,书写属于“主动触觉”。画珊瑚画就是通过“主动触觉”来培养“主动注意力”。
因为注意力运作越主动,他(孩子)就有越好的掌控权,可以决定不要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才有可能专心做事情。可是,我们(父母)又常常在破坏孩子主动的注意力运作,孩子做事情时,父母很喜欢点评,一下说你要注意左边,一下又说你要看右边。结果,孩子为了应付你,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去决定到底该把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珊瑚画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的原因,因为直线的规则是固定的,不能满足“自主选择”的原则。
对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现在流行的舒尔特方格,其实是在训练“被动注意力”而不是“主动注意力”,后文会详细介绍。
3.持续性、稳定性:
一个人在主动专注时,需要将心理能量“持续的、稳定的”地供给意识使用。能量输出得越持久稳定,注意力的品质越好。
在珊瑚画中,“持续性”对应于不停顿。
“稳定性”包含多种含义:
- 压力稳定:不减轻、不颤抖;
- 纵向速度稳定:不停顿,不时快时慢;
- 横向速度稳定:转角圆滑,不转直角和锐角。
4.规则性:
珊瑚画并不是毫无拘束地涂鸦,它有一定的规则,比如不能交叉等。同样,人的自由活动是有条件的,要遵守一定的社会准则。如果任意涂鸦,就成了肆意放纵,起不到训练的效果。
5.创造性、图像化:
珊瑚画是一种绘画,它能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
珊瑚画与其他注意力训练法的区别
如果你了解过其他的注意力训练法,如舒尔特方格、走迷宫、连线、听词复述等,你会发现珊瑚画是与众不同的。
除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视化效果”之外,它还具有几个独特优势:
- 不易疲劳:其他方法大都包含“速度”目标,容易引起疲劳。珊瑚画不包含“速度”目标,不易引起疲劳,可以长时间训练。
- 潜意识训练:珊瑚画是一种“潜意识”的训练,这意味着,画画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在训练注意力(当然,我已经告诉你了),你也不知道线条颤抖和注意力不足的关系。正如溜号的时候,你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溜号一样。
- 触觉通道:大多方法都要借助某种感官通道来训练注意力。珊瑚画没有利用其他方法常用的“视觉、听觉”通道,而是利用“触觉”通道,因为触觉是更加基本的感觉。
注意力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
“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
一个人即使丧失了嗅、味、听、视觉,只要触觉还在,他就能生存。
- 没有练习效应:珊瑚画不依赖于记忆,可以重复训练。训练者画得越熟练,注意力水平越高。而很多测量注意力的方法(如识别图案)都有“练习效应”。
练习效应:即训练者多次重复同样的程序后,会提高训练成绩,带来误差。
正是由于对注意力本质的理解不同,才导致了珊瑚画与其他方法的差异。
下面以“舒尔特方格”为例,进一步对比说明:
舒尔特方格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注意力训练法,它的画法是:在纸上画5*5的25个方格,任意填写数字1~25。训练时,要求学生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舒尔特方格兼具“测量”和“训练”注意力的两种功能。
舒尔特方格APP截图
如果做几次舒尔特方格后,你的眼睛和精神会很疲倦。为什么呢?因为它训练的不仅仅是“注意力”,还包括了“速度和视觉识别能力”等目标,你要尽量快地用眼睛去搜索数字,跟考试一样紧张,能不累么?而珊瑚画不训练“速度、视觉”目标,不容易引起疲劳。
追溯历史,舒尔特方格最初是为了训练“飞行员的应激反应能力”而开发的。因此,它的训练目标包含了“注意力 速度 视觉识别能力”三种能力。心理学的“注意分配”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训练包含太多任务,会降低成绩,分散训练效果。因此,有些人在训练了一段时间舒尔特方格后,确实提高了识别速度,但学习时还会走神。
与舒尔特方格类似的训练还有“听句子复述,快速找数字或图案,限时走迷宫”等。它们都包含了“速度、视觉、听觉”等多种目标,分散了训练效果。
比如说,下面这个测试工具,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找到某种图案,越多越好:
华东师范大学编制的《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
从信息论的角度说,视觉器官——眼睛是信号向大脑输入的通道,而不是大脑向外输出信号的通道。虽然“视觉”也被认为含有“主动视觉(人眼聚焦在感兴趣的区域)”的功能。但实际上,主动视觉是由人眼肌肉控制实现的,属于主动触觉。在舒尔特方格训练中,训练者的视觉是被动地受外力推动扫描,“被动视觉”也承担了任务。这种被动式的训练,并不符合前述的“自发活动”和“主动注意力”的目标。
为了衡量训练者的反应速度,舒尔特方格又添加了时间限制,这进一步占用了训练者的心理资源。
综合来看,舒尔特方格的训练目标包含:“被动视觉 眼部肌肉主动触觉 手指主动触觉 速度 注意力”,而其中“被动视觉 速度”对于主动注意力的训练来说都不是必须的,却占用了训练者很多注意资源,消耗了心理能量,分散了训练效果。
相比之下,珊瑚画的训练目标更加纯粹,以“注意力 手指主动触觉”为主,“视觉”只起到辅助作用,对“速度”也没有要求。因此,训练者不容易疲惫,效率更高。
从“笔迹”中测量注意力
用珊瑚画测量注意力,只需要几分钟,简单便捷。然而,用笔迹测量注意力更快,只需要看一眼,特别适合教师快速测量学生注意力。
下面举一些不同注意力水平的案例,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更多案例请参考《笔迹触觉与心理》。
(一)注意力集中的案例(都是211以上的大学生)
(二)注意力不足的案例
(三)心理压力大的案例
有人胡思乱想,不是由于注意力不足,而是由于心理压力大。人在面临心理压力时,难免会心事重重。心理压力大和注意力不足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因,前者属于外因,后者属于内因。
下面列举几个案例供参考:
笔迹稳定性与注意力水平(或心理压力)是同步的关系,注意力提高(或心理压力减小)后,笔迹稳定性也会提高。
珊瑚画示例
普通的珊瑚画(B5复印纸)
日常训练时,画普通的珊瑚画即可。
特殊的形状(以及染色),只是让珊瑚画更漂亮些,没有额外的训练的效果。
原始的珊瑚画,分别画在B5的纸上
用电脑染色的珊瑚画
以上,引自我写的《笔迹触觉与心理》一书。
您的赞同与收藏,会让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价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