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期佩戴环氧乙烷口罩(戴口罩前先甩掉致癌物)

长期佩戴环氧乙烷口罩(戴口罩前先甩掉致癌物)朱利平认为,网传视频里,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表现得很专业,但这样的行为值得商榷,“容易误导普通消费者,引发恐慌”,“测EO(环氧乙烷)残留有科学、全球通用的方法,到底有多少EO残留,你用气象色谱的方法可以辨识出来,不需要这样误导消费者。”网络视频容易误导消费者对于影响健康的问题,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利平认为,完全不用有这种担心和恐慌。朱利平说,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后包装,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装以后,最少是内包装包好的情况下,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包装好的口罩杀菌完,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会有一个经过验证的解析时间,“是主管部门必查的”。之后在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所谓的一级致癌物听起来很可怕,实际上“环氧乙烷

长期佩戴环氧乙烷口罩(戴口罩前先甩掉致癌物)(1)

这两天,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微信群里广泛流传。

视频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给大家科普了口罩残留“环氧乙烷”的情况,并称“环氧乙烷是一级致癌物”,经检测五款口罩都有环氧乙烷残留,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最好在打开包装后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可以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那么这道工序,真的会导致环氧乙烷残留,影响健康吗?

普通市民不用担心和恐慌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我们平时使用的口罩,一般都经过环氧乙烷杀菌的工序。

对于影响健康的问题,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利平认为,完全不用有这种担心和恐慌。朱利平说,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后包装,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装以后,最少是内包装包好的情况下,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包装好的口罩杀菌完,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

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会有一个经过验证的解析时间,“是主管部门必查的”。之后在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

所谓的一级致癌物听起来很可怕,实际上“环氧乙烷的毒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甲醛比较近似”,并不是存在就会让人中毒,而是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危害。朱利平算了一下,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然后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网络视频容易误导消费者

朱利平认为,网传视频里,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表现得很专业,但这样的行为值得商榷,“容易误导普通消费者,引发恐慌”,“测EO(环氧乙烷)残留有科学、全球通用的方法,到底有多少EO残留,你用气象色谱的方法可以辨识出来,不需要这样误导消费者。”

著名医疗科普账号丁香园也发文表示,希望不要因为这样的视频,导致民众好不容易养成的戴口罩习惯发生动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表示,我们日常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物致癌的威胁,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大家大可放心使用。 综合北京日报、澎湃新闻等

>>焦点问答

1.市面上购买到的口罩是通过什么方式消毒灭菌的?

朱琳: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过环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但并不是所有口罩都通过这种方式消毒,也有一些口罩是在无菌车间里制作的。在去年全国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大批量口罩是通过放射线的方式进行消毒的。

2.通过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会有致癌残留物对佩戴者健康造成伤害吗?

朱琳:首先,口罩的包装并不是完全密闭的,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其次,口罩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而环氧乙烷又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当口罩通过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基本上不会带有造成影响的残留物质。视频中的受检口罩样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这是不会对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胁的。

3.佩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先“抖一抖口罩”来减少环氧乙烷残留造成的影响呢?

朱琳:其实是没必要的。在医院,我们医护人员是不会这么做的。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的状态,我们不会刻意把它在空气中进行暴露。对于普通市民,如果通过抖一抖、晾一晾的方式可以让您更安心,那一般情况下这么做也不妨碍口罩的防护效果。

4.存在“小作坊产品”环氧乙烷残留超标的情况吗?

朱琳:环氧乙烷消毒装置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这方面的隐患。对于劣质口罩,我们更担心的是口罩的卫生情况不好,会引起健康问题。购买口罩要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小作坊产品可能存在原料、生产工艺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或细菌超标。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

5.如何科学佩戴口罩,您对公众有何建议?

朱琳:如不处在与呼吸道疾病病人直接接触等高风险环境时,不建议大家佩戴医用N95口罩。在病毒可能“出没”的地方,如医院、密闭的室内、中风险地区,戴一个医用外科口罩也够用了。关于换口罩的频次,建议一天换一个。中间如果要摘下来,可以找一张干净的纸巾把它包起来,或悬挂起来。最后,对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仅戴口罩都还不够,一定要注意手卫生。口罩不是万能的,勤洗手也是一道重要防线。

坚持正确戴口罩真的很重要

最初发布单位的视频已经下架,不过网上还流传着大量转发的视频,也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担心,继续坚持戴口罩的好习惯。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谈当前疫情精准防控

“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同传播力更强的变异毒株较量,什么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围绕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回答了提问。

力争1个潜伏期控制疫情传播

记者:不久前,国内多地相继发现本土聚集性疫情,我国疫情处置经历怎样的检验?随着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我国疫情防控策略是否会变化?

马晓伟:本轮疫情由多个不关联境外输入源头引起。各地发现疫情后,基本都在1个潜伏期(14天)左右时间控制住了疫情。高效处置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以最小社会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我国不断完善防控政策措施。我们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发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在原来充分发挥检测队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争用1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我们将这一防控策略称为“动态清零”,这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

找准决定疫情规模大小的关键因素

记者: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主要依靠哪些措施?

马晓伟:一是指挥系统平急结合,建立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立即派出工作组,第一时间调派核酸检测、流调、医疗救治队伍支持当地疫情处置工作,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指挥体系。省市县一盘棋协同作战,区域联防联控,迅速采取封闭管理、社区封控、大规模核酸检测、暂停中高风险区域内人群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在疫情发生后24小时把各项措施基本部署到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二是行政和业务相结合,干部专家下沉一线,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国家专家和省市领导干部共同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设置多个工作组。每个组由一名市级负责同志牵头,一个组负责一条线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和工作人员诉求,做到“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

三是专兼结合,突出流调和监督队伍等作用,力争7天内控制住疫情走向。与疫情赛跑,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速度至关重要。流调队伍主要解决“找到风险人群”的问题,疫情一发生,马上向疫情发生地调派国家流调队伍。监督队伍主要解决“确保风险人群管住管好”的问题。

四是群众工作和卫生工作相结合,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支持配合。

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第三阶段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近两年,我国疫情防控策略有哪些变化?

马晓伟:我国疫情防控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期间,我们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疫情播散,坚决扑灭各地“火星火苗”。我们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

第二阶段是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从去年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化,到今年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目标是严防输入,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2至3个潜伏期控制住疫情传播。这期间的30多起聚集性疫情,基本都实现了预期控制目标。

第三阶段就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从今年8月开始。第三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减少疫情发生。前期的人、物、环境同防部署和社会面防控的有效做法还需要坚持,疫苗接种工作还需要大力推进,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还需要加强,针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毒株我们的措施还需要完善。

疫情防控要与传播力更强的变异毒株较量,早一分发现,就早一分主动。前期,我们坚持“四早”原则,在发热门诊监测的基础上,将监测关口前移一步,部署各地对口岸高风险人员等12类人群“应检尽检”,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新疆霍尔果斯、内蒙古额济纳关联疫情、内蒙古二连浩特疫情等都是对相关人群主动监测发现的。 据新华社

咸阳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有交集人员速报告

据陕西省卫健委发布,11月30日0时-12月1日7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归国集中隔离期满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刘某某,男,39岁,现居住咸阳市渭城区。

11月30日,咸阳市渭城区疾控中心在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监测中,发现入境返咸人员刘某某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即将其转运至市传染病院隔离治疗。

12月1日3时,经咸阳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院复核检测结果为阳性,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

接到报告后,咸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组织开展刘某某密切接触者的流调、检测工作。截至12月1日12时,共排查出密切接触者5人、次密切接触者51人,全面落实管控措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刘某某居住、活动场所已严格实行封闭管理,落实消杀措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11月13日:乘坐KQ882次航班,从马拉维经肯尼亚到达广州市,在广州市文星酒店进行14天集中隔离。

▶11月28日:13:40从广州白云机场乘坐MU2302次航班(座位号59B),16:20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9:40咸阳市渭城区安排负压救护车,点对点转运至中铁二十局基地小区居家隔离。

▶11月29日:居家隔离。

▶11月30日:18:40—21时,在住所附近的建民诊所就诊。

咸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2月1日发布通报称,为有效防控疫情,现提示广大市民朋友:凡是与刘某某有过接触史或活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应迅速向所在村、社区、单位报告,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工作。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并及时前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实行分餐制、用公筷。密切关注官方权威发布,做到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咸阳市疫情指挥部办公室33652650 华商报记者 李琳

陕西实现“卡码融合”

方便群众出行

为便利居民出行,提升查码验码效率,近日陕西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省疫情防控码功能进行了升级,实现“卡码融合”。

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新形势,各地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需要在各大交通枢纽同时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比较麻烦。

升级后的陕西省疫情防控码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即行程卡)实现“卡码融合”,无需跳转,同一界面即可实现疫情防控码、行程卡、疫苗接种等信息的显示。

居民可在微信或支付宝中打开陕西健康码小程序的“我的防控码”界面,就能看到在防控码下方专有一栏“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点击核验”即可根据陕西疫情防控码所绑定手机号查询最近14天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并且疫情防控码页面上仅保留当日的核验结果,如第二天使用需要再次点击核验。

居民还可以在出行扫描场所码时,直接在展码页面下方“点击核验”,即可同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信息,核验成功后会提示您最近14天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这样疫情防控码和行程卡就可以同步查验、同步显示,减轻了出行人员填报行程信息负担。 华商报记者 李琳

香港已发现4例奥密克戎输入病例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日公布,香港新增1例带有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病例,暂时未发现相关确诊病例。香港至今已发现4例涉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病例,其中两例与南非相关,两例与尼日利亚相关。

据介绍,该名38岁男性病例于11月24日从卡塔尔经航班抵港等候转机。他因签证问题在机场限制区逗留,并于11月27日在香港国际机场禁区内进行离境前检测,结果呈阳性。该病例并未接种新冠疫苗,没有病征。根据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确认该病例带有奥密克戎变异株。

特区政府11月30日晚宣布,因应日本、葡萄牙、瑞典发现涉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病例,从12月3日凌晨零时起将该三国列入A组指明地区,21天内曾逗留当地的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并将安哥拉、博茨瓦纳、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及津巴布韦列入A组指明地区,以严防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 据新华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