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跨性别法案(美国各州纷纷出台新法案)
美国跨性别法案(美国各州纷纷出台新法案)”也不再使用,换成了中性色彩的“flight attendant”(空姐)”将由“siblings”这个中性的词代替;“he 或者she” 这样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即使就是简单地指代一个人,也将被换成“they”。市议会成员洛丽·德罗斯特说,市议会一致通过这一决定,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即通过此项决定,进一步实现男女平权。女性和性别中立者,同样有权得到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这项法案,将应用于这个城市中的各行各业——交通、健康和安全法规、垃圾收集、环境法规和建筑许可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主任基思·约翰逊表示,多年来,英语这门语言一直在摆脱它自身具有的性别歧视。“Stewardess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一群巴黎妇女涌入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获得合法人权,这一壮举揭开了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美国诞生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语言。1966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 她们要求男女平等,其中包括语言平等,劳工部把3000多个职业的名称改成没有性别区分的中性词,自此之后,争取语言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美国各州出台新法案,致力于改变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长期以来,伯克利一直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堡垒。本周,伯克利通过了一项法案,将英语中对性别的区分与歧视的词汇,从该市的法律书籍和律法中剔除:“Manhole“将被“maintenance hole”代替;“Sisters and brothers
(兄弟姐妹)
”将由“siblings”这个中性的词代替;“he 或者she” 这样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即使就是简单地指代一个人,也将被换成“they”。
市议会成员洛丽·德罗斯特说,市议会一致通过这一决定,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即通过此项决定,进一步实现男女平权。女性和性别中立者,同样有权得到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这项法案,将应用于这个城市中的各行各业——交通、健康和安全法规、垃圾收集、环境法规和建筑许可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主任基思·约翰逊表示,多年来,英语这门语言一直在摆脱它自身具有的性别歧视。“Stewardess
(空姐)
”也不再使用,换成了中性色彩的“flight attendant”
(空乘人员)
。女服务员
(Waitresses)
和男服务员
(waiters)
,现在通常被称为“servers”——“-ess”属于具有女性角色的词根,例如actress就是女演员的意思。基思·约翰逊认为:“争取性别平等的运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也无法继续被忽视了。”
在英语中,夹杂man的词汇的数量非常巨大,而且多半带有褒义,比如“a man of iron”
(铁汉)
;包含女性的词较少,而且多半含有贬义。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倡导社会改变对女性的常规看法。这些努力,也在一步步地渗透到语言当中去。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去除语言中强烈的性别倾向。
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城市,已经通过了改变语言中有关性别歧视的法律。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在2月底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性别歧视词汇从该市移除。今年5月,费城居民以约三分之二的支持率通过了一项措施,改变了该市的宪章,将 “市议员”以前的用法“councilmen”,改为了“council members”。上个月,俄勒冈州的莫特诺玛县也通过了一项类似的措施,用“they”代替性别代词。
发生在加州的事情,总能最后推广到全美国。在美国历史上,无论是禁止在餐馆吸烟,还是颁布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抑或允许在红灯处右转,加州的这些改变都带动了全国的改变。
但是,其他的美国城市,也准备好从根本上改变英语的性别歧视问题吗?英语以及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确实在语法上有一些性别歧视问题,但这些法案也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一些语法学家,就拒绝用“they”来指代单独的一个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议员表示,市政厅快要被电话和电子邮件淹没了。批评者表示,用复数代词指代单数,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一位批评人士称,“这是对英语语法上的破坏。对一门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折磨。”
对于修改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用法,质疑与批评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女性运动家哈恩女士认为,这项法令还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比如当一个女孩第一次见到“Chairman”这个词的时候,她可能就会觉得,这项工作只有男性胜任。所以,去除语言性别化这项法令,将有助于改变男女不平等这样的局面。
汉语语言的性别歧视问题
语言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美丑好坏,尽在其中。东西方的哲学态度都表明了男女两性的不同评价和文化认同:男性代表正的一面,是统治、支配的象征;而女性,则代表了负的一面,是从属、依附的象征。
根据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产物,它还能反过来影响人的思维与精神的构建。反映性别歧视的语言,以某种方式促进社会心理定势的形成,维持着一个压迫女性的社会,阻碍社会性别平等的步伐。
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语言假设认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每一种语言都由文化规定了形式和类别,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形式和类别进行交往,而且用以分析现实,注意或忽略某种关系和现象,梳理自己的推理并构建自己的意识。每一种语言,以不同方式人为地划分对现存事物不断涌现和流动的意识。
除了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中文的汉字和法语也有自古形成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在汉字中,“女”在古代甲骨文中被写作象形文字。这个象形字,好像一个人跪着面向左侧双手在胸前交叉。从这个字,我们可以分析出,女性原本就被设定为谨慎小心、卑躬屈膝的形象化身。此外,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其他语言在性与格等方面的变化,其含义的表达主要依靠汉字之间语序的变化和重组表现出来。
通过对汉语词汇中排序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所有男女并称的词语中,几乎都是男性排在前面,女性排在后边。例如:夫妇、兄嫂、父母等。按汉语排列的规律,价值高的、重要的往往排列在先。由此可见,女性标识的词汇排列于男性之后,体现了历史上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的状况,反映出“男性优于女性”的社会偏见。
在法语中,大量的名词阴阳性成对出现,许多阴性的形式是在阳性基础上加后缀而来的。例如:acteur →actrice
(演员)
。由此不难看出,女性在法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这种构词法,充分折射出在法国社会中对女性存在较大的偏见和轻视,表明了女性在地位上的从属性。
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不仅仅英语在去除自身的性别化不平等,中文里有些性别歧视词语也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比如“保姆”
(女性)
逐渐归类于“家政服务员”。这种改变,体现了家务劳动的逐步社会化,淡化了该职业的性别差异,模糊了该职业原本的性别专属。再比如,书面上对从事性交易的女性,也很少使用“小姐”等词语,而经常用“性工作者”来代替。社会语言学,会随着女性运动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女性权益争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国语言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然而,唯有主动争取,才能更好地正视这一问题的存在,从而改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编译及参考文献:
柏子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权运动对英语的影响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3).
赵蓉晖. 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J] . 外语研究,1999(3)
潘 凡 2015《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安 徽文学》( 下半月 ) 第 1 期
陶志平.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析[J].考试周 刊 2011(24):107-108.
撰文:闫晓旭
编辑:杨司奇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