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解表化湿方剂(方剂学笔记之治风剂)

解表化湿方剂(方剂学笔记之治风剂)臣药:薄荷(八两)、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 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方解】君药: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注意:1.首先辨别风病属内、外,外风要疏散,内风宜平熄。2.分清病邪的兼证,辨证用药。3.辛散疏风药多温燥,应配伍滋阴药,以防伤阴。1.川芎茶调散【用法】食后,茶清调下

疏散外风 外风所致病证 风邪上犯头部---头晕、眩晕 平熄内风 内风病证 热盛动风、肝经风热---高热不退、抽搐、痉厥

风邪郁于肌腠---风疹、湿疹 刚阳化风---眩晕、面红、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风中经络---口眼斜、半身不遂 阴虚血亏生风---筋脉挛急,手足蠕动

风邪侵袭肌肉、关节、筋骨---关节疼痛、麻木不利,屈伸不利

风毒侵袭---破伤风

注意:1.首先辨别风病属内、外,外风要疏散,内风宜平熄。2.分清病邪的兼证,辨证用药。3.辛散疏风药多温燥,应配伍滋阴药,以防伤阴。

1.川芎茶调散

【用法】食后,茶清调下

【方解】君药: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

臣药:薄荷(八两)、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 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

14.治风剂

14.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外感风邪头痛

疏风止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大蓁艽汤

风邪初中经络证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口眼涡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熟地、白茯苓、独活

小活络丹

风寒湿痹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陈酒

牵正散

风中头面经络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口眼喁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白附子、僵蚕、全蝎

消风散

风疹,湿疹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苍术、石膏、甘草、木通、当归、生地、

14.2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

热盛动风证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瘈疚,舌红,脉弦数。

羚角片、双钩藤、霜桑叶、草川贝、鲜生地、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镇肝熄风汤

类中风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怀牛膝、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天麻钩藤饮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天麻、钩藤(后下)、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大定风珠

阴虚风动证

滋阴熄风

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鸡子黄、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鳖甲、生白芍

阿胶鸡子黄汤

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

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筋脉拘急,手足瘈疭,心烦不寐,或头目眩晕,舌绛少苔,脉细数。

陈阿胶 生白芍 络石藤 石决明 双钩藤 大生地 生牡蛎 茯神木 清炙草 鸡子黄

解表化湿方剂(方剂学笔记之治风剂)(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