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不同版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四年过去 该谈谈最被过誉的大圣归来了
盘点不同版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四年过去 该谈谈最被过誉的大圣归来了英雄受辱,最能激起人的正义感和热血。自来水们买票N刷、包场、呼吁影院加排片、控评、写文章、画画、剪视频、组CP……用尽各种方式卖安利。孙悟空,这位神话中的英雄,也被释放出了全部的威力。他法力无边、狂放不羁,却被囚禁了五百年,剥夺自由。
当年的基本思路是,国漫好不容易除了一个良心作品,虽然不完美,但最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只要《大圣》能卖,就会有更多好的国漫出现。
这条路必须得铺平。
有个别激进的粉丝还去会攻击那些打一星两星的观众。
自来水们买票N刷、包场、呼吁影院加排片、控评、写文章、画画、剪视频、组CP……用尽各种方式卖安利。
孙悟空,这位神话中的英雄,也被释放出了全部的威力。
他法力无边、狂放不羁,却被囚禁了五百年,剥夺自由。
英雄受辱,最能激起人的正义感和热血。
《悟空传》里那句台词,也被反复提及了: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虽然,现在看《大圣》并没有强调这些悲壮,但自小接触各类西游故事的中国观众,可以脑补。
这些是骨子里的,基因里的。
也有人把《大圣归来》里的台词和《西游记》中的故事连接,创造了新的感动。
“别跟着我,小屁孩!”
“别赶我走,师父!”
(来自豆瓣影评《请让我执着得相信,这是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
宏观来看,《大圣归来》不是一部单纯的电影,它成了一个情感出口。
这个情感出口,也承担更高的民族荣誉感。
过去几十年,我们都在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荣誉中长大。永远可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圣归来》评论区,获得最高赞的一篇长评,把田晓鹏的作品和自己、和整个国家联系到了一起。
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是时候也该让我们的猴子去惊艳四方了》。
“我们胸腔里的热血从来没有冷却,但等待的时间太过漫长了。我们谁不想在世界面前大声宣布,这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也有自己的英雄呢。”
巧的是,《大圣归来》不久,票房收割机《捉妖记》上映,这又是一针强心剂。
国漫、特效,两大短板同时迈上了新台阶,真的特别振奋人心。
电影、角色、自我、国家,形成了四位一体,坚不可破。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得。
2015年的夏天,整个舆论场,洋溢着幸福的掌声,和激动的泪水。
人人都能看到中国电影的希望,跟今天的阴霾完全相反。
观众的激情直接反应到票房和排片上,一路暴涨。
印象最深的是,《大圣归来》上映5天后,北京橙天嘉禾影城上地店,前所未有地为《大圣》开出100%的排映。
预告排片的微博,转发迅速过万,评论区激情澎湃。
回头看,这是一场狂欢。
不够理性,但有足够的斗志和景观。
最终,《大圣归来》以6000万的成本撬动了9.56亿的票房,位居2015年中国票房榜第10名。
不必有任何疑问,《大圣归来》的成功,不是完全建立在电影质量上。
它的成功包含了观众的激情、宽容、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
但理智也依然存在。到了年底,金马评委把最佳动画长片奖颁给了《麦兜·我和我妈妈》。
这部二维动画片,不够热血,不够华丽,没有背负国漫崛起的重任,但凭一颗赤子之心,让无数成年人泪流满面。
《大圣归来》没有得奖,亲自去台湾的制片人公开批评金马奖“自娱自乐”,迎来的是群嘲。
事还不算完。
导演田晓鹏在微博说“再有颁奖这事麻烦也给我发个通知呗”,意思是金马颁奖制片人没有通知自己。
制片人转头又向媒体回应,通知了导演,必要时可以公开聊天记录。
后来媒体断章取义,称片方曾雇佣过水军,发表过几百篇软文,甚至亲自培养了“自来水”。
这一连串的狗血事件,暴露了资本和创作者的剑拔弩张,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产业畸形的一面。
时间能把滤镜击碎,但不能否认《大圣归来》带来了荣耀,让市场和创作者看到了希望和机会。
它也敲了一下警钟,做动画绝不容易,绝不简单。
《大圣归来》肯定不是巅峰,它更像是国漫中兴的开端,像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可能有些残缺不足,但过去的四年一直有人为它浇水、施肥、灭虫除害、修剪枝叶。
所以,它长成了大树。
结出了画风足以媲美日漫的《大鱼·海棠》;
结出了主题复杂面向成人的《大护法》;
结出了三维技术全面提升的《白蛇·缘起》;
也结出了现在从文本到技术全面震撼观众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棵树还会继续生长下去。
希望它年长一轮,岁岁结果。
希望它饱经风雨后,仍能屹立不倒。
希望再也不必有狂欢,希望好的国漫成为平常。
*文 / 空山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