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营销创意点(如何利用包装创意引发饮料的口碑传播)
包装营销创意点(如何利用包装创意引发饮料的口碑传播)2013年可口可乐以“share a coke”之名推出昵称瓶,瓶身上印有“大咖”“邻家女孩”“技术男”“文艺青年”等身份标签,既可当做诙谐地打招呼的方式,也表达对某种身份的认同,风靡了整个夏天。可口可乐也早就尝试过这种趣味性瓶身当然也有被玩坏了的,“别抱我”“你好暖”之类的。味全今年高频更新外包装,释放出一种信号:品牌年轻化。味全饮料的消费群体定位逐渐年轻化,相比赤裸裸地强调果汁的成分和品质,向年轻人传递人文关怀,以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鼓励多喝果汁,更容易被接受。根据钛铂菌多年吃货属性判断,花式玩转瓶子的老司机当属可口可乐,从昵称瓶、歌词瓶、拉花瓶到最近推出的自拍瓶,堪称饮料界的一股泥石流。
寒冷的冬夜,什么能给你安慰?
味全每日C最近给出了一组新答案:
一句暖心的话,给你疲劳的胃和心灵最熨帖的关怀。
每个瓶子上都印了一个汉字,对应的还有一句话,例如桃汁的包装上,写着一个“好”,下方对应一句“桃好自己,你要喝果汁”。不同果汁的瓶子对应不同的字,集齐3个以上就能拼出一句话,比如“养好身体别感冒”,一股浓烈的人文关怀气息扑面而来有木有。
当然也有被玩坏了的,“别抱我”“你好暖”之类的。
味全今年高频更新外包装,释放出一种信号:品牌年轻化。味全饮料的消费群体定位逐渐年轻化,相比赤裸裸地强调果汁的成分和品质,向年轻人传递人文关怀,以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鼓励多喝果汁,更容易被接受。
根据钛铂菌多年吃货属性判断,花式玩转瓶子的老司机当属可口可乐,从昵称瓶、歌词瓶、拉花瓶到最近推出的自拍瓶,堪称饮料界的一股泥石流。
可口可乐也早就尝试过这种趣味性瓶身
2013年可口可乐以“share a coke”之名推出昵称瓶,瓶身上印有“大咖”“邻家女孩”“技术男”“文艺青年”等身份标签,既可当做诙谐地打招呼的方式,也表达对某种身份的认同,风靡了整个夏天。
2014年,可口可乐接受到消费者需要含蓄表达情感的意愿,在昵称瓶的基础上推出了歌词瓶,让年轻人用喜欢的歌词说话。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情感表达和双向沟通,不过相比昵称瓶,歌词瓶的影响力稍弱,昵称是老少皆宜,但歌词是有代沟的,既符合品牌调性又符合消费者自身需求的歌词往往并非大众熟识的歌曲。
2015年,可口可乐为了照顾美国的拉美裔的民族自豪感,在拉美裔传统月推出纹身瓶,即每个饮料附上拉丁裔的常见姓氏的纹身贴纸,只要把可乐罐放在身上按压,就能将姓氏纹在身上。
2016年圣诞在日本推出拉花瓶,哪怕是手残党也能一秒拉出个完美的蝴蝶结。
最近可口可乐又推出了自拍瓶,在可乐瓶盖上做了小凹槽设计,钛铂菌感觉自拍杆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呀。
从情感牌到增加互动元素,可口可乐的每一次设计都让它离消费者的生活更近了一步,而且是猝不及防的那种,钛铂菌想说走过最远的路就是可口可乐的套路。
近年来,主打青年文化的品牌还不少。
举个栗子,钛铂菌最钟爱的江小白,一反传统酒业定位高档消费品的傲慢做法,凭借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度挖掘,采用直白的文案,依托于微博的高效传播,打造出一款深受8090喜爱的青春小白酒
钛铂菌捋到这儿赫然发现,这几个品牌表面上看是利用瓶身做创意营销,其实是在用心做产品,走心做传播。
正如老龚在新媒体创意魔方理论中提到的产品创意一样,通过产品及包装层面的改变进行创意。
此处容钛铂菌再举个栗子,多次被老龚点名的小茗同学。
小茗同学以“冷泡茶”作为独特销售点,推出青柠红茶,冰橘绿茶,翡冷绿茶,茉莉萃茶,溜溜哒茶五种口味。
外包装辨识度高,采用颜色鲜艳的包装纸和占据大半个瓶身且表情各异的小茗同学,再加上独特新颖的双盖设计,让整体设计的Q感提升不少,形成辨识度极高的外包装。
你们是不是想说,看过了这么多案例,仍然做不好一个爆款创意产品,来,让钛铂菌给你支一招。下面,钛铂菌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装逼了。
追求辨识度高的创意外观
精准地定位年轻一族消费群体,挖掘到消费者对外包装的需求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在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上下功夫,把握好产品的功能和产品人性化之间的平衡感,在产品的外观上力求新颖独特。
把产品变成媒体
产品本身即自媒体,本身为消费者提供可传播的内容,比如味全每日C的拼字瓶“别熬夜,你要喝果汁”“你不爱吃素菜,你要喝果汁”传递出产品的价值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关心,自带流量自带销量,引发传播。
转战社交媒体平台
味全每日C、可口可乐、江小白、小茗同学都是从哪里火起来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依赖于社交媒体的实时互动和裂变式传播,架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真诚沟通的桥梁。消费者对产品满意与否都会在社交媒体分享和传播,存在互动的空间,打下口碑基础。
在钛铂菌看来,这些产品的成功在于——螺旋式效应:
第一层:螺旋的根基。先通过创意包装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及初尝,再通过过硬的品质留住消费者,在这批消费者的好评簇拥下形成口碑的核心驱动力;
第二层:外围螺旋。影响深远的线上口碑会形成这些产品“脑海中的模样”,即,也许消费者并没有在实体店亲眼见过产品实物,但却已经形成了产品印象。这批消费者基于网络,范围更广,活跃度更高,在经历与第一层消费者类似的产品体验后,引发大规模的二次及多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