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增强榴弹炮数量(必要补充还是必备利器)

如何增强榴弹炮数量(必要补充还是必备利器)只有后两种形式里有榴弹炮,第一种则没有。不过萨克森军队是例外,他们曾在几次战役中让4磅榴弹炮配属于掷弹兵营。三、预备火炮……在七年战争期间和之后,野战炮在战术上一般以三种基本形式出现:一、团属火炮二、炮兵连下辖火炮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战争中,加农炮无疑是火炮中数量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一类,但榴弹炮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笔者在此节译一篇普鲁士军官的匿名作品《论榴弹炮在加农炮连里的战术比例》,以飨读者。

Anon. «Ueber das taktische Verhältnis der Haubitzen in den Kanonen-Batterien» // Militair-Wochenblatt Berlin und Posen 1820 № 236 S. 1672-1676.

如何增强榴弹炮数量(必要补充还是必备利器)(1)

沙恩霍斯特《炮兵手册》中的榴弹炮

现在,人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把榴弹炮和加农炮混编在同一个炮兵连里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这种混编是一种古老习俗。几乎从人们开始将炮兵连视为炮兵基本战术实体,让一个炮兵连固定配备一定数量火炮的那一刻开始起,情况就是如此。德意志人最早将加农炮和榴弹炮混编成若干个炮兵连,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则要到很久之后才会效法。

……

在七年战争期间和之后,野战炮在战术上一般以三种基本形式出现:一、团属火炮

二、炮兵连下辖火炮

三、预备火炮

只有后两种形式里有榴弹炮,第一种则没有。不过萨克森军队是例外,他们曾在几次战役中让4磅榴弹炮配属于掷弹兵营。

两种火炮的混编看起来非常自然,也非常显而易见,作者们没有花功夫仔细追溯这种现象出现原因的理由或许就在于此。然而,这个问题仍然值得细致审视和研究,因为经验表明炮兵连里的榴弹炮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运用。也就是说,它们在火线上行动时要么只是打算跟上加农炮的射击节奏,要么是非常自觉地节约使用弹药。在上述所有状况下,榴弹炮在战术层面都没有被当作协同者,而是被视为附属品。炮战记载中很少提及榴弹炮就足以证明这样的想法,就好像根本无需单独提及榴弹炮的功勋一样。对这种兵器的漠视从何而来?或许是因为没什么机会让人们能够对加农炮连中榴弹炮的战斗特征作有根据的论断?反对将榴弹炮和加农炮混编的人表示,这两种兵器在许多状况下不能同时使用,因而导致炮兵连中注定有一部分火炮处于消极状态,或者至少是不能在混编连里发挥类似的独立编制连中的战斗效力。此外,一个炮兵连的实力一般是按照在场火炮总数计算,可实际上只有(占到总数四分之三的)加农炮能够发挥威力,于是,在最危险的关头,在近距离的霰弹射击场合,榴弹炮与加农炮相比就处于极端不利的境地。由于榴弹炮并不可靠,就连加农炮在任何战斗中都不能够取得多少战果。我们不能否认上述事实。只能说我军已经决心普遍采用这种混编做法,而且也没有欧洲炮兵会违背这种做法。可是,我们仍然不能对这种混编的优势视而不见。

更有甚者,这些优点似乎并未受到普遍认可,也没有得到详尽论述。人们把论述过多地局限在榴弹炮的两个主要特性上:

一、一般将榴弹炮作为曲射火炮使用

二、榴弹是空心的球体

然而,将榴弹炮和加农炮混编起来使用还可以带来源于混编本身的其他优势。

如果有人问:“榴弹炮在加农炮连里的作用是什么?”一般而言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它们应当起到补充作用。于是有必要了解它们的全部优势所在。我在此可以打一个比方。补充指的是一般情形下步兵师里的师属骑兵或特定情形下骑兵师里的骑炮兵(参见卡尔·冯·德克尔在《两兵种合同战斗理论》序言中的论述)。那么,在炮战当中,是否应当将榴弹炮视为加农炮的补充?

“补充”这个词指的是在某些状况下的做法。不过,如果有人仅仅是把榴弹炮视为一种补充,那就表明他对榴弹炮的能力知之甚少。的确,在许多战斗情形下,单独使用一个炮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认为榴弹炮完全从属于加农炮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区分炮兵战斗中的三种不同情形:

一、发挥效力的主要是加农炮

二、发挥效力的主要是榴弹炮

三、两种兵器产生了混合效力

直到目前为止,历史学家显然还不理解有必要在记述炮战时区别对待这三种情形。

火炮是一种纯粹的火器,而且其特点就是远距离作战,因此,它与其他所有火器截然不同。新的战术则将火炮在相对较长的近距离作战中的威力摆在了正确位置上,只有短视的作者才会主张禁止在火枪射程内使用火炮。于是,炮兵战斗就得分成三个时刻或三种类型:

一、长距离战斗

二、中距离战斗

三、近距离战斗

决定了类型一界限的一方面是火炮的技术特性,一方面是战场的边界。类型二、三的界限就更不明确了,影响它的可能是炮击命中率,也可能是炮兵本身的士气因素。于是,当一个炮兵连决心套驾、退却时,另一个连却可能会无畏地留在原地。通常情况下,做出退却决定是因为人们给“拯救火炮”额外附加了可笑的价值。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战术家可以指望最大射程,但永远无法依靠最小射程。

火炮在进攻和防御中都很有用,然而,其防御元素终归是更胜一筹,因此,火炮在承担防御任务中更能发挥其作用。

加农炮是直射的,它们的炮弹只在距离地面很低的地方飞行,其效力更多地体现在垂直面上,人们的认知也是如此。因此,通常是所谓的地形因素决定了加农炮的用场。平地上的障碍物以及地面状况(硬或软)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加农炮不至于过度受制于地形,人们就会把大口径加农炮带到战场上去。

实心弹命中目标后,只会产生单一的杀伤效果。霰弹让加农炮能够在近距离发挥威力,甚至让它在某些场合下能够独立抵抗其他各个兵种。

加农炮既能展示物理层面的威力,也能呈现士气层面的威力,但前者是主要的,仅仅因为噪声就陷入恐惧的军人不配拥有这个称呼。

榴弹炮则必须将曲射和直射结合到同一门火炮当中,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自然会对另一个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榴弹炮成了一种不可靠的火炮。不过,将两者结合起来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才能让榴弹炮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使其做好与加农炮混编的准备。榴弹炮不仅对视距内的目标有效,也能够作为曲射炮轰击掩蔽物后方的目标。其效力更多地体现在水平面上,而且能够比加农炮更好地压制地势凹凸不平、纵横交错的地域。

在远距离交火中,榴弹炮能够发挥其全部威力;进入中距离后则会丧失部分威力,而且榴弹配备的减装药也只是作用不大的替代品。近距离交火时,榴弹炮的威力就要远逊于加农炮了。

榴弹命中目标后会产生双重杀伤效果:一是作为球形炮弹的杀伤,二是作为中空爆炸弹的杀伤。后者对士气的影响要大于普通球形炮弹[实心弹],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忍受持续不断的榴弹火力。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加农炮适用于防御战斗,榴弹炮适用于进攻战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