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10个小细节:高血压 头重脚轻 上实下虚
高血压的10个小细节:高血压 头重脚轻 上实下虚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数有力,舌苔黄腻,舌质发红。仔细询问,近来大便偏干,甚至有些便秘,小便发黄。怎么才能缓解一下呢?患者就求中医治疗。此人,其实已经有高血压病史十多年了。最近这段日子,他的感觉尤为不好。除了耳鸣、眼花、头晕这些症状外,他还明显感觉到脑袋发沉,迷糊,仿佛有一股气往上顶,同时两条腿发软,走路轻飘飘的,有时候甚至走路不稳。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头重脚轻,上实下虚。偶尔,此人还会感觉到手指尖和脚趾尖发麻。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头重脚轻、上实下虚型的高血压。
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性,当时年纪是55岁,姓张。
初诊的时间,是1965年的10月16日。说起来,这都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儿了。
此人,其实已经有高血压病史十多年了。
最近这段日子,他的感觉尤为不好。除了耳鸣、眼花、头晕这些症状外,他还明显感觉到脑袋发沉,迷糊,仿佛有一股气往上顶,同时两条腿发软,走路轻飘飘的,有时候甚至走路不稳。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头重脚轻,上实下虚。
偶尔,此人还会感觉到手指尖和脚趾尖发麻。
怎么才能缓解一下呢?患者就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数有力,舌苔黄腻,舌质发红。仔细询问,近来大便偏干,甚至有些便秘,小便发黄。
一量血压,发现高压190,低压100。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这方子,我希望你能认真地记下来。但见——
夏枯草,牛膝,地龙,海藻(另包水洗),菊花,钩藤(后下),僵蚕,土茯苓,薏苡仁,酒军(后下),玉米须。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以后,诸症大大减轻。
接着,原方不变,再用4剂,头重脚轻、手指发麻等现象完全消失。血压状况,高压140,低压90,已经非常理想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6年的《四川中医》上。
现在,我想和你简单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首先说,这个患者,为啥会出现头重脚轻、脑袋眩晕迷糊、双脚乏力不堪的现象。
我跟你说,原因在于肝阳上亢。
什么是肝阳上亢啊?
简单理解,就是肝里头住着一对夫妻,女的是肝阴,男的是肝阳。
本来,肝阴充足,老婆可以很好地吸引丈夫、管住丈夫。
可是后来,肝阴逐渐不足了,肝阴管不住肝阳,那肝阳就露出了狂妄的本性,开始破马张飞、到处张扬。
这个状态,就是肝阳上亢。肝阳往头顶上乱撞,患者就会眩晕、迷糊、脑袋发胀、脸发热。血压就蹭蹭往上涨。脉象也是弦而有力。
但是,由于患者肝阴不足,所以他一定表现出某种虚疲之态。肝肾阴虚,所以患者腿脚软弱乏力,连路都走不好,耳鸣眼花。上实下虚,头重脚轻,就这么来的。
阴虚有热,津液不足,所以患者尿黄,便干,舌红。
当然了,由于患者肝阴不足,肝风内动,所以他就感觉到手指和脚趾发麻。
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当然,这里头,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患者舌苔黄腻。这个黄腻苔,提示我们患者可能有湿热。
到这里,患者的基本问题,就出来了:肝阳上亢,肝经湿热。
读者朋友,你一定要记住,这类的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特别多见。主要的表现,和我上面所讲的几乎一般不二。因为这些是临床发病的规律。只要属于这个症候的人,往往就有这么一番毛病。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平抑肝阳、清肝经湿热。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
夏枯草,牛膝,地龙,海藻(另包水洗),菊花,钩藤(后下),僵蚕,土茯苓,薏苡仁,酒军(后下),玉米须。
这里头,夏枯草、菊花、钩藤清肝火,平肝阳。牛膝,则引热下行,把上亢的阳热之邪往下引导。僵蚕,善于平息肝风。
地龙通经。海藻、土茯苓、玉米须和薏苡仁,负责清热利湿。最后,来一个酒大黄,通腑泄热,改善患者便秘状况,把热邪通过后门往外排。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十分简洁,层次清晰。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把上方好好地抄写牢记。因为高血压肝阳上亢、上实下虚的症候,十分普遍。
医案里这个患者的状态,带有很强的普遍性。非专业读者,在体悟到这里的证治机理以后,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合理、化裁文中配伍。
不经专业辨证,不要自己盲目尝试。专业的读者朋友,也对此有个借鉴。
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就是,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阴不敛阳,肝阳上亢的局面。
我个人认为,除了患者体质使然外,还要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
你记住,40岁以后,平时喜欢烟酒,性格相对急躁,总是熬夜,有时候脸红目赤,说话声音比较高亢,看上去身体似乎较为壮盛,这样的人,最容易阴不敛阳,肝阳上亢,出现高血压上实下虚等问题。
这是一种身体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应该从调节饮食入手,从调节生活节奏入手,对身体内环境加以改善。
这是从中医角度看,中年人必须领会的养生要点。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