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沈丘在小粉皮)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沈丘在小粉皮)“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撑力量。”付井镇党委书记王志明表示,将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引进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粉制品加工产业,在小粉皮上描绘乡村振兴大蓝图。“他们没有技术,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杨发展说,为了扩大销售,他还借助沈丘电商产业园在网络上进行产品展销,通过淘宝、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台,把产品销售到了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村里做粉皮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大杨庄村280多户人中,从事粉皮加工的村民有80多户,300多人。粉皮纯生态无公害,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管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往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兵介绍,全村年产粉皮160万斤,毛收入1600多万元。靠着一张张透亮的小粉皮,大杨庄村“旋”出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村民杨发展是村上的粉皮、粉条加工大户,先后创办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和粉皮、粉条加工车间。致富后的杨发展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先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沈丘在小粉皮)(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李昊 通讯员 谢辛凌

12月9日,迎着暖阳,记者走进了沈丘县付井镇大杨庄村村民杨友贵的家。院墙南端的灶台里炉火正旺,灶台上大铁锅热气腾腾,杨友贵一家和雇工们就守在一旁,相互配合旋制纯红薯粉皮。

杨友贵从事手工粉皮加工已有30多个年头了。“俺家手工做出来的纯红薯粉皮口感筋道,特别受欢迎,都是先接单再生产的,不用为销路发愁。一年能销售8万斤成品粉皮,盈利20多万元没问题,现在生活很幸褔。”杨友贵说。

离开杨友贵家,走在大杨庄村的街道上,路两旁一张张粉皮紧密地排在竹帘上,房前屋后、空场上、田间地头都有。有些人推着简易的木板车晾晒粉皮,有些人一边查看粉皮的干湿度,一边将晾好的粉皮一沓沓地收拢起来。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沈丘在小粉皮)(2)

“村里做粉皮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大杨庄村280多户人中,从事粉皮加工的村民有80多户,300多人。粉皮纯生态无公害,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管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往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兵介绍,全村年产粉皮160万斤,毛收入1600多万元。靠着一张张透亮的小粉皮,大杨庄村“旋”出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村民杨发展是村上的粉皮、粉条加工大户,先后创办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和粉皮、粉条加工车间。致富后的杨发展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先后吸纳10户脱贫户从事红薯种植和粉皮加工。如今,他创办的合作社被评为了“乡村振兴产业车间”。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沈丘在小粉皮)(3)

“俺这两年在车间里打粉、磨浆和晾晒粉皮,干一些精细活,年收入有2万多元,不用担心挣不到钱返贫了。”脱贫光荣户王海霞高兴地说。

“他们没有技术,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杨发展说,为了扩大销售,他还借助沈丘电商产业园在网络上进行产品展销,通过淘宝、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台,把产品销售到了安徽、山东、江苏等地。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撑力量。”付井镇党委书记王志明表示,将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引进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粉制品加工产业,在小粉皮上描绘乡村振兴大蓝图。

编辑:李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