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律的十个技巧(这3个原则是打开孩子自律的正确方式)
培养孩子自律的十个技巧(这3个原则是打开孩子自律的正确方式)你认为一个人身材不好,肥胖,是因为不自律。你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总玩游戏,是因为不自律。今天,正好借这个问题,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分享给你。首先,你要弄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自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你不能自律?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自律?因为,你把因果顺序搞反了。
前两天,有家长问我一个问题:
我的孩子学习不好,爱玩游戏,在学习上很不自律,刘老师,我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和践行,其实,很多成年人也缺乏自律。
因此,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今天,正好借这个问题,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分享给你。
首先,你要弄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自律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能自律?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自律?因为,你把因果顺序搞反了。
你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总玩游戏,是因为不自律。
你认为一个人身材不好,肥胖,是因为不自律。
你认为都是因为不自律才导致了种种问题。
然后呢?你会去寻找培养自律的各种方法,试想着,通过训练可以培养自律。可结果好像还在原地。
最后,连你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你以为自律是原因,其实,自律是结果。
一个人的自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内在的动力够不够强大。
比如,一个人大病痊愈后,想要获得健康的体魄,并且有强烈的欲望,那他就能坚持每天运动,作息规律,那么最后,他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自律。
自律是在你行动和做事中获得的结果,是选对方向后的副产品,你得要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所以,孩子学习不好,不爱学习,不是因为不自律,而是因为没有内驱力,他没有动力去做“学习”这件事情。
因此,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上自律,首先他得有学习的内驱力,他的内在要有一股力量促使他去学习。
那么这股力量来自哪里呢?
来自父母的爱,这是自律的第一个原则。
爱是人类背后的原动力。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了爱,他内在才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否则他就会选择逃避。
沉迷游戏就是逃避的一种方式。
难道孩子不知道要上进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没有力量去解决问题,他没有勇气去面对问题,改变就无从谈起。
但是爱可以,
爱,可以让孩子有力量地去面对问题和痛苦,而不是逃避。
爱,可以让孩子自信。
爱,可以让孩子有勇气。
爱,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这些都是自律的基础。
因此,要想让孩子自律,先去好好爱你的孩子,去倾听他的想法,去欣赏他的优点,去鼓励他,去赞扬他的小进步和小成就。
停止打击、威胁、恐吓、辱骂、掌掴你的孩子,这些方法只会降低孩子的内在力量,最终导致他自暴自弃。
第二个原则:延迟满足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延迟满足跟自律有什么关系?
延迟满足,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先苦后甜。
所谓自律,就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运动痛苦吗?当然,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坚持不了。
学习痛苦吗?当然,反反复复刷题、做题、解题,枯燥乏味。
既然痛苦,那为什么还有人能够坚持做下去呢?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苦只是暂时的,后面获得的是更多的快乐。
当一个人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他就不会贪图眼前的享乐,他就能够承受运动的苦,学习的苦,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自律。
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不是自律,而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教导孩子多一点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当孩子上了小学,要教会孩子正确对待作业,一个小时完成作业,剩下二个小时的玩耍;一个小时玩耍,换来了两个小时的写作业,先苦后甜,先甜后苦,哪个更合算?
等到孩子更大一点,他就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就知道要先完成作业,再去玩耍。
慢慢地,这个原则就成为他自己的一种常态。
但是,这一个原则有一个地方需要你注意,那就是:你要先做到第一个原则。
也就是,孩子要感受到爱,他才能够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如果孩子他觉得自己不被爱,没有安全感,是很难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的。
因为,他对能够获得更好的未来没有信心。
他所想的是:
“万一将来考不上,我现在的努力不就白费了么。”
“那么好的学校不属于我。”
“我觉得我自己做不到。”
他看到的都是未来的不可能、担忧和怀疑,既然这样,为何要放弃现在的安逸呢?
思考一下,为什么乘坐公交车,你要挤,要抢着上?因为,怕晚了,就没有座位了。
那为什么乘飞机,你就能慢慢地排队等待呢?因为,一票一座,你不用担心没有座位,再晚都会有座位。
飞机票上所标注的座位号给你了足够的安全感。
所以说,一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延迟满足,是因为他很有安全感,他不怕失去,他也知道不会失去,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个原则:承担责任
只有孩子愿意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他才会主动去做“学习”这件事。
也只有一个人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起责任,他才会坚持运动,作息规律。
“功课太难了”“老师教学水平差”“不会做”“上课听不懂”
“没有时间”“工作忙”“要照顾孩子”
这些看似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原因,其实都是不想承担责任的借口。
如果你真想去做好一件事,你有的是办法;
如果你不想去做一件事,你有的也都只是借口。
把责任承担起来,你才会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也是一样的。
功课太难了,题不会做,他有在课后去请教老师吗?
老师教学水平差,他有在课后去寻找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的视频课吗?
有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
所以说,要让孩子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那这种责任是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
对于孩子的事,不包办代替,他向你寻求帮助时,你再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不干涉过多,允许孩子犯错,不指责,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自我发展,家里的大小事务,尽理让孩子多多参与。
慢慢地,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起来了,责任感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
孩子会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最后自然就会呈现出学习上的自律。
最后,要记住两点:
1、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自律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