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多少分比较合适(考出高分究竟要闯过多少关)
sat多少分比较合适(考出高分究竟要闯过多少关)考场取消,这是最无可奈何的一种事故。备考半年多,飞接近十个小时到夏威夷,你现在告诉我考场取消了?!我的好友里有这样一位同学Cath,走出考场后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经历过首考紧张到肚子绞痛,夏威夷考场取消,补考原题重复,终于得出结论——SAT不值得。申请季只剩下两个月,我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了,永别了SAT。这么曲折!出于好奇和她聊了聊,这才知道,能考出一个最终能用的SAT分数,还真是不容易!实力仅仅是一部分,过程中还有运气偶然,有突发状况,甚至还有道德的拷问。
引 言
SA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road主办的一场考试,美国版的高考。虽然可以一年多考,并非一锤定音,但SAT似乎却并没有给考生带来更好的体验——经常性的原题重复使用,成绩作废推迟,考场取消,都让考生们苦不堪言。
SAT考试中到底会发生多少突发状况?未来的考生又该如何摆正心态应对?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2018年10月6号,下半年第一场亚太SAT大考结束,作为应届生在EA/ED(提前批申请)前最后一场考试,必然大受重视,单单是香港亚博考场,就聚集了10000多名考生。
我的好友里有这样一位同学Cath,走出考场后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经历过首考紧张到肚子绞痛,夏威夷考场取消,补考原题重复,终于得出结论——SAT不值得。申请季只剩下两个月,我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了,永别了SAT。
这么曲折!出于好奇和她聊了聊,这才知道,能考出一个最终能用的SAT分数,还真是不容易!实力仅仅是一部分,过程中还有运气偶然,有突发状况,甚至还有道德的拷问。
01备考半年多,飞接近十个小时到夏威夷,你现在告诉我考场取消了?!
考场取消,这是最无可奈何的一种事故。
历史上,SAT不止一次取消过考场。如果某场考试有作弊的嫌疑,官方甚至会取消整个国家的考场。例如在2017年,CB以进一步加强SAT的安全为理由,取消6月所有的国际考场。
这直接影响了当年高二孩子的申请步调。报名的考生要么提前到五月考试(正撞上只在五月开考的AP考试),要么花重金飞去北美参加八月场,或者冒着来不及在EA/ED期前出分的风险,转考到十月。
而Cath碰上的是不可控天气原因。夏威夷因为较少的时差和良好的环境,一直以来备受亚太考生的青睐,但8月25号,一场23年来的最强飓风,吹散了这暑假至关重要的冲刺机会。
碰上考场取消,除了大叹运气不佳,的确别无他法。唯一的策略就是,考试前一个礼拜尤其要留心,甚至是到考试前一天,都反复仔细查验一下邮箱。如果某些小考场报名的人特别少,监考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太大,官方也会取消考场,把考生转考去别的地方。曾经有位考生,转考的邮件被过滤去了垃圾邮箱,第二天风尘仆仆赶到铜锣湾考场,只见眼前一片萧索,孤零零的只有“转考至新蒲岗考评局”的通知,半年的辛勤备考直接打了水漂。
旁边一个考团在讨论说走运了做过这套原题,难道就我没刷过吗?崩溃,College Board还是人吗!
在百无聊赖地等着回程的Cath,收到了同学给她发的这条信息,让她的心情直坠冰窟。
同一天,北美考场一个版本的语法、阅读、数学部分,重复了2017年10月亚太试卷,而另一套试卷完美重复了17年3月北美试卷。
理论上,CB完全可以重复使用过去的考题。新SAT正常放出的考题来自3月,5月,10月,其他的题目则不对外公开。只是官方的保密工作基本为零,导致这两套题目在网上流传颇远,做过这套题目的同学,有可能轻松地考上1550 的高分,对于别的申请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被取消考试的Cath心情更加复杂。不知道是要谴责考试方,谴责中国的培训机构,还是谴责别人把答案熟记于心;但转念一想,自己也不是全然无辜,也曾搭着这辆开在“犯罪边缘”的便车,把所谓“真题”视若珍宝;她又庆幸,这次正好没有同场竞技,避免了分数被取消,被打压的风险,但接着又责备自己,为什么偏偏报了夏威夷场,直接错过这次机会。
SAT的历史就是一场保密与泄密的谍战。2013年10月到2016年1月期间,共计16次SAT海外考试,其中8场遭遇了试题提前泄露。新SAT改革后,短短两年内,有已经发生了六次SAT真题的重复,光是18年就出现了5次。
考过SAT的人,都签署了答题卡上的保密协议,保证绝不将考题外泄。只是这全凭考生的自觉,自由心证。很多培训机构会派大量的老师参加考试,通过记忆或其他高科技渠道,还原出本场的考题。路透社曾经采访了在韩国提供大学咨询培训服务的本·海斯勒(Ben Heisler),他说:
“从根本上讲,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拥有一套试题。这就像在环法自行车赛中使用兴奋剂一样。如果你不这样做,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CB官方也无话可说了,他们发了官方声明,表示对试题使用问题不做评论,会如期正常出分。也就是说,CB把对于本场考试成绩的“信任危机”转嫁给了考生和高校招生办,SAT分数已经“通货膨胀”,高分越来越不值钱,亚洲考生之间的恶性竞争急剧增加了。
考到刷过的真题,有可能1500 ,但我却一点也不开心。
Cath的补考日期是9月15日,她又一次收拾好行囊奔赴夏威夷。在行前的一星期,8月重复考题的那一场出分了。
出分前,大家纷纷担心官方会进行压分。什么叫压分?CB并不能保证每一次考试的难度是一样,为了保证成绩具有可比性,官方就会运用curve来进行调整。如果大规模的学生都达到了较高的正确率,每道题就会扣更多的分数。
但这样的情形没有出现。一时之间,Cath的朋友圈被各种培训机构1550+,甚至满分1600的高分喜报刷屏了,在她焦急的心上又撩起一把火。
当然,有了前车之鉴,抱着用真题练手的心态,Cath还是收集了能找到的题目,在这半个月重新练习一番。但翻开试卷后,她还是惊呆了,虽然记不清是哪一套真题,但确确实实是有印象。本次考试,除了作文部分,整体照搬了北美地区2017年12月试卷,而12月北美卷本来就是拼盘,数学部分重复了2017年6月北美卷。
Cath自认为做的比之前顺畅很多,确实有可能拿个比较高的分数,但她却更忐忑了。
这次会不会压分?补考的亚洲学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大家都刷过这套题,正确率都非常高,不压分实在说不过去。
如果没有压分,和其他成绩“大跃进”的同学一样,和上次考试悬殊了快200分的成绩,招生官看到后,会不会直接怀疑作弊?更尴尬的是,她还报了10.6号的考试,这之前尚且看不到补考的分数,如果这一次直接打回了原型了呢?
美国大学的申请并不是“一考定生死”,所有的申请材料都要与SAT成绩匹配。虚高的SAT分数,如果不能和托福,GPA,和高水平的文书相匹配,对于招生官来说,大概率就直接进入了黑名单,于是,刚出炉的高分反而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英语基础真是硬伤,出了考场就感觉不好,直接连报了后面两场考试。
当然,以上都属于突发状况,运气好的孩子可能根本碰不到。Cath也说,最难逾越的一关其实是备考的时间,尤其是像她这样的普高党。
读着普高,有各种会考期末考省内考要参加,但最硬的硬伤还是英文阅读功底。在SAT备考之前,Cath几乎从来没有完整读过一本英文小说原著,也不了解美国历史和政治。写作文的时候,再文思如泉涌,脑中存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是寥寥无几,满肚子的论点论据却倒不出来,而这些,都是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才可破解。
于是,Cath花了高一一整年的时间死磕托福和单词,到了高二才开始集中学习SAT,硬着头皮啃了好几部文学作品,同时还要备考五月和六月的AP和SAT II,翻了一打英文的辅导书,慢慢地去习惯SAT的阅读量。
她的首考定在了高二下学期的三月,跟同届的相比已经晚了一些,所以心理状态极度紧张。考试前一晚,她在香港酒店陌生的床上辗转反侧,入睡后也总是半梦半醒。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也可能是因为昨天喝的一杯冻鸳鸯,考试的时候,她肚子绞痛,完全无法集中精神。出了考场便觉得不好,直接报了接下来两场考试。
最惨不过成绩被delay你却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分数还会不会公布。
朋友小P是资深的SAT老师,她说,“SAT路上都是坑,总有一款适合你。”
有的孩子赴考的航班取消了,卒;有的孩子睡过了头或是交通堵塞错过了考试,卒;有的孩子考前喝多了水,而考场的厕所大排长龙,急的完全无心做题,又卒。
最惨最惨的,是考完试后被取消或者延迟成绩发布。成绩被推迟,基本上是因为在考场上有违规行为,被官方调查。有的考生并不知道,一些无心的举动,其实已经触犯了规则。
比如,带的手表发出报时的叫声;老师还没有说 "Your time is start right now",就提前动笔做题;老师已经说“Time is up”,还不停笔;在准考证或者通行证上打草稿,写作文提纲;跨区做题或填涂答题卡;甚至两场考试成绩进步太快,或者和周围人答案相似,即使是别人抄袭你,都会被delay成绩的公布。
然而调查时间可长可短,被delay的成绩,并不确定什么时候才会出来,有时候直接就不出分了,导致考生错失EA/ED的大好机会,打乱申请步调。
原来,身为美国的高考,竟然有这么多的“不靠谱”,原题可以重复使用,成绩可以作废,考场可以取消,甚至考出了高分,也不敢用。那这对我们未来的考生,有什么启示呢?
SAT未来的参考权重会降低就算没有出现频繁的泄题事件,美国高校反对标准化考试的声音也日渐热烈。他们认为,考试不是发现未知天才的窗口,只是测试多年教育训练的技能,也非常严重的“阶级差异”。
SAT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补习提高,而只有有钱人才能负担补习,而穷人可能有着很好的天赋,但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无法像别人那样充足的准备SAT考试。所以近年来,多所名牌顶尖院校“取消”了SAT成绩的规定,为了能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也有机会进入顶尖大学。
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亚裔这一模范族裔,给他们冠上了“考试机器”的印象。同等背景条件下,如果美国本土的亚裔想进一流名校,SAT成绩要比白人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更别说是动辄花费上万的机票,跑去美国,香港,新加坡,三战四战的国际申请者。
亚裔高分考生一定来自中产以上,一定高分低能吗?我并不认同。有些亚裔家庭并不比别人富裕多少,只是相比于其他族裔,更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也有很多孩子体育公益领导力全面开花,是高分高能,却不得不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丧失被公平评判的机会。弱化了SAT成绩,必然会对其他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
亚洲培训机构“背题—机经—押题”的产业链也早已形成,让中国考生的SAT成绩水涨船高,却也日渐通胀,一个低分,大概率上确实会直接把申请者判出局。
这些不满十八岁的考生们,已经在经历道德的拷问—— 做真题的行为,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帮凶,身体力行地恶化中国考生的形象?可不做真题,对于自己又是否公平?该如何面对别人的高分?
这是时代的扭曲,不应该成为你们的桎梏。
你已经知道SAT未来还会发生原题重复的事件,那么一切只是选择而已。如果你对这灰色产业嗤之以鼻,那就努力提高考试技巧;如果你觉得无可奈何,那就认真去刷真题,吸收成你自己的知识,千万别在事后后悔。
恪守原则的你很值得敬佩。别人刷到原题考了高分你却没有,这确实不公平。世界就是有如此的困局,依靠自己的努力,也许就是比不上那些弯道超车的人。
但你这固执的坚持,才对得起自己的内心。现在所经历的磨练,就像寒冬里冰封的土壤,表明看似沉寂,实则暗流涌动,一切的生长都在沉默中进行。你训练出的语言理解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数理推演能力,和你坚守的三观,都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就算这一次没能如愿进入梦校,急什么,还有硕士博士呢。
如果你选择继续做真题刷分,也不必过于羞赧。确实在新SAT中,除了官方样题,像样的模拟题实在太少了,每一份真题都是宝贵的练习机会;但倘若你获得高分,请记住这是一种侥幸,在人生接力赛中,总不会每一程都有能投机取巧。SAT高分也并不是名校的通行证,高分段几十分的争夺并没有那么重要,选校,文书,课外活动都重如千钧。仅仅垫起一角,不仅架不起高台,还随时有滑坡倒塌的危险。
如果我们把人生的时间围度拉开去观察,一两个SAT分数的差异,无法去到梦校的遗憾,并不会对人生造成断崖式的差距,也不能定义你的价值。真正起到决定性的,是你在岔路上作出的选择,坚守的三观,是在学习的路上获得的自我认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