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闪闪发光的万汇教师(34闪闪发光的万汇教师)
34闪闪发光的万汇教师(34闪闪发光的万汇教师)结缘"芬兰教育"李德芳没错,这就是名师云集的都江堰市万汇学校。作为一线教育环境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的他们,与这所学校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开校不到一年的都江堰市万汇(以下简称:“万汇学校”)学校,已经汇集了诸多优秀青年教师的加入,他们朝气蓬勃、才华横溢,为学校注入青春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近日,记者采访到万汇青年教师李德芳,本硕均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生物专业、还没毕业就被校长拍板定下,这名年轻的95后女孩,和这所崭新学校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缘份?而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她,又如何看待自己教师生涯中的开局之年?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在都江堰市,有一所学校,从规划到开校,花了整整六年时间,在学校主体设施未封顶前,模拟课堂已先行开展,中外专家齐聚一堂,研讨教育教学内容。
“粮草先行”、“挑灯夜战”的背后,是学校对教育这份事业的极致追求,而在这份不计成本的付出背后,离不开一个强大负责的师资团队,不断驱动着学校内核发展,只为呈现一个更好的教育样态。
好教师是好学校的底气,名师是名校的名片。学校从近3000份简历中筛选出48名教师;其中40%来自国内“双一流”名校;30%为研究生学历;师生比达到1:4,总校长李栋博士拥有30余年的教育管理与跨文化交流经验,也是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教育咨询委员会首批特聘专家委员,常年指导全国多个省份的学校课程设计,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没错,这就是名师云集的都江堰市万汇学校。作为一线教育环境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的他们,与这所学校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开校不到一年的都江堰市万汇(以下简称:“万汇学校”)学校,已经汇集了诸多优秀青年教师的加入,他们朝气蓬勃、才华横溢,为学校注入青春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
近日,记者采访到万汇青年教师李德芳,本硕均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生物专业、还没毕业就被校长拍板定下,这名年轻的95后女孩,和这所崭新学校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缘份?而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她,又如何看待自己教师生涯中的开局之年?
李德芳
结缘"芬兰教育"
被学校愿景打动 还没毕业便签约
“和万汇结缘纯属巧合。”李德芳笑着说。2019年,李德芳在一所民办学校实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德芳得知万汇正在招聘教师,她尝试着投递了简历,很快得到了面试通知。
也是在那次面谈中,李德芳第一次了解到芬兰教育模式,在招聘老师的描绘中,万汇教室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课堂,它是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地方,李德芳被打动了:“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向往的课堂吗?”
而更令她心动的是,学校充分尊重她的专业背景与研究领域,不仅会提供完备的实验环境供她教学,同时还有专业导师帮助她在学术领域进一步成长。
李德芳记得,招聘的老师在询问了她科研成果、论文方向后,直接跳过试讲环节当场决定签下她,李德芳称自己也没想到,“也许是我的热情开朗打动了他们吧。”就这样,还有一年才硕士毕业的李德芳,成为了万汇创校教师团队中的一员。
一种全新教育样态
在挑战中磨练、成长
去年9月,万汇正式开校,学校融入芬兰教育理念,实行项目式、主题式学习,学科之间融合发展,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并且每一门课程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与任务。作为七年级唯一的生物教师,李德芳感受到了极大的被尊重。
得益于学校“全过程育人”的教学理念 ,李德芳把生物课从一门生命范畴下的认知教学延伸到了更丰富更立体的知识体系。“比如我们上学期讲植物,这学期主要讲人,这里面涉及到了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学生可以从人体、动植物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逐步延伸到外部世界,例如一座房子的结构和功能,椅子的结构和功能等等,他们能用这些生命观念去认识世界,解释生命的现象。”李德芳说。
和许多学校不同,万汇除了有一线教师活跃在课堂外,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支撑着万汇的教育、教学,他们中有芬兰教材的编撰者,有课程设计专家、有教育质量评估专家、有顶级教育建筑及现代化学习环境设计专家……这些教育大咖多次走进万汇,手把手指导教师,不间断地进行培训,李德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中,不断反思和琢磨着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家政课培训上,她本以为这堂课与自己专业教学无关,但最终却大受启发。她说,家政老师对教室的布置,物品该怎么摆放,如何摆放才能对学生有益。“这种为了孩子一切的考虑,让我对生物实验教室的布置有了新的认识。”
李德芳提到的实验教室正是当初在面谈时,学校当场为她许诺的“专属教室”。学校没有食言,李德芳全程参与了实验室的设计,亲自挑选每一件生物器材,如今随着实验室的全部竣工,李德芳恨不得下学期赶快到来,这样就能带领学生们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他们如何培养霉菌......
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日记本记录学生点滴瞬间
为了真正实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支持”,万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老师与学生结对子,点对点帮扶学生,让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前不久五一放假回来,李德芳迎来一个学生,她发现这个女孩格外敏感,容易多想。为了鼓励她,李德芳每天在便利贴写一句鼓励她的话,贴在她的桌子或板凳上,等待着她去发现。“希望她每天看到我的话,能觉得开心、温暖。”
还有很多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一幕幕细节都被李德芳记录在导师日记里。她在日记中写道:“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孩子,给孩子从容长大的机会。”“晚上改了五个计算题,因为粗心错了两个,第二次改全对。”时间如河水留去,那一篇篇累积的日记,可爱的文字,不经意间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让李德芳收获了家长的信任和认可。李德芳同样在成长,长时间的结对帮扶,让她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导师日记记录学生成长
彼此照亮,生生不息
“在万汇工作累吗?”“累皮不累心。”她说自己“很幸运”,因为遇到了一群有爱的校长、一群有凝聚力的同事。家在成都东门,工作在都江堰,每周只有两天时间回家的李德芳笑称“与家人是异地恋”,但她说自己从未“感到孤单”。“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有爱和谐的大家庭里,李德芳像一个“小太阳”,充满活力,源源不断地为周围人提供正能量,学生也被她的笑容和真诚感染。
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新晋教师,一路走来,那些被李德芳视为贵人,促使她成为教师的师长们,让她迫切想要帮助那些曾经和她一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去给到这些学生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这种信念与传承,孕育、催生着更好的万汇教育,互相照亮,彼此赋能,生生不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