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装配图(山河月明背后的明代服装与大明气象)
明朝服装配图(山河月明背后的明代服装与大明气象)其中最让我惊喜的莫过于官员补服上的金绣补子。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印象,认为官员的补服多是以彩绣为主的。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我想根源很可能在于,近些年来很多神剧服化道的滥觞,这里就不点名批评了。在诸多的文学、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明代杂剧家朱有燉就在自己的《元宫词》中写到:“罟罟珠冠高五尺,暖风轻袅鹖鸡翎”,寥寥几笔,便将罟罟冠”高耸入云,形似圆筒“的形象描绘地活灵活现。从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山河月明》在服化道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从演员的服饰和人物妆容到道具,都尽力接近明朝历史。剧中太子内官头戴的是乌纱描金曲角帽,衣服是圆领窄袖衫。衫胸背部的图案是大朵牡丹花,配乌角革带。这与古籍中“洪武元年十二月定内使冠服制,凡内使冠服乌纱描金曲角帽,衣用背花圑[pǔ]衫、窄袖衫,乌角束带靴,用紅扇面、黒下樁[zhuāng],外人不許相同”的内容相互印证。这种高高耸起的帽子是元代的罟[gǔ
历史剧《山河月明》在2018年拍完之后,因为某些原因压播3年多之久。近日,该剧终于播出,引发观众广泛热议。#颖儿出演山河月明减重26斤#、#山河月明成毅挨板子花絮##没人能逃得出山河月明阵容#等话题先后上了热搜。
该剧由知名导演高希希指导,由冯绍峰、陈宝国、颖儿、何晟铭、陈月末领衔主演,张丰毅、王姬友情主演,成毅、雨婷儿特别主演,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从年少时就开始征战沙场,最终成为显赫一时的”永乐大帝“的故事。
该剧还请来多位明代历史专家把控剧中的细节,他们到底有用心呢?我们可以从2018年发布的人物概念海报中,管窥一下他们的用心以及严谨程度。
众多历史博主和普通观众纷纷给《山河月明》的服化道竖起了大拇指,认为其是明代历史正剧服化道复原的天花板,毕竟他还原了其他明代历史剧中难得一见的明代皇后翟[dí]衣与明代亲王冕服。
《山河月明》的服化道究竟胜在哪里?从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山河月明》在服化道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从演员的服饰和人物妆容到道具,都尽力接近明朝历史。
剧中太子内官头戴的是乌纱描金曲角帽,衣服是圆领窄袖衫。衫胸背部的图案是大朵牡丹花,配乌角革带。这与古籍中“洪武元年十二月定内使冠服制,凡内使冠服乌纱描金曲角帽,衣用背花圑[pǔ]衫、窄袖衫,乌角束带靴,用紅扇面、黒下樁[zhuāng],外人不許相同”的内容相互印证。
这种高高耸起的帽子是元代的罟[gǔ]罟冠,“罟罟”,是蒙语的音译,也有写作“姑姑”,或者是“固姑”的。这种帽子多数情况下,只能佩戴在蒙古贵族已婚妇女或者宫廷帝后的头上,因此常被用于区分蒙古女性是否已婚。
在诸多的文学、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明代杂剧家朱有燉就在自己的《元宫词》中写到:“罟罟珠冠高五尺,暖风轻袅鹖鸡翎”,寥寥几笔,便将罟罟冠”高耸入云,形似圆筒“的形象描绘地活灵活现。
明代人人都爱“衣冠禽兽”其中最让我惊喜的莫过于官员补服上的金绣补子。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印象,认为官员的补服多是以彩绣为主的。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我想根源很可能在于,近些年来很多神剧服化道的滥觞,这里就不点名批评了。
首先,我们先解决一下,什么是补服。补服,指在衣服前胸和后背缀有花纹图案的衣服。前后的花纹图案即补子,又叫胸背。补服是明清时期官员和命妇的官服,属于常服一类,一般用于官员平时上班办公,补服元代已出现,正式形成于明朝,清朝也很流行。
补服的作用是用来区别官级等级,通常只有官员能用,但命妇补服品级从夫,亦可穿着。而且,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明代中后期,甚至还出现平民百姓争相偷穿补服的现象。如《金瓶梅》第40回目写道,西门庆给吴月娘裁了“一件大红遍地锦五彩妆花通袖袄,兽朝麒麟补子段袍儿。”西门庆只是区区一个商人,他的大娘子竟然穿着补服、还是一个麒麟补服,当时的礼崩乐坏、僭越成风,可见一斑。
我们现在常把外表光鲜靓丽、衣冠楚楚,背地里却做着龌龊事情的人,称之为“衣冠禽兽”,然而在六百多年前的明代,把你称作“衣冠禽兽”,不是说你德行败坏,而是说你光宗耀祖。因为在明代,只有那些品官才有资格穿上印有禽兽纹样的补服,成为“衣冠禽兽”的。
《山河月明》里的补服有什么特别?明代的补服多为纻丝罗绢所制,上面根据官员品阶的不同,而饰有不同的纹饰。
关于补服上的图案,在《明会典》上着这么记载的,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 xián],六品鹭鸶,七品鸂[xī] 鶒[chì],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pí],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 [xiè ]豸[zhì]。
至于明代补服的颜色体系则比较的粗略,大体承袭了唐宋的“官品服色制度”,却仅做了简单的区分,仅规定了:一至四品为红色,五到七品为青色,八九品绿色。 不过,明代的官服是“上可兼下,下不可僭上”的,也就是高品级的官员如果有特殊的喜好,是可以穿低品级的,但反过来就是不行。可见,明代的补服是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的。
不过明初的特殊一点,据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张丽在《明代补服图案的装饰特色及风格演变》一文中考证:
“明代前期补服,通常是预先织就于袍服面料上在随之剪裁成衣,色彩通常为单一金银色”;而后随着明代经济水平与纺织水平的不断提升,明代中后期的补服,“不再预先织就于面料之上,而是单独制作成块再缝缀于袍服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补服,制作工艺也由单一的织造演变成刺绣、缂丝等多种工艺并行”。
而《山河月明》很好地还原了明代初期官服暗纹织金、文禽武兽、等级分明等特点。在《山河月明》剧之前,没有哪一部做到过这一点。
《山河月明》别太捧,它还有这些不足夸了《山河月明》服化道这么久,难道该剧的服化道就百分百完美了吗?
当然不,该剧在服化道方面仍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如果更贴近历史本来的面目,还需要更严谨的考据。比如,官员手中的笏板不出意外地还是拿反了。
笏板,又被称为手板、朝笏或者朝板,长约2尺6寸,中宽3寸,是古代臣下在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根据官员等级的不同,笏板所用的材质也不尽不同。如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及五品官以上才能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则使用竹木笏。至于形状也有相应的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挫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改为上圆下方。
而到了明代,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板,五品以下的官员就没有资格使用他了,否则就是僭越的大罪。至于笏板的正确持法,据专家考证应为,笏板小头向上,大头向上,右手护住笏板中后部分,左手握住笏板的后下部。宋代名臣范仲淹的画像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关键的是,剧中朱元璋头戴的乌纱翼善冠上竟然出现了双龙吸珠的配饰!明明饰有双龙戏珠佩饰的翼善冠是在明中后期才出现的,最早不应早于穆宗朝。将这种出现在明代中后期的帽子安在朱元璋的头上,真是错大了。
如果让老朱知道了,非将你剥皮填草不可。要知道,我们的朱重八童鞋最痛恨这种贪腐的行为了,出身贫苦的他曾多次下令”戒奢侈,求俭素“,他不光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就连龙袍穿旧了,也不愿更换新的,他怎么会用这么明晃晃的金帽子呢?这不是啪啪啪打脸吗?
但很不幸的是,犯这种错误的明朝影视剧不是少数,很多明朝剧都出现过这个错误的问题。如胡军版的《朱元璋》《洪武大案》《穿越时空的爱恋》等,有的甚至还画蛇添足地给翼善冠加上了帽正。《大明风华》出来挨打!关于翼善冠的前世今生,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读:《王阳明》的金翼善冠:豆瓣8.6分,也救不了的低级服饰错误
这点我们可以学学1993年版的电视剧《朱元璋》。该剧由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指导,虽然拍摄经费不足,没有大牌明星的助阵,也没有华丽炫目的特效,却实打实还原了朱元璋头戴乌纱翼善冠的模样,也是难得的考究。
本来以为,明朝距离现在这么近,我们不仅有那么多孔府旧藏文物及出土文物做参考,还有明代的孤本书籍《明宫冠服仪仗图》做参考,不应该复原得如此的糟糕!而且你还有科普书籍《Q版大明衣冠图志》可以照着抄,应该能复原出明代服饰自有的气度!可惜没有如果。
幸好《山河月明》让我们依稀看到一点像样的影子,希望它不是昙花一现吧。最后,衷心希望,我们的古装剧服化道能复原得再好一点。
挂一漏万,是为此文。
参考资料: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梅毅,《闲情偶尔色》、王熹,《明代服饰研究》、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春梅狐狸,《图解中国传统服饰》、颜紫陌,《汉服怎么穿(全彩》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