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其一: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以团防得四品衔花翎。他在任吏部主事时,买下了大量的盐田引地。辞官后,开办了“桐达钱铺”等,因为理财有方,有“桐达李家”之称。他晚年,是李家财势最盛之时,为津门第三巨富。生三子:嫡出长子文锦,成家后去世;庶出次子文熙,字桐冈;李叔同行三,系侧室王氏所生。生李叔同时,父亲李时珍已经六十八岁了,而母亲才十九岁。四年后,七十二岁的李世珍身患痢疾去世,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奠祭,给李世珍点了神主位。李叔同那年五岁。不能不说,李叔同的二哥李文熙对这个弟弟倾注了心力,虽然哥哥比弟弟只长了十二岁,终其一生,李文熙当得起四个字:长兄如父!李叔同六岁时,跟着二哥李文熙读书,哥哥对他督教甚严。李叔同出家后,对他的弟子谈过小时候的读书,对哥哥的严格的督教,心存

《画人传》~第432篇

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耳边萦绕的永远是《送别》

文/卢秀辉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1)

李叔同的祖父李锐,原籍是浙江平湖人,与弟弟李锟寄籍在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李家的大兴始于他儿子李世珍。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以团防得四品衔花翎。他在任吏部主事时,买下了大量的盐田引地。辞官后,开办了“桐达钱铺”等,因为理财有方,有“桐达李家”之称。他晚年,是李家财势最盛之时,为津门第三巨富。生三子:嫡出长子文锦,成家后去世;庶出次子文熙,字桐冈;李叔同行三,系侧室王氏所生。生李叔同时,父亲李时珍已经六十八岁了,而母亲才十九岁。四年后,七十二岁的李世珍身患痢疾去世,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奠祭,给李世珍点了神主位。李叔同那年五岁。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2)

不能不说,李叔同的二哥李文熙对这个弟弟倾注了心力,虽然哥哥比弟弟只长了十二岁,终其一生,李文熙当得起四个字:长兄如父!李叔同六岁时,跟着二哥李文熙读书,哥哥对他督教甚严。李叔同出家后,对他的弟子谈过小时候的读书,对哥哥的严格的督教,心存感激。但是,小时候的他,并不懂这些,他只觉得天性受到了压抑,叛逆的种子那时已经在他心里种下,正在慢慢地长。

光绪二十年,李叔同十五岁了,“叛逆”的种子也要出头了。他迷上了戏,每天晚上都到杨翠喜唱戏的“天仙园”为杨翠喜捧场。散戏后,李叔同提着灯笼送杨翠喜回家。路上为杨翠喜解说戏曲,指导杨翠喜的身段和唱腔。他对杨翠喜有了初恋的感觉,杨翠喜也对李叔同很有好感。两人以为可以缔结鸳盟,共度一生。李叔同因事去上海,还给杨翠喜寄来两首《菩萨蛮》,表达了他的感情:

其一: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其二: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就这期间,杨翠喜为段芝贵聘买,献给了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段芝贵因此升任黑龙江巡抚,被人告发后,段芝贵丢了官,杨翠喜被送回了天津,被盐商王益孙所得。李叔同的初恋,化作闲愁万种。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3)

光绪二十三年,十八岁的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了俞氏为妻。哥哥李文熙从家产中拨出30万元,供李叔同做安家用,清朝光绪年间,一两白银大约折合人民币200元,一万两白银约合200万元,30万两就是6千万。在今天,6千万也许不算多,在那时有钱人不是很多,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次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戊戌变法,十九岁的李叔同,心里憧憬着的是破坏旧制度,想做的也是尽快让他成为时事的主人。他对变革很兴奋,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用以鼓吹。“戊戌政变”后,康、梁逃亡海外,六君子殉难,天津哄传李叔同是康、梁同党。李叔同为了避祸,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

李叔同家在上海有钱庄,钱庄帮他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安住了下来后,他在钱庄任意支取生活费用,过得相当阔绰。与沪上名流交往,和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一时,沪上风闻,天津来了个少年阔佬。在上海的几年,他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与歌郎、名妓等往来频繁。在上海参加演出京剧《八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入学、退学,参加乡试考举人,一切被他玩得不新鲜了。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4)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10日,李叔同的生母王氏病逝,母亲遗嘱:归葬天津。李叔同携妻及二个儿子护送母亲和长子的棺柩北还。李叔同的叔父站出来,以“李叔同的母亲是地位低下的小妾”、“外丧不进门”为由,不让王氏的遗体运回李家,李叔同叔父和族人认为:王氏的遗体只能直接运至坟地安葬。李叔同爆发了,想起了母亲在父亲过世后遭受的种种不公。他据理力争,执意要将母亲的棺椁抬进李家。掌家的二哥李文熙默许了李叔同的要求,二哥也是庶出,有同病相怜之感。

丧事完后,李叔同对二哥说了他要东渡日本留学的事,他把妻子和两个孩子都留在天津,请二哥照料。行前,李叔同作了一首《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

漛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孤负!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5)

1906年,李淑同在东京以“李哀”之名,参与日本名士组织的“随鸥吟社”雅集。1906年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留日期间,李叔同与美术模特产生了感情,两人在日本同居。

1911年,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携日籍妻子回国。是年,辛亥革命爆发,李家破产,此时的李叔同,必须放下少东家的身段,为自己谋生。来年春,三十三岁的李叔同自津返沪,在城东女学任教,又为《太平洋报》主笔。入南社,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秋,经亨颐聘请他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图画课上,李叔同一袭长衫,缓缓言道:“美术的手段,首在写生;写生,首在人体。而诺大的中国,竟无一人体模特。今自叔同起,愿开风气先。”说完,李叔同褪下长衫,裸体袒露在学生面前。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6)

1915年秋,因为发生了二次革命、及袁世凯筹备称帝,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欲找袁世凯讨回公道。许幻园在大雪纷飞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转身。李叔同在雪里站着,目送着朋友。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含泪写下了《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很多人不通“一瓢浊酒”的出处,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操,更不知道四书为何物,产生了严重的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一瓢浊酒尽余欢”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16年冬,李叔同三十七岁,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李叔同三十九岁,在虎跑寺度过春节时,拜了悟和尚为师,取名演音,号弘一。从此,李叔同念念不忘出家。一日,他和同事夏丏尊入庙礼佛,李叔同又提到出家的念想,夏丏尊就大声喝道:“真有此心,就干脆剃度得了,落个干干净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叔同安排好一切,于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从此,世上再无李叔同。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7)

1922年,正月初三,在家发妻(俞氏)病故于天津,仲兄李文熙来信嘱弘一返津,因故未成行。弘一法师在给师父寂山和尚的信里写到:“前数日得天津俗家兄函,谓在家之妻室已于正月初旬谢世,属弟子返津一次。但现在变乱未宁,弟子拟缓数月,再定行期,一时未能动身也。”多年后,弘一和尚对他俗家侄子李晋章说:“我出家一事,应该知会她(俞氏)。”说完默然,不肯再语。俞氏生前,约弘一在上海素斋,两人当时也无一言。俞氏及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大嫂、侄儿,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全靠二哥李文熙照料,李家破产后,李文熙靠行医维持大家庭。

在世时,李叔同过的花天酒地;出世后的弘一,过着黄卷青灯,晨钟暮鼓的日子。他始终保持着“过午不食,寒不逾三衣”的清规戒律。一肩梵典,两袖清风,三件衲衣,云游苦行。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他晚年,抗战爆发,弘一法师对万物都心怀悲悯,惜物、惜人、惜福,却向世人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他住在厦门万石岩,自题居室为“殉教”。厦门遭日军轰炸,弹片入室,弘一法师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面无惧色。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8)

弘一法师六十三岁时,2月,赴灵瑞山讲经。事前,约定三事: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3月,回泉州开元寺,后居温陵养老院。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10月7日,唤妙莲法师抵温陵养老院卧室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下“悲欣交集”4字,交给妙莲法师。10月13日晚8时,安详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弘一大师是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佛学思想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是李叔同时,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他第一个把话剧引入到中国;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他第一个把五线谱介绍到国内并作曲;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他是中国油画之鼻祖;他是第一个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贡献了十三个第一,是卓越的文艺先驱。

他为李叔同时,他的书法学习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他为弘一时,看破具象,冲淡朴野。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平淡、文静、稚朴,如老僧入定,忘却来时。于别人,他的书法得了大道;于他,只是淡淡的写,以此结缘。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繁华褪尽,已经是超然物外。他在温良谦恭中与尘世处,在和颜悦色与自性处,他把态度写进了一笔一画,他把滋味,放进了他的人生、他的书法。1942年10月10日下午写下的“悲欣交集”4字,是有记载以来,用文字、用艺术、用生命写下的真实的人生感悟,是中国书法史的不朽之作。悲的是告别今世,之所以有悲,因为在他的佛心慈骨里,还有对尘世的万般不舍;欣的是他终于要去他修的来世,那个来世,他还没有真切的体验过。福报到底是什么?色即是空,何必执着于福报?斯人已去,惟余怀想。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9)

卢秀辉有《为李叔同息霜歌》一诗,诗曰:

旧家门庭换,佛法何须断。

心已淡淡时,风亦轻轻段。

来时已忘去,去却也忘算。

曾记沙数有,细数欠工夫,

本相如何喊?

般若何因粒,智慧又知骂。

世间本无事,皆因人故趁。

混沌欲虚我,自苦大生天,

无乐无忧种福田。

困时已忘饭,饭来却已眠。

哈哈付一笑,昏昏且几难。

树下开汝智,智非空言玄。

玄境怎生去,飘渺如何住。

本是贵公子,何苦执此念。

念生难劝语,又恐心生误。

汝欲度众生,众生何以度?

如我本愚人,心佛早相见。

公子津门时,家富雅风练。

忽生海上心,风流识生面。

东行海上摇,温柔乡中恋。

诗词绝文字,伶生显性本,

风流正中人间意。

一曲《送别》歌,从她唱到我。

书画追入古,新潮玩突兀。

君才风头出,几时能严律?

何曾见用功,俗世启鸿蒙。

一旦脱尘得,不思也自通。

心存生私言,可是人中缘?

笑而不语知心传。

不敢再言语,智慧怎相与?

汝本河中末,任而得其所。

心性怎盼成,自肯量机杼。

枝头凤鸣悠,心中正壑丘。

人随云天日,思下深渊㐀。

净气罩心幕,浊语寒霜勾。

瑶草桃花下,红湿佛点头。

君为佛门子,羡煞傲王侯。

护生死无虑,抱死复何忧。

世上无情形,不能扰安宁。

法抚浮生闲,何需追本生。

风又悠悠起,宽觉空山青。

空山无处觅,何来青碧时。

笑而不答问空山,

空山何由来?

鸟语正花香,

笑而不答问空山!

关于李叔同的句子(提起李叔同每每心碎成寸)(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