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给队员插上快乐成长的翅膀与其他区县校外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只在行政区域之内不同,何静所在的滨海新区大港海滨教育中心分管的大港油田地跨津、冀、鲁3省市,下辖22所学校。而油区特殊的区域划分让何静的工作升级,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财富。在市少工委开展的“红领巾小导游”活动中,何静与各校大队辅导员认真研讨仔细调研,将油田独特的采油文化作为“小导游”活动的亮点之一。小导游介绍油田建设历程、讲解“磕头机”工作原理等环节赢得一片喝彩。在何静看来,从小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认同感,是油田子弟回馈家乡的庄重一步。(渤海早报记者 路遥 史淞予摄)何静向往遨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生活,土生土长的四川姑娘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离开家乡。2003年,从西华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何静来到大港油田成为一位化学老师。汶川地震期间,恰逢何静刚刚工作调动到海滨教育中心接手少年队工作。整理好手头的工作后,何静返回四川绵阳老家已是地震几天后。一边

天津市第七次少代会顺利闭幕后,本报针对此次盛会组织的小记者报道团工作也接近尾声,本期将继续刊登小记者们跟踪报道的少代会代表故事。小记者们不辞辛苦地亲身走访,不仅宣传了盛会和红领巾精神,而且还在采访过程中与优秀的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沙鸥遨游天地 扎根油区教育

——访滨海新区大港海滨教育中心何静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1)

本次少代会的优秀辅导员中,来自滨海新区大港海滨教育中心的何静是唯一一个以校外辅导员身份入选名单的工作者。虽然并没有工作在一线,但何静凭借不懈努力为天津少年队工作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何静向往遨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生活,土生土长的四川姑娘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离开家乡。2003年,从西华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何静来到大港油田成为一位化学老师。汶川地震期间,恰逢何静刚刚工作调动到海滨教育中心接手少年队工作。整理好手头的工作后,何静返回四川绵阳老家已是地震几天后。一边是执着热爱的工作岗位,一边是处在余震中的年迈父母,左右权衡后何静坚持返回天津,只能每天通过电话问候父母。对父母的愧疚成为何静加倍努力工作的又一动力。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2)

从选择就业到真正扎根立业,何静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认可。作为校外辅导员,何静也成了各校大队辅导员们离不开的贴心前辈、真诚朋友。在开展少先队工作中,何静组建了“青春——红领巾”辅导员沙龙,围绕少先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作困惑等方面,帮助大队辅导员们收获成长。她的电话也被大家戏称为辅导员中的“10086”。

在海滨教育中心,年轻的大队辅导员占大队辅导员队伍的80%,为了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何静开阔思路事无巨细,巩固基本工作技能和提升个人素养并重。

与其他区县校外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只在行政区域之内不同,何静所在的滨海新区大港海滨教育中心分管的大港油田地跨津、冀、鲁3省市,下辖22所学校。而油区特殊的区域划分让何静的工作升级,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财富。在市少工委开展的“红领巾小导游”活动中,何静与各校大队辅导员认真研讨仔细调研,将油田独特的采油文化作为“小导游”活动的亮点之一。小导游介绍油田建设历程、讲解“磕头机”工作原理等环节赢得一片喝彩。在何静看来,从小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认同感,是油田子弟回馈家乡的庄重一步。(渤海早报记者 路遥 史淞予摄)

给队员插上快乐成长的翅膀

——访东丽区丽泽小学卢学陆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3)

10月16日,来自红权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刘嘉睿、邱瀛、马欣颖走进东丽区丽泽小学,与少代会代表沟通交流,既学习了优秀品质,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收获颇丰。

卢学陆老师在东丽区丽泽小学工作5年了,并于2012年起担任丽泽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工作伊始,卢学陆便以打造精品少先队活动为目标,逐步完善和健全少先队组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促使少先队各项工作在质和量方面均有了新的飞跃。为了使少先队活动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卢学陆不仅结合每月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特色系列活动,还结合少先队活动特点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快乐午间、红领巾小超市等特色活动。力争通过特色鲜明的活动,让广大队员有丰富的收获。在红领巾小超市活动中,卢老师号召大家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获取积分,凭积分卡换取奖品。通过这样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发挥特长赢得积分,合理制定目标,努力朝着理想奋斗。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4)

在卢学陆任职期间,学校少先队大队先后被评为市级学雷锋大队、红领巾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荣誉称号,卢学陆也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被问及如何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时,卢学陆说:“我们学校把培育学生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上。譬如,所有学校的大队部里都有大队长、大队委,但有的学校可能依旧是老师管理居多,而我们学校大部分活动都是学生参与、学生策划,让学生去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与老师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就像朋友一样。”(渤海早报记者 赵濛 史淞予摄)

传播民俗文化的快乐小天使

——访西青区杨柳青第一小学田筱榕

第一眼看见田筱榕,就知道她一定是个爱唱爱跳、爱说爱笑的小女孩。一次特别的机会,在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听到了她的讲解,声音如百灵鸟一般,清脆悦耳。

田筱榕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去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杨柳青第一小学德育处的李玥老师告诉记者,筱榕是班里的中队长,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是一个很让老师省心的孩子。记者得知,筱榕的父母十分支持女儿去做义务讲解员,她第一次去年画博物馆便是父亲带她去的;也正是父母的大力支持让筱榕能够毫无顾虑地做自己喜欢的讲解任务。

谈起在做讲解员时让她难忘的人和事,田筱榕说:“我刚开始做讲解员的时候还有点害羞,不知道怎么开口,这时有一个小妹妹走到我面前,指着一幅年画主动问我:‘姐姐,这幅年画是什么意思呀?’那是第一次有人问我问题,我很受鼓舞,当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家乡的历史文化,我就想一定要把义务讲解一直做下去。”筱榕还告诉记者,“孟母三迁”是给她最大触动的一幅年画,“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这让我联想到了我的母亲。所以我要尊敬父母,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的一个可爱小天使,还把民俗文化带进学校活动、带进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她为孤寡老人和残联儿童送去文化演出,丰富他们的生活;在学校里,她每天带领小队员一起练习诵读经典,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经典重新得到大家的了解。这就是田筱榕,传播民俗文化、传播快乐的小天使。(渤海早报记者 张蕾)

“寻访津城国际学校”系列报道

早报专访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天津分校

“创意工厂”满溢中国风

从本期开始,渤海早报教育专刊特别推出了“寻访津城国际学校”系列报道活动,通过记者试听课、校长访谈、实地体验等多种形式,力求展现天津国际化教育的一面,让更多的市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更加深刻地了解国际学校,促进互相交流、各取所长,促进办学发展。

首期我们走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天津分校,中国龙、八卦太极、剪纸窗花、兵马俑……这里浓浓的中国元素布满校园,和校长Mr.Steve Moody进行深度访谈后,并跟随校方人员对校园进行了仔细的体验,体验特色课堂,近距离接触这些富有创意的孩子们。

采访当天,正值校园大型主题活动“国际乳腺癌预防日——粉红日”活动。孩子们身穿粉红色衣服,在报告厅分享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通过主题活动,孩子们对健康更加重视,也学习到了许多健康知识。活动中,全校师生共同摆出粉红丝带队形,并进行拍照合影。他们大手拉小手,不分国籍,不分种族,那一刻,所有人都是一家人。孩子们在粉红色衣服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可爱。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知识面,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据该校市场部负责人赵秦介绍,这所学校的学生年龄下至3岁、上至18岁。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设置了不同的特色课程和活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老师抱着吉他弹奏,孩子们跟着节奏一起唱着老师创作的歌。唱到兴起,老师还会和学生们一起互动跳舞。孩子们舞动的身姿十分动感可爱。课堂上欢呼声、笑声、歌声交错,带给人“青春演唱会”即视感。校长Mr.Steve办公室中也放着一把吉他,他向记者介绍:“我很喜欢弹吉他,有时候工作累了,就会弹吉他放松,也会带着吉他到教室中,唱歌给孩子们听。”轻松愉快的气氛包围了整座学校。

Product Design教室中,学生们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聚精会神地设计属于自己的作品。旁边的工作室,各种工具琳琅满目,仿佛一个创意工厂。走廊中随处可见学生们自己创作的画作、手工制品等。Mr.Steve说:“我们的目的就是发挥孩子的潜质,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以及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之处,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渤海早报记者 沈锡禄 实习生 张雅婷

少代会个人感想(小记者走进少代会系列报道用汗水记录盛会)(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