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随后,景兰江又带着匡超人去给胡三公子祝寿,结识了更多杭州名士们,带挈着他参加杭州诗会——匡超人正是这时候学会了作诗。这一顿饭,他们真是喝了不少酒——“支剑峰斟上酒,二位也陪着喝了”“说着,又吃了许多的酒”“当下斟上酒吃着”“一起干了酒”……也聊了很多文人轶事。这一番酒桌上的神侃,让初出茅庐的匡超人大开了眼界:他原来以为只有读八股文考进士才算能出人头地,现在忽然明白,作诗做名士,也能名利双收啊。匡超人在文翰楼住下后,没找到熟悉的马二先生,拜访潘保正介绍的潘三也是不遇,只能来找景兰江。景兰江正与朋友浦墨卿、支剑峰在街上闲逛,看到匡超人,便邀请他们一起去街边的酒店吃饭:“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两碟小吃——那小吃,一样是炒肉皮,一样就是黄豆芽。拿上酒来。”这些菜肴实在是简单朴素,就是寻常的下酒菜。开头巾店的景兰江没有多少钱,他身边的这几位也都是平民名士,也讲不起排场。更何况,他们吃的也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1)

匡超人二赴杭州的路上,在饭店里结识了正在安静读书的景兰江。

景兰江穿着“青绢直身”,头戴“瓦楞帽子”,长得“黄瘦面皮,稀稀的几根胡子”,还是个近视眼,看起来像个生意人的模样。不过他读书读得认真专注,直到匡超人主动过来打招呼,他才看见见礼。

虽然萍水相逢的初识,但景兰江是个热心人,他对匡超人十分热情,得知匡超人也去杭州后,主动邀请他同行。在路上,景兰江告诉匡超人,自己在杭州城里开一家头巾店。虽然酷爱读书,但不做八股文,是和杭州一群“名士”们一起集会赋诗。言下之意,自己也是个“名士”。

船到杭州,景兰江又主动留下自己的地址,邀请他有空来做客——已经将他当做了朋友。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2)

匡超人在文翰楼住下后,没找到熟悉的马二先生,拜访潘保正介绍的潘三也是不遇,只能来找景兰江。景兰江正与朋友浦墨卿、支剑峰在街上闲逛,看到匡超人,便邀请他们一起去街边的酒店吃饭:

“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两碟小吃——那小吃,一样是炒肉皮,一样就是黄豆芽。拿上酒来。”

这些菜肴实在是简单朴素,就是寻常的下酒菜。开头巾店的景兰江没有多少钱,他身边的这几位也都是平民名士,也讲不起排场。更何况,他们吃的也不吃饭,是在一起的杯酒言欢。

这一顿饭,他们真是喝了不少酒——“支剑峰斟上酒,二位也陪着喝了”“说着,又吃了许多的酒”“当下斟上酒吃着”“一起干了酒”……也聊了很多文人轶事。这一番酒桌上的神侃,让初出茅庐的匡超人大开了眼界:他原来以为只有读八股文考进士才算能出人头地,现在忽然明白,作诗做名士,也能名利双收啊。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3)

随后,景兰江又带着匡超人去给胡三公子祝寿,结识了更多杭州名士们,带挈着他参加杭州诗会——匡超人正是这时候学会了作诗。

景兰江名本蕙,号兰江。他固然有点文人的小毛病,比如爱吹嘘、慕虚荣、喜高谈等,但为人还是不错的。

“杭州诗会”时,小气的胡三公子为了讲价跟人家卖馒头的吵架,是景兰江在旁边劝解,息事宁人;他们回城晚了,也是景兰江催促大家,快点走吧,别惹麻烦——同行的支剑峰不听,被他的顶头上司遇到带走。

当然了,这样的景兰江,在混衙门的潘三眼里,不过是酸腐文人,不会做生意,只会败家,根本不值一提。他对匡超人说,

“这姓景的开头巾点,本来有两千银子的本钱,一顿诗做的精光。他每日在店里,手里拿着一个刷子刷头巾,口里还哼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把那买头巾的和店邻看了都笑。而今折了本钱,只借这做诗为由,遇着人就借银子。人听见他都怕。”

潘三看不上景兰江,却很喜欢匡超人。他带他挣钱(有不少都是违法的),帮他娶妻成家,完全将匡超人当成了自己的小弟。匡超人也因此远离了景兰江等人,一心一意跟着潘三混。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4)

转眼两年过去,匡超人考上贡生,准备入京去投靠老师李本瑛。就在临行前,景兰江忽然来请他喝酒,并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潘三昨天晚上被抓下狱。匡超人大惊失色,忙问是怎么回事。景兰江十分够意思,特意找到自己的亲戚,在县里刑房当差的蒋书办,给他看了潘三的罪名,匡超人吓得魂飞魄散,因为这里面有好几件事匡超人都有参与。

匡超人当即将妻子送回乡下老家,然后去京城投奔李本瑛。在李本瑛的关照下,匡超人顺利考取了教习。按照程序,他再次回到杭州盖章取节。

得知匡超人回来了,景兰江再次和蒋书办联袂来找——他们这次是受在狱中的潘三委托。景兰江本想请匡超人去茶室坐坐说话,无奈茶室便宜简陋,匡超人已经看不上这地方了。他“虽不说,意思不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便邀请他去酒楼,顺便给他接风。

蒋书办说出潘三的希望,想见匡超人一面。匡超人听了,却夸夸其谈,远兜近转,无论怎么劝,就是不肯答应。他甚至还说起当年潘三请他吃饭的情形

“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

儒林外史有意思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5)

吃着景兰江的饭,却嫌不够好;羡慕潘三的大鱼大肉,却不肯去见一下那个人。匡超人不仅辜负了潘三,更让景兰江白费了这顿酒饭钱——我们知道,景兰江真不是什么有钱人啊!

曾经,潘三很看不上景兰江,他喜欢的是匡超人。而等到他落难之时,匡超人理都不理,避之唯恐不及。他看不上的景兰江倒是为了成全他的心愿,为他奔走破费,也是充满了讽刺。

后来景兰江来到南京,结识了蘧公孙、马二先生和杜少卿等一群真名士,参加了盛大的泰伯祠大祭,这也是杭州这帮名士文人中,唯一的一个。

景兰江当然算不上真名士,大概他的诗也写得不怎么好。他只是一边开着头巾店谋生,一边呼朋唤友作诗的文学中年。然而这个“伪名士”,却有着真性情,虽然为了作诗亏了很多钱,却也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对萍水相逢的匡超人指点提携,对从无交往、且已经身陷囹圄的潘三亦是竭尽所能。景兰江没有多少钱,请人吃饭只能是街边小吃,但这份追梦之心、务实之路、仁厚之情,值得我们为他点个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