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无趣的天启(勉力维持的天启)

无趣的天启(勉力维持的天启)很快,杨链等人被下狱,东林党意识到情况不妙,迅速调转方案,辞官的回家讲学,外朝的低调蛰伏,下狱的尽力施救,总之,不去违逆皇帝的意愿,毕竟还是皇权至上吗。当然,这中间还有辽东局势不断恶化的影响,天启的老师孙承宗孙阁老去都无法稳定辽东局势,最后因为一场小规模偷袭兵败在舆论下被迫辞官,孙阁老也是东林党人,这对东林的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随后是高第,当然,他只是个熬时间的,袁崇焕也是这个时候被提拔,这位年轻又有野心的书生,就是年轻王守仁的翻版,敢自己出关游历,回来就说我能打,天启任命他去守辽东,在拜访前几任上司后,他决心守宁远,最终爆发了宁远之战,事实证明他和王守仁差距很大,觉华岛被攻陷说明他一个南方人不懂北方海战,但是后金已经很久没遇到明军像样的抵抗了,袁崇焕虽然很多时候纸上谈兵,但是敢于打,最终凭借宁远孤城抵抗住了后金大军,让努尔哈赤被迫退兵,当然,也有说这和后方的毛文龙有关,总之,宁远之战是明

万历皇帝打赢了朝鲜之战,却输掉了国力,最重要的是古代的中国不懂什么叫战争赔款,总认为日本没什么资源,其实那时候日本银矿多的很,因此国库不充足,加上大胜之后的麻痹性,明朝输掉了萨尔浒之战,万历皇帝在不甘中把地位传给了朱常洛,这个自己从来都不看好的儿子,他的想法是到时候儿子传位给所以朱由校,朱由校还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假以时日,必然是一代贤君。可惜天不遂人愿,主要是万历留给平庸的朱常洛困难太大了,首先是宫中势力庞大的郑贵妃,和朝廷很多人交好,且野心勃勃,想把自己的儿子(还未就藩的福王朱常洵)推上皇位,而朱常洛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其次是混乱的朝局,方从哲,叶向高,杨链等东林党人和其他党斗的不可开交,朝局混乱,而这个时候,在位仅仅三个月的朱常洛就去世了,这也是红丸案,就是郑贵妃给朱常洛的大黄是泻药,让虚不受补的朱常洛雪上加霜。

无趣的天启(勉力维持的天启)(1)

他临终把帝位传给自己的长子,朱由校一个只有16岁,还没有接受系统培训的孩子为帝王。这时候风口浪尖,各种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争夺帝位,最后是东林党人展现他们维持正统的决心,杨链,左光斗等人挺身而出,把两位李性太上皇妃(朱常洛的宠妃)给赶出宫去(移宫案),为皇权保驾护航,随后拥护年轻的朱由校登基,年号天启。中间的重重黑幕,比如王安(朱常洛贴身太监)拥立朱常洛,另一位皇妃派出李进忠(魏忠贤)去阻止,结果李进忠见势不妙,立马投靠,各种刀光剑影,甚至还牵扯到了边将,李如柏在天启登基后被迅速下狱,为萨尔浒之战背锅,为那场明末大战盖棺定论,从此天启年开始,他的倒霉父亲的三个月定位泰昌,次年开始为天启。

天启一登基,就把自己的乳母客氏奉为夫人,颇有大权独揽宫中权势的意思,朝堂之上,则是重用有拥立之功的东林党人,毕竟这些人前后奔走,坚持正统,像杨链这样的正人君子,必然是为了国家稳定,因此东林党人被迅速提拔,年轻的左光斗,杨链也成为了督察御史,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明朝的督察御史位列九卿,虽然不如一部尚书,也相差不远了,他们认为皇帝已经成年,客氏应该被赶出宫去,于是上书言事,客氏只能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时候的李进忠已经拜入魏同门下后改姓魏,现在叫魏忠贤,和客氏勾搭再一起,顶替了王安的位置和东林党斗争,他们都当朱由校是舍不得乳母,殊不知聪慧的朱由校已经意识到东林党一党独大,对朝廷的坏处,朝廷不能只有一个声音,这样皇权会岌岌可危,于是他决心扶持宫中一位有能力,有手腕的人和东林党相互制衡,这样既不会祸乱朝堂,又能维持皇权独尊地位,东林党不得不好好办事。

世事有时候确实很搞笑,东林党一党独大够不知收敛,对浙党,齐党,楚党等赶尽杀绝,而这些人看到魏忠贤得到皇帝的支持,可以保全他们,于是纷纷投靠,就这样,和东林党相对的阉党在天启有意扶持下崛起,阉党的组成就是被东林党排斥的各种官员,后世名声显赫的崔呈秀也是这时候拜魏忠贤为干爹。很快阉党的一堆虎狼就出现了,魏公公也提督东厂,按说这时候大家相安无事多好,东林党不愿意,他们要把魏公公干掉。于是杨链继续带头弹劾,二十四大罪疏让人头大,魏公公没什么文化,一听自己又这么多罪,慌的一批,连忙去找天启求情。其实杨链找半天也没什么罪证,翻来覆去就一个,恋权,证据不足,就看皇帝心思了,天启不愧是有为之君,吊了他们许久,直到魏忠贤一把鼻涕一把泪绕着天启一路哭,天启才表态,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勉强答应帮助魏忠贤的态势。

无趣的天启(勉力维持的天启)(2)

很快,杨链等人被下狱,东林党意识到情况不妙,迅速调转方案,辞官的回家讲学,外朝的低调蛰伏,下狱的尽力施救,总之,不去违逆皇帝的意愿,毕竟还是皇权至上吗。当然,这中间还有辽东局势不断恶化的影响,天启的老师孙承宗孙阁老去都无法稳定辽东局势,最后因为一场小规模偷袭兵败在舆论下被迫辞官,孙阁老也是东林党人,这对东林的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随后是高第,当然,他只是个熬时间的,袁崇焕也是这个时候被提拔,这位年轻又有野心的书生,就是年轻王守仁的翻版,敢自己出关游历,回来就说我能打,天启任命他去守辽东,在拜访前几任上司后,他决心守宁远,最终爆发了宁远之战,事实证明他和王守仁差距很大,觉华岛被攻陷说明他一个南方人不懂北方海战,但是后金已经很久没遇到明军像样的抵抗了,袁崇焕虽然很多时候纸上谈兵,但是敢于打,最终凭借宁远孤城抵抗住了后金大军,让努尔哈赤被迫退兵,当然,也有说这和后方的毛文龙有关,总之,宁远之战是明军的胜利,袁崇焕迅速成为军方新星。随后的宁锦之战,袁崇焕都督辽东,指挥满桂,赵率致等将领,在锦州,宁远和皇太极大战,虽然很多时候是守城,却也保证寸土不失,还组织了一支骑兵和后金对砍,最终皇太极久攻不下撤兵,当然,这里念天启皇帝在两次战争中都多次鼓励袁崇焕,而且下达的指令都是正确的,可以看出天启的识人之明。

可以说,天启皇帝在位时,对内能够稳固朝政,重用东林党,却又不至于一家独大,东林党也能尽心尽力为朝廷做事,还扶持魏忠贤和他们打擂台,而魏公公作为皇权的捍卫者,天启能够一言决生死,基本不足为虑。对外宁远之战,宁锦之战都能够抵御后金,给明朝休养生息的时间,假以时日,若以后的君王休养生息三十载,国力恢复,自然可平定辽东,可以说史书对天启的木匠皇帝是有偏颇的,一个只会木匠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样敏锐的眼光的。只是后来又是落水,和前几任皇帝一样,不慎落水,最终医治无效,这也和古代医疗水平不发达有关,最后他认为主少国疑不利于现在复杂的局面,决心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却不曾想这正中东林党下怀,只能说,棋差一招。

无趣的天启(勉力维持的天启)(3)

可以说,天启能够勉强维持明朝的局面已经殊为不易,不然崇祯怎么有可能还有几十年皇帝生涯,可惜天启虽然聪慧,却没有魄力改革,最后只是给张居正平反,可惜大明国运已失,也不会有第二个张居正,只能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