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这种现实促使加缪创作了《异乡人》。在小说中,加缪以众多消极抵抗现实的法国人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不按既定规则行事,我行我素的主人公。他亲眼看到一大批法国人在精神世界对现实世界感到迷茫,却只能随波逐流来应对,然而这样消极的反抗毫无意义,在冰冷的现实世界面前,不堪一击。荒诞是人在生存中经历苦闷、空虚,甚至绝望之后产生的情绪。因为亲身经历,加缪对荒诞感的描述多基于直接的生活经验。《异乡人》就是加缪对荒谬世界的经典描述,与《卡里古拉》《西西弗神话》并称为的“荒诞三部曲”。这部小说成书于1942年。当时,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被德国侵占,正值青年的加缪也投身到法国民众的反抗中。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1)

《异乡人》(也有译本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二十世纪法国的文学经典,也是加缪的诺贝尔文学得奖小说。

自出版以来,《异乡人》被译成60多种语言,影响着不同语种的一代代人。在法国,《异乡人》还入选高中教材,成为头号畅销书。

本书作者加缪于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在贫民窟长大,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从少时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他相伴,因而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荒谬与荒诞。

荒诞是人在生存中经历苦闷、空虚,甚至绝望之后产生的情绪。因为亲身经历,加缪对荒诞感的描述多基于直接的生活经验。

《异乡人》就是加缪对荒谬世界的经典描述,与《卡里古拉》《西西弗神话》并称为的“荒诞三部曲”。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2)

这部小说成书于1942年。当时,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被德国侵占,正值青年的加缪也投身到法国民众的反抗中。

他亲眼看到一大批法国人在精神世界对现实世界感到迷茫,却只能随波逐流来应对,然而这样消极的反抗毫无意义,在冰冷的现实世界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现实促使加缪创作了《异乡人》。在小说中,加缪以众多消极抵抗现实的法国人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不按既定规则行事,我行我素的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在接到母亲去世的电报时没有哭,参加母亲的葬礼时也没有哭,甚至在母亲葬礼后不久,他去游泳,遇见了以前的女同事。接下来,他和女同事一起看了喜剧电影,晚上还睡在一起。默尔索和邻居雷蒙去海边度假的时候,过失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被捕,最后被判处死刑。

默尔索的一系列表现都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可以说,他独立于这个社会,自成世界,其他人怎样都无所谓。也因此,默尔索成了大众世界的异乡人,接受了这个世界的三种审判。

默尔索接受的审判,一是社会“审判”,二是司法审判,三是灵魂审判。这三种审判不是孤立存在的。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3)

小说里,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的行为接受了社会大众的“审判”,这种审判成了司法审判的证据。本来简单的过失杀人案,只需要公正的司法审判,但是司法审判却演变成了灵魂审判。甚至可以说,小说里的社会审判与灵魂审判决定了司法审判的结果。

其实,在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判定下,公众舆论引发的“社会审判”也很大程度上行驶了对当事人“灵魂审判”的公共裁决,进而影响到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

01、社会审判:面对同一件事,你的反应与众不同,甚至违背世俗规则,你就会被社会民众“审判”。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这是小说的开端。加缪在开端直接塑造了一个冰冷的形象,在面对妈妈去世时,主人公默尔索的反应与众不同。

一个正常人,不记得妈妈去世的时间;妈妈死后,他没有哭;甚至在妈妈下葬时,表现得“无动于衷”,这就是对社会基本规范的不认同。

白居易在《慈乌夜啼》中所说:“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大意是,母亲去世,吴起竟然不去奔丧,这样的人连禽兽都不如。

百善孝为先。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的行为,与我们倡导的“孝”是相悖的,被社会审判在所难免。即便在现在,如果一个人在母亲弥留之际忙于工作,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也是要被人指指点点的。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4)

从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到母亲下葬,默尔索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葬礼后第二天,他就去游泳,与以前的女同事一起看喜剧电影,并睡在一起。默尔索还出结论:“生活跟从前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默尔索的表现跳出了公共道德的束缚,挑战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社会民众对他这种行为态度进行了“审判”。

母亲去世了,你不哭,就会受到质疑和批判。这就是世俗与道德的规则,是社会定则,你不遵守就会被判“死刑”。

在现代社会,我们周边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多数人在遵守。偶尔有人不按这种习惯行事时,想一想我们的反应是什么?是否会对他评头论足,进行“审判”?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个体呈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因为个体反应与社会通用规则不符,甚至是背向,就否定他,更不能因此而评判一个人。

社会审判,也可以说道德绑架、社会舆论。有时候,道德绑架甚至能影响司法的判决,毕竟法官也是人,在进行司法裁判时也要考虑世人的看法,兼顾法理与人情。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5)

02、司法审判:司法审判中,被告人默尔索被排除在外,成为整场审判的“局外人”。

司法审判是指特定法律职业群体,在法律规范的指引下,以特定逻辑及论证方式,对纠纷进行裁判的理性行为与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被审判的对象,应该是整个审判的关键人物,需要保证他们的存在与权利。然而,在加缪的笔下,针对主人公默尔索的司法审判,于此截然相反。

母亲去世仅仅两周后的周末,默尔索和邻居雷蒙一起到海边小木屋度假。这一天,默尔索难以忍受太阳带来的燥热,开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

紧接着小说进入第二部分,默尔索被捕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出场,开启司法审判。

凶杀案发生后,按照正常的审判,有一个好的律师辩护,默尔索不会走向断头台。但这场审判是不正常的,被审判者默尔索似乎是不存在的。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6)

没有人在乎默尔索说了什么,可以说没有人让他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像庭审中,律师总是让他别说话一样,他被排除在诉讼之外,没有参与的余地。

面多众多证人证言,检察官和法官并没有相信对默尔索有利的话,甚至阻断了他们继续说下去。

身为主角的被告人,被排除在司法审判之外,没人问他的看法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在司法审判中,法官们不在意默尔索,所以不会过多关注他,他们在意的是对共同价值观和宗教精神的维持和保护。

当默尔索挑战了共同价值观和宗教精神时,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死人”了。哪怕过失杀人不至于判死刑,但为了维护共同价值观和宗教精神,他必须“死”。

因而默尔索的死刑在道德上是必然的,这也是小说提到的第三种审判——灵魂审判。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7)

03、灵魂审判:当宗教大于法律时,人类的审判微不足道,上帝的审判才至高无上。

司法审判本是审理默尔索杀人的命案,结果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的异常行为被拿出来审理,他的灵魂被判有罪,这就是“灵魂审判”。

不过,默尔索不认为自己的灵魂需要被审判,也不接受这种审判,他甚至怀疑灵魂审判的依据,发出呐喊:

“我知道这个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也曾表述过这种观点,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他塑造的米卡面对审讯,曾多次强调:“我以为关于感情你们没有讯问我的权利。”

在阅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主人公犯了罪或做错事,往往要借助上帝的力量拯救灵魂。只有让人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是错的,上帝才有出场的机会。

因而,预审法官告诉默尔索上帝会原谅心存悔意的人,问他是否相信上帝。默尔索多次表示不信,最后预审法官认为默尔索的灵魂顽固,毫无悔意,称他为“反基督先生”。

检查官、法官们努力把默尔索面对母亲去世的一系列行为与枪杀案连在一起,力证他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对他进行“灵魂审判”,为他的杀人动机戴上面具。

检察官对默尔索进行灵魂审判得出的结论是:默尔索“没有所谓灵魂,没有一点人性”“摒除一切普世价值的匮乏心灵”。因为这种灵魂审判,默尔索在司法审判中被判了死刑。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8)

默尔索的灵魂被判死刑后,监狱牧师又试图对他的灵魂进行“拯救”,默尔索却拒绝接受这样的灵魂拯救,因为他坚信自己的灵魂无罪。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法治精神有没有权力审判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有,法官和神父谁有资格来审判一个人的灵魂?

从现代法治角度来看,宗教不应凌驾于法律,因而任何人都无权审判一个人的灵魂。

这也是这部小说被奉为法律文学经典著作的原因。当默尔索杀人后,法官只需要对杀人案做出审判,事实上他们对默尔索的灵魂做了审判。

监狱牧师甚至说:“人类的审判微不足道,上帝的审判才是至高无上的。”

基于这点,有人说小说批判的是“基督教的灵魂审判权”和现代法治审判的“群体无意识”,这也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其实,这部小说更大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思考:在世俗、道德、法律的既定规则下,个人能不能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异乡人经验解析(浅析书中的3种审判)(9)

《异乡人》很适合我们现代人来阅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崇尚自由、追求真实,可从出生起,每个人都被无数的社会定则所包围。

这个包围圈里呈现了太多的假象,你要么适应它被同化,要么反抗它被“审判”。大多数人选择了被同化,不开心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这部小说,能促使我们思考,世俗的定义是否正确,是否值得追求,多样化的个体应不应该被鼓励?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

当我们选择坚持做自己时,这部小说就可以带给我们勇气,去追求绝对和真实。在世俗规则与真实自我的博弈中,哪怕被“审判”,也要怀着执着与激情,按自己的想法过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