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筑牢社区防疫墙(北京社区治理探秘)
多举措筑牢社区防疫墙(北京社区治理探秘)“12345”市民热线的接诉即办,社区也是一支重要力量。疫情以来,北京市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哨声源”,凡是和疫情相关的诉求,全部纳入诉求办理“第一优先级”,做到立即办,优先办。面对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市下辖的3422个社区基层组织高效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者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志愿者、物业、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合作,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居民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北京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书写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从“哨声源”解决问题
6月1日凌晨,华贸中心社区书记刘东风又被电话铃声吵醒了,是北京市民服务热线12345转来的。
疫情期间,居民打入的电话太多,刘东风想了个办法,把自己的手机号作为12345的转接,“如果居民打12345说打不通华贸中心社区的电话,接线员就可以直接帮他把电话转接到我的手机上。”
社区治理一直是超大型城市常态运转的重要基础。
2020年2月,考察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了解基层一线疫情联防联控情况,强调要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面对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市下辖的3422个社区基层组织高效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者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志愿者、物业、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合作,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居民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北京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书写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
从“哨声源”解决问题
疫情以来,北京市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哨声源”,凡是和疫情相关的诉求,全部纳入诉求办理“第一优先级”,做到立即办,优先办。
“12345”市民热线的接诉即办,社区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疫情期间,刘东风的电话总会响起。他是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华贸中心社区党委书记,华贸中心社区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延长线上,地处北京CBD区域东部,这是一个由老旧居民区和涉外高档公寓、商务楼宇组成的复合型社区。
疫情期间,社区的来访电话总是爆满,“我能不能回京?”“我的弹窗怎么解?”这样的问题,刘东风和同事们总要反复回答。
6月8日下午,华贸中心社区,刘东风正在办公。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有时候,社区电话正接着,刘东风的手机又响了。为了防止居民们打不通电话,他想了个办法,把自己的手机号作为12345的转接,“如果居民打12345说打不通华贸中心社区的电话,接线员就可以直接帮他把电话转接到我的手机上。”
在垡头街道双合家园社区,“12345”投诉的问题,促使社区和物业形成了专班制,社区接单,物业解决。
双合家园社区是北京市最集中的保障房社区,社区整体规模大,集公租、廉租、两限房于一体。
双合家园社区书记郑树丽说,之所以建立这样的共商共治模式,是因为社区收到的大部分“12345”投诉问题都直接与物业相关,“物业充当了首问责任制”。物业和社区有一个接诉即办的群,“物业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
比如电动车上楼问题,“12345”平台经常接到双合家园社区的居民投诉,看到派单后,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把单转发到“专班群”,物业方负责安保的主管看到后,直接去查看电瓶车上楼的情况,“可能就会派保安请下楼,加大巡视力度和管理力度”。为了长效解决电动车上楼的问题,双合家园社区申请了安装充电桩和车棚的资金,由社区来负责购买简单的材料,物业负责出人工建车棚,“我们出料,他们出工”。
居民投诉环境卫生差,垃圾桶过满,社区这边收到一起,物业就抓紧处置一起。同时从长远上着手解决问题,寻找清运公司的问题所在,在社区的主导下,物业方最后重新更换了清运公司。
九年来,双合家园社区几乎所有的大事小情都与物业一起,他们办公也在一座楼。在郑树丽看来,形成这个模式是“一个12345引发了管理社区的路径”。
实际上,“12345”市民服务平台——接诉即办,早已是北京治理创新的品牌,在2019年便已入选首都城市治理网络舆情热词。在实际工作中,接诉即办在不断迭代升级,走向未诉先办和主动治理。
刘东风想了个法子,在华贸中心社区做到“未诉先办”。在华贸中心社区,平时的工作都在走访中完成,在居民尚未投诉时,就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处理。
6月8日上午十点多,刘东风和其他社工早已在各小区走访,与住户们沟通,听取他们近期的诉求。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五年,“一万五千多步”,几乎每天,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都监测到了这样的步数。
党建引领“共商共治”
社会治理与党建工作的重心均在基层。
五年来,朝阳区大力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将其作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工程,并就如何实现社区协商治理,如何让民主有序走入百姓日常生活等进行探索,形成了党政群共商共治模式。
在郑树丽的带领下,双合家园社区摸索出了一套“融合式”工作法。“融合式”的特点在于,打造一个“社区党委 辖区内N个党组织”的管理网络,打破过往“条块分割”的局面,辖区内的物业、企事业单位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发力,完成社区资源整合。
“融合式”工作法先后开创了“1351N”社会工作服务工作机制、党建工作联席会机制,以及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微创新工作机制。
2022年6月7日下午,双合家园社区书记郑树丽在整理小区出入卡。新京报记者 朱清华 摄
1351N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旨在充分形成党建工作联建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1即发挥社区党委核心作用;3是“三委共治”,构架党委会、居民委员会、社会事务协调委员会共同治理平台;5是“五方议事”,形成居委会、物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专业社会组织议事机制;“一站式服务”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双合家园社区工作化服务网络;N个社区社会组织构建以社区公益性、社区辅导性服务和社区支持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党建工作联席会机制,则是与社区内26家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双合党建共建协议书》,联席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同时确保开展“联建共创”活动不少于4次。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郑树丽号召物业加入防控工作,组建了一支由物业和社区共同组成的防控队伍。社区工作人员逐户摸排建立人员台账;物业工作人员24小时站岗,为进出的居民测温、登记,并组织进行环境消毒;各房屋管理单位及时上报住户信息,配合完善人员台账,社区、物业、社会单位各负其责,让摸排值守、环境消杀、防控宣传等工作快速走向有序。
社区办公楼的门口有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郑树丽说会一直沿着这个模式走,“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卡口,都是共商共治一起解决,不分你我,分工但是不分家。”
为了畅通居民与社区的沟通交流渠道,郑树丽还推出了“社区移动议事厅”,将社区议事厅搬到居民楼下、搬到绿地凉亭中,引导居民合理合法表达诉求。
“我们小区的绿化,先天不足。”郑树丽说,“开居民议事会时,居民们总说希望能多种点树,但经费是个问题。”
2018年秋,社区紧邻的化工路扩建,路边的很多大树都要移栽,郑树丽心想,“这些树,如果就近移栽到我们小区就好了。”想法虽然美好,但移栽大树这事,不但社区管不了,街道也没权力,得找区园林绿化局。“只能走共商共治的路。”
郑树丽马上跟街道工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朝阳区园林绿化局迅速响应。
经过严谨的实地考察和论证,区园林绿化局与街道工委、社区进行了协商,决定按照双合家园社区“全要素小区建设”规划,将化工路施工移出的部分绿树补栽到小区内,并由区园林绿化局进行绿化专业设计和养护。
2018年10月,30棵大树“搬”进了双合家园社区的新家,23棵社区原有树木也被重新移伐规划。受访者供图
2018年10月,30棵大树“搬”进了双合家园社区的新家,23棵社区原有树木也被重新移伐规划。通过居民议事会协商,大家同意在道路两侧,安装休闲路椅、环保垃圾桶等便民设施。社区的“绿色护卫队”成员,还对大树进行了认领,主动承担树木及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现在小区内的主路两侧,全部补齐了银杏树;南北向道路两侧,全改种了国槐。
合力共建“小哥驿站”
共商共治方面,华贸中心社区党委探索的是另一种模式。他们不断深化服务意识,探索“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工作结合、活动融合”,凝聚多元主体合力参与地区共建共治共享。
华贸中心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调动国华置业腾挪自身资源,划出一块专门区域,作为快递外卖人员电动车停车区、休息区。
这个休息区的名字叫“庄里小哥驿站”,这是一个黄色的小亭子,除了桌椅板凳,还有微波炉、电视、热水瓶。驿站周围,全是排列整齐的共享单车,一旁的充电柜林立。
这个区域,原先是物业公司的两个停车位。刘东风在小区走访期间,发现了快递员、外卖员的难处,“有时候车没电了,有时候高温没地方休息了。”后来,刘东风找了辖区内的物业公司,在寸土寸金的CBD附近均出两个车位,改建成了“小哥驿站”。
华贸中心社区内的“庄里小哥驿站”。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去年下半年,刘东风上门去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一位瘫痪在床的老党员说,夏天他们从来不敢开窗,窗户正对着某大厦酒店新装的三台大型空调室外机,“嗡嗡嗡”的噪音吵得他们夫妇俩寝食难安。一家人上门去理论过几次,酒店工作人员说要协商,但最终事情都不了了之。
刘东风立刻找到环保部门协商,多次走访这家酒店。最开始,酒店也没有立刻行动,刘东风和同事们像“钉钉子”一样,联合多家单位多次上门走访,终于协调好这件事。酒店将排风机挪了位置,将空调拆除,移至楼东侧墙角下,还在周边安装了隔音设施。
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委员、区民政局副局长赵博洋介绍,像双合家园社区、华贸中心社区这样共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是朝阳区长期探索形成的亮点。
从2014年开始,朝阳区就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以议事协商会为平台,充分整合党委、政府和多方主体,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丰富民意收集机制,完善为民服务和公共事务决策方式,形成党委、政府、多方主体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
2019年朝阳区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关于全面深化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理念,动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身边公共事务决策。
赵博洋说,目前,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在朝阳区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全区建有社区、小区、楼院居民议事厅1922个,推选议事代表19729名。近年来,通过集中协商议事,共立项为群众办实事7000余件,涉及百姓出行、停车、养老、环境等方面。同时,共商共治的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社会治理的整个范畴,朝阳区探索实践的“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荣获了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
“被看见”的朝阳群众
双合家园社区的“融合式”工作法,在扩大以党委为核心凝聚力,链接多方资源的同时,更注重内部融合力量的汇聚与提升。
在区域化党建的框架下,双合家园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机制通过志愿服务联盟,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
为此,双合家园社区组建了15支自治队伍,并成功注册为社区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乐民、娱民、助民、安民”活动,在社区公共安全、公益服务、环境卫生等公共议题上实现自助互助。
作为社区家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双合之窗”编辑部创办的《双合社区生活》,是一个纯居民自治的纸媒,在社区居民中发行。
2021年七一前夕,双合家园社区书记郑树丽为小区里的志愿者——楼门护卫队整理袖章,讲解工作要求。受访者供图。
73岁的赵双平是“双合之窗”编辑部主编,也是一名志愿者。因为爱好书画和写作,加入了编辑部,负责统筹编辑部的稿件。
赵双平说,刚搬进小区时,买菜不方便,社区为居民找了直通新发地的蔬菜车,“老党员维持秩序”,那是志愿服务的雏形。等到陆陆续续居民入住多起来的时候,就有了“正经八百的志愿服务队”。
入住初期,从城区搬出来,赵双平有一种“失落感”,他们大多是从东城区搬过来的,东城区文化底蕴深厚,“一个胡同地名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那样的环境和双合家园社区有天壤之别。
“社区党委和街道领导看得特别准,说文化不足,就着重把文化建设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赵双平说,社区组织了报纸设计大赛,参加者每个人出一期A4纸大小的手绘“板报”。社区把获奖人集中起来,成立了编辑部。
作为一份双月刊,从2015年第一期开始,每年大约有308篇文章,每份报纸四个版,大约有一万字。
编辑部的成员一共有12人,他们有自己的章程和办报理念。“说社区人,说社区事。”
这些年来,它几乎成了“小区的一部成长史”, 小区里的所有大事小情都在报纸里。小区路灯不亮,解决了,呼吁买菜难,也解决了。
郑树丽说,《双合社区生活》纸媒与“美丽双合”微信公众号的宣传,确保了社区信息交流的及时与畅通,使得每位社区居民知晓身边事、邻里情,提升社区居民入住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郑树丽说,除了双合编辑部以外,双合家园社区还有另外14支自治队伍,“比如合唱队,舞蹈队,绿化队,楼门护卫队……推动社区治理的触角真实延伸至居民家门口。目前,建立的楼院门栋微信群,已经成为居民自治的最基础环节。”
每一天,郑树丽都会戴着红袖章去巡查小区,看看小区卡口和核酸检测点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她的袖章上写着“朝阳群众垡头力量”,志愿者都统称为朝阳群众,垡头街道则加上了自己的“垡头力量”四个字。目前,双合家园社区一共有15支志愿服务联盟,260位志愿者。
而在华贸中心社区,“朝阳群众”们已经将志愿活动内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退休大爷大妈们,戴着印有“朝阳区志愿者”的红袖章,将共享单车搬运到特定区域,车头和车尾一律朝向一个方向,排得整整齐齐。平时,他们只是在社区附近走走逛逛,也会捡起一片垃圾,放好一些车辆。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富大鹏介绍,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注册社区志愿者192万人。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先后修订出台了《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规范指导各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各区多措并举抓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涌现出“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石景山老街坊”“丰台劝导队”等志愿服务团队,助力社区治理、疫情防控、便民服务、养老助残、矛盾调解、环境卫生等方面工作。
尤其在疫情期间,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协助做好核酸检测、社区值守、物资配送、防疫消杀、特殊人群服务、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工作,提高了社区疫情防控能力,为社区抗疫作出了贡献。
年轻人的力量
按照《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及验收标准》,朝阳区在软件方面,着重加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在双合家园社区,每当有新人来社区工作,郑树丽都请对方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来社区?来社区干什么?离开社区后能为社区留下什么?”
双合家园社区干部们平均年龄为36.5岁。这些年来双合家园社区一直奉行的都是传帮带的形式,老干部带新干部,所有的工作项目化。
九年来,从郑树丽这里培养起来的社区书记就有六位,他们都去了垡头街道的其他社区担任书记,郑树丽笑称,“我这里就是个摇篮,就是出干部的平台。”
刘婉婷今年36岁,2015年年初来到双合家园社区工作,她以前不太善于人际交往。面对居民,尤其是开展入户工作的时候,会觉得压力大,“害怕面对人,害怕面对居民的指责。”
在成为社区工作者之前,她的印象里,社区里年纪大的人多,对工作的认知则是,“喝茶看报。”
当真正开始工作时,社区的工作是盘根错节的琐碎,比如“有人家里有蟑螂,也会来问有没有蟑螂药。”
这些年来,她总结出收获最多的一点,“所有的事情,你只要硬着头皮去干,就能做到。”经过多年的锻炼,当能真正去解决问题,能让居民满意的时候,她开始觉得,“我也不错,我也挺棒挺厉害。”
当要统计一些数据的时候,刘婉婷习惯于用问卷星居民填报的方式,“更喜欢用互联网的方式,愿意把勤奋用在思考和尝试上。”在这个过程中,她能清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也能体现个人在团队里的价值和作用,“因为你的参与可能让大家省了很多力气。”
在新媒体宣传上,刘婉婷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力量。在微信公众号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她提议设立双合家园社区自己的公众号,通过萌宝投票的活动,吸引了社区6000多居民的关注,“学着网上各种宣传的方式,关注量一下就上来了。”公众号普及之后,一些社区举办的活动,再也不需要到处拉人参加,很多居民开始“抢着来”。
赵博洋介绍,朝阳区社区工作者队伍有8000人左右,学历比五年前有明显提升,本科以上超过60%,50岁以下占到88%,社区队伍逐步向年轻化、高素质转变。
一张办公桌,经办所有事
与此同时,社区减负也在进行。为了落实社区减负,朝阳区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行社区职责清单、计划清单、表格(系统)清单、挂牌清单等管理,让社区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办好群众身边的事。理顺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定位,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和社区服务站基础服务作用。
在华贸中心社区,一张办公桌,解决了社区群众接待的全部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持续了五年。
6月8日上午,华贸中心社区小区门口,志愿者正在做防疫扫码工作。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2017年,刘东风意识到,“虽然服务大厅里人总是很多,但是大家都不了解社区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而社工们各自负责养老、综治等工作,在接待群众时,总是有的工位人满为患,有的工位则人迹寥寥,有时一人请假,居民就只能等。为了提高社区办事效率,刘东风在华贸中心社区推进了去行政化改革。
首先是办公区域的改造,他们摘下了原先门口挂着的十几块牌子,仅留下“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块牌子。原先占地33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也被缩减为75平方米,曾经人头攒动的服务大厅被撤了,被铁皮柜包围的七个工位缩减为一个工位。
如今,华贸中心社区的社工们每半年在工位上轮岗一次,他们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坐在办公桌前等待群众的来访。
2019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工作准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社区职责清单,实现社区减负的源头治理。集中清理规范社区挂牌、开具证明事项,证明事项从100多项减少到3项,挂牌从120多种精简到18块,精简率87.5%。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富大鹏介绍,目前,全北京市3422个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44140人,平均每个社区12.9人、服务约2000到3000户居民,人员配备居于全国前列,基本能够满足全市社区工作需要。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的人数1.6万余人,持证比例近40%,整体业务素质较好,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逐年提高。
富大鹏说,目前社区“两委”成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部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95%,一大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的新鲜血液补充进基层干部队伍,全面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结合社区治理精细化、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进一步充实社区工作力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富大鹏说,北京市自2020年开始实施“优才计划”,通过脱产训练、岗位实训、专业督导等方式开展系统培训,帮助社区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和实务技能,动员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推进基层社会服务和治理,计划到2025年选拔培养600名优秀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如今,76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参与治理,6.8万个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在居民当中。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的社区治理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党建引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在此良性互动。
新京报记者 朱清华 汪畅 编辑 胡杰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