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馆之役装备(碧蹄馆之战前后细节)
碧蹄馆之役装备(碧蹄馆之战前后细节)不久日军的小早川隆景和黑田长政部终于赶到,当时小早川的先头部队和黑田长政带领8000人增援立花宗茂,日军总兵力至少在10000以上,绝对有是明军的三倍。明军此时也已疲惫,见到后续日军的军队入阵后,立即下令脱离了战斗。(黑田家谱中甚至说他们接替立花军战斗击溃了数万明军,这就离谱。此时李如松还未参战,就算之前4小时的拉扯中明军毫无伤亡,只有3400人,哪有数万)又撤退回了高阳地区,李如松的一千人也刚到与明军汇合。但他们很快发现后面的日本军队越来越多。小早川隆景、毛利义元、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等主力陆续赶到日军已经超过3万人。李如松及明军此时见也只能看到了日军先头部队都是明军的数倍。明军只有4000多人,短暂的思考后李如松还是决定主动向日军进攻。因为这个时候撤退,日军肯定就会紧追不舍,很容易引起溃败。由小早川隆景指挥下,毛利部的井上五兵卫和栗屋四郎为先锋直接迎战明军,本人指挥本部为中军设置在望山
正月初五,李如松率领43000明军包围平壤时,城内日军只有小西行长部的18000人。面对两倍多的明军,当晚小西本想趁着明朝远来立足不稳,就当夜两次袭击明军营地。均以失败告终,损失数百人后。小西只能组织日军积极防守,不敢出战。小西好歹也是在日本战国后期混出来的,深谙兵法。知道一味的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呢,他派人冒死向驻守在后方白山城的黑田长政、凤山城的大友义统、牛峰城的小早川秀包求援。但小西为了突出战事的急迫,在求援信上竟写上了遭遇了20万明军包围。
黑田长政得知有20万明军,毫不犹豫的使出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往王京(首尔)方向逃跑。当黑田长政军跑到凤山城后,大友义统才刚刚得到消息。他与黑田说“明军势大,就我们现在的兵力难以阻挡,还是尽快回王京与主力汇合”。黑田称善,他们一起跑到了牛峰城。小早川秀包怒斥两人不救小西,贪生怕死不是武士所为。但得知明军有20万时,短暂沉默(像极了尴尬的非静止画面,书里就是这样记载的,听到明军有20万直接沉默了)后叹气道“你们都跑了一整天了,此时小西大概已经战死了,我们应该尽快回王京与大军汇合。”
小西就这样自己把自己卖了。经过了两天的强激战,急于收复平壤的李如松采取围三阙一。小西在晚上借着夜色的掩护成功带领残存的6600人逃出生天。平壤之战明军伤亡1759人,由于战前说明了不准割首级,但还是斩得首级1500多。日军伤亡11000余人中多数是被明军纵火烧死或者慌忙中追入大同江,和伤员自杀。接近1:7的伤亡比让明军高层逐渐产生骄躁情绪。
第二天中午(正月初九),才派出一支数百人骑兵追击。下午才得知小西已经逃走的朝鲜方面大怒,指责李如松故意放跑小西,要准备向万历皇帝告状。于是李如松下令再派出一支骑兵,他们一路上几乎兵不血刃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城市。抓到的俘虏被送与李如松帐下,李如松恐吓道“我此次率天兵数十万,王京贼能挡得住吗?”日军俘虏回道“王京内只有数万人,若是天兵南下,他们怕早就逃之夭夭了。”李如松十分满意。派李如柏为前锋率1500骑兵继续南下探路,若是属实就立即率队跟进。
正月二十。李如柏收复开城时,原本驻守的数千日军仅剩约300日军在善后,为了迷惑明军,他们将开城里的大量朝鲜成年男子头发剃成日本人的样式。但明军来的太快,刚准备南逃的倒霉日军与明军交战,仓猝应战下,日军阵亡169人,被俘11人,(明军战报说开城之战斩级169,俘虏11。明军伤亡65人)其余做鸟兽散。日军当时多数已撤回王京,在路上不断有被丢弃的辎重和烧毁的村庄,和被抛弃的朝鲜民夫及受伤的朝鲜伪军。朝鲜人纷纷的对明军说日军在后撤,甚至有朝鲜人说连王京里的日军听说明军在平壤击败小西吓得都逃跑了,李如柏和查大寿断定,如果此时南下定能收复王京。当消息传到明军大营后让李如松产生了轻敌之心,他只想带着亲兵夺得大功。就在没有通知其他明军的情况下,轻敌冒进。为后来的碧蹄馆大败埋下了伏笔。
正月二十六,查大受带领600骑兵为探路先锋,他们一路南下走到了离王京(首尔)20里外的砺石岘,再往南就是首尔平原了。从这里甚至可以看到王京的城墙。明军刚好遭遇了加藤光泰的500人巡逻队,他们本来是准备向北探接纳逃回的日军,并探取明军情报。此时的明军全是骑兵,刚一接战就把日军队形冲散。加藤光泰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身上连遭数创,侥幸逃回王京。明军斩获60余级,北退30里,至碧蹄馆。很快由孙守廉,祖承训还有李宁带领2800人(有说3000)从坡州南下。李如松随后带1000人出发,出发时钱世桢和杨元都感到奇怪,李如松所调遣的4000多人几乎全是辽东精锐骑兵,他们看出来这些人全是他李如松的嫡系部队。杨元问李如松将前往何处,李如松回道准备亲自南下探王京虚实。并提醒杨元可第二天再带2000人跟上,即使杨元知道了李如松想独占收复王京的大功,但只得领命。(后来,前面部队被日军围住在碧蹄馆时,李如松十分焦急在赶路时还摔下了一次马,起身后立即觉得还未开战就摔破脸颊可能不是好兆头。就派人传令,让杨元极速增援前方,随后上马继续前行。根据钱谦益的《牧斋初学集》中记载了,杨元得知李如松传令支援,还听说李如松“倒马”高兴得不的了,以为李如松阵亡了,如果这时他上战场他就是前线最高级别的将领。)
日军在王京内得知加藤光泰战败的事情,都吵成一团,不知道有多少明军。因为加藤光泰他以为遭遇的是明军主力前锋,此时虽然明军主动退去。但日军也在考虑到底是死守王京,还是主动出击。最后宇喜多秀家在小早川隆景支持下力排众议,他分析明军多是大炮和骑兵,如果死守就给人家运输大炮的机会,如果逃跑是肯定跑不过骑兵的。随后决定出战。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亮由立花宗茂为前锋带队3000人打头阵,双方在碧蹄馆南边互相发现。立花宗茂被誉为“西国无双”是日军中较能打的大名。他先让家臣小野镇幸和立花三左卫带领700余人,示敌以弱引诱查大受接战便佯装败退。自己带高桥统增则在后面埋伏。查大受亲率明军骑兵出击,又一次直接冲散日军队形,本来想佯装溃败的小野镇幸支撑不住,变成了真的溃败。明军一路追击了十余里路,日军伤亡300余人。在追击中查大受发现日军如此不堪,派人与后面的孙守廉和祖承训传消息称“贼气已夺,速来”。但没想到立花宗茂和高桥统增左右杀出,日军用铁炮狂射,明军就用神机箭和三眼铳还击。由于此时日军人数的2000多人超过查大受的600,明军顿时被打得有点招架不住,主动后退。立花和高桥就穷追不舍,明军又退回到碧蹄馆附近的高阳地区,刚好孙守廉和祖承训赶到,明军立即转守为攻。日军此刻不敌明军开始边打边撤,双方已经拉扯了快3个小时。立花宗茂被逼退到一个小山坡上,浑身都插满了箭。从开始到现在的激战立花军已伤亡过千,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他为了鼓舞士气,特意让身边的部队拿出军粮,并对士兵说“大家尽情的吃喝,一会与唐虏(明军)决一死战”。
不久日军的小早川隆景和黑田长政部终于赶到,当时小早川的先头部队和黑田长政带领8000人增援立花宗茂,日军总兵力至少在10000以上,绝对有是明军的三倍。明军此时也已疲惫,见到后续日军的军队入阵后,立即下令脱离了战斗。(黑田家谱中甚至说他们接替立花军战斗击溃了数万明军,这就离谱。此时李如松还未参战,就算之前4小时的拉扯中明军毫无伤亡,只有3400人,哪有数万)又撤退回了高阳地区,李如松的一千人也刚到与明军汇合。但他们很快发现后面的日本军队越来越多。小早川隆景、毛利义元、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等主力陆续赶到日军已经超过3万人。李如松及明军此时见也只能看到了日军先头部队都是明军的数倍。明军只有4000多人,短暂的思考后李如松还是决定主动向日军进攻。因为这个时候撤退,日军肯定就会紧追不舍,很容易引起溃败。由小早川隆景指挥下,毛利部的井上五兵卫和栗屋四郎为先锋直接迎战明军,本人指挥本部为中军设置在望山岘,左翼是立花军,右翼是小早川秀包和毛利元康,希望以前锋诈败引明军入包围圈。明军先对日军前锋发射三眼铳和神机箭,日军前锋直接后退。李如松亲自率队冲锋,紧追栗屋不放,井上五兵卫拼命掩护将其救下。明军很快追入了日军的包围圈,日军左右中集体合围。形势严峻,但李如松带领4000多人在面对2万日军何为下依然不慌。
“奇兵宗茂、秀包等见机而下山,直冲如松中军,隆景亦纵横奋击。而如松兵有节制,进退自在。两雄相会,战甚苦,自巳至午。”《征韩伟略》
即使日军人数占总体优势,日军对着明军不停围攻,但明军倒是越战越勇,李如松更是连刃数十人。小早川秀包的部队因受到明军冲击,伤亡较大,家老横山景义,武士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波罗间乡左卫门等战死当场。立花宗茂的家臣在这一天战死了十时传右卫门、池边龙右卫门永晟、户次中务少辅镇林、安东善右卫门常久、小野久八郎、小野喜八郎成幸、小串忠左卫门成重,高桥统增的家臣战死了今村喜兵卫、井上平次、帆足左平、筑赖新介。就出现了接二连三的日军将领找李如松单挑,最魔幻的事出现了。中国和朝鲜都记载了一个金甲倭将,把李如松逼到绝境,被其弟李如梅救下,关于这名金甲倭将的真实身份,后世传说是立花宗茂的家臣小野成幸,或者是安东常久。但是,在立花家的史料中却找不到相应的记载。对此,后世成书的日本史料《鹿儿岛外史》《征韩伟略》皆称金甲倭是小早川隆景的家臣井上五郎兵卫。但是井上五郎兵卫一直活到了战后,并没有毙命。还有几种说法是小野成幸或者安东常久,栗屋四郎。可这四位他们都没有死在此次战斗中。在以后回日本后还有活动的记录。也可能单纯的被李如梅射伤倒地被日兵救下。
日军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加藤光泰等人相继率部投入战斗,甚至连在平壤之战中遭受重创的小西行长也跟了上来,日军几乎倾巢而出。那这么算了话日军已经达到四万人。李如松也发现,日军愈来愈多,李如松下令边打边撤。随后在张世爵和李如柏还有李宁部保护下拼死突围。李如松眼看成功突围后,明军上下刚松一口气,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井上五兵卫带领几个武士拼命拦住了李如松,并将其打下了马。(其实是李如松的马受伤倒下了)这时李有升拼命掩护李如松,并为其断后。却被井上五兵卫带领的几个武士拉下了马,当场解肢。明军随后逃出望山岘跑到碧蹄馆北部的惠任岭处刚好遇到前来接应的杨元。杨元看到日军紧追不舍,立即发炮放铳。听到巨大的炮声,日军误以为明军主力到了停止追击,开始犹豫了。这时明军作出将要反击的样子,日军立即后撤。随后,明军北还。日军亦不敢追击。
李如松回到坡州后找到了李有升的女婿王审抚肩就哭诉道“好男儿为保护我就这么死了”。
次日朝鲜柳成龙想问李如松战况如何,李如松并没有直接回复道胜负。只说坡州城小,粮缺兵少。随后率军北渡临津江。柳成龙带领朝鲜一班官员极力劝说李如松不要退兵。李如松回道“我之前南下王京,本来就是侦察敌情。现在已经知道敌情该早回开城部署工作,力图南下王京。”柳成龙回道“王京城里只有万余倭寇,提督为何要急于北撤,不如就在此调大军汇集,然后南下收复王京”。他代表着大多数朝鲜官员的心,那就是不管明军死活。自平壤开城大捷后,军粮又越发跟不上。马匹更是因为爆发瘟疫病死过万。朝鲜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地方给予帮助,反而在情报上屡次出错,坑害明军。李如松越想越气“我此番南下就是侦察敌情,王京何止万余,明明有十余万之众”。柳成龙笑到“提督,你说话要负责任王京怎么可能有十余万倭寇”。李如松紧回道“你们国书上不是之前就说了王京有十几万倭寇吗?我这次南下确认了,是有十几万。” 柳成龙无话可说只能回道“请提督三思,万不能后撤”。朝鲜大将李薲得知明军要北退到开城,立即找到李如松跪下拦路,希望以自己诚意改变李如松心意。可李如松根本没有理会他。
二月初四明军撤回开城。
就在明军和朝朝鲜双方开始不信任时,在王京日军也开始想撤至南边。经历碧蹄馆之战后,日军补给也开始出现短缺,特别是火绳枪、火药、药品、刀甲。再加上碧蹄馆战后日军向大城市主动收缩,各地的朝鲜义军就收复一些边缘城镇,并扰乱交通要道,抢劫日军军需补给。二月初十,日军在发现明军无南下情况后就开始准备大打一场战争。二月十二,日军2.6万进攻幸州山城,此城中朝鲜军仅有5000余人。但他们顽强抵抗,从早上打到黄昏,最终日军伤亡近两千。日军士气低落,毫无战斗意志。宇喜多秀家怕夜战不利,率军撤退。当李如松得知幸州大捷后,直呼可惜退兵太早,未能趁日军不备奇袭王京。二月二十随着加藤清正从咸镜道撤退到王京。在二月二十七,王京十几个大名开会,决定向丰臣秀吉报告计划南撤。在三月初十丰臣秀吉在没有收到王京南撤计划时,就已经开始对王京日军做出南撤指令,因为补给线太远,而且海上李舜臣就跟开了无双一样,让日军很是头疼。又能在与明军谈判时,为表示诚意主动撤出王京。
第一次万历援朝战争明军陆地上基本结束。双方在三月份开始谈判。四月初八沈惟敬与小西行长谈判。四月初十双份约定日军在四月十八南撤,明军同意不追击。后面明军在与日军还是有发生冲突,但基本没有超过千人规模的战斗。七月初七(日本是真喜欢这个日子)爆发了晋州之战,明显是日军炫耀武力,意图在和明军谈判时获得更多筹码。但明军人数本来就比日军少,还要分驻各地以保持补给供应得上。主要是宋应昌力主求和再三下令李如松不能南下,所以明军并未参战。其实朝鲜军队也早已得知日军动向,并有4万人屯于咸安,但得知8万日军进犯晋州时,朝军不战自溃。晋州城内朝鲜士兵不过数千,但有7万多百姓。日军轻易攻破晋州后,展开了传统技艺“大屠杀”。但周边地区明军还是与日军发生了冲突,七月初六时,日军集结时亦有部队在边集结边劫掠。南原地区洛尚志派兵800与周边抢掠的日军战斗,最终斩获13级。日军发现是明军后短暂接触就主动避让。由于南原地区明军只有千余,再加上有令不能与日军发生冲突。就没有追击。
我个人认为碧蹄馆之战中明军伤亡应该在1500人左右。日军应该伤亡在4000到5000整场战斗中,损失比最多的是立花宗茂部和小早川秀包和加藤光泰部。立花宗茂在四月十九日军全体撤退南下时原本3000人只剩1400,战损是碧蹄馆中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