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第一个小问题,“闹情绪、耍脾气的熊孩子”。我想和这些孩子们说,“不仅你的作文需要反复锤炼修改,老师的、甚至是莫言的也要改,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成人也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大道理都一样,老师所持的教育基本理念也大致相同,如何适应于学生特色、更好地传达道理、表述观点,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孩子非常看重教师是否自己当成孩子对待,而只有他需要被照顾时才会愿意承认他和成人的差距的。大多数时候,他希望自己是了不起的,希望自己能被看待成一个大人,和大人们拥有同样平等的地位。孩子对家长、老师的不满有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容易被很多言行所引发。“赶紧写作业”、“不准玩”、“不给你买”这种诚然可以引起孩子的反感,但令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的言行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常用“凭什么?”来和这种行为划清界限。改作文,首先得让孩子明白这不是多余的、不平等的,改是生活的一部分,改作文得改,很多不良

来自创意作文私享会讲座实录~

郝 浩

hao hao

来自海滨小城青岛的小学语文老师。主张以爱心,责任心和童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擅长融合多种教学形式:有声阅读,绘画,思维导图,感官体验,小古文等。力图调动学生感官体验,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能力发现贴近自身生活的素材内容,并能将素材选择、整理成个性化的文章。遵循“起于兴趣,止于有感而欲发,点到为止”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激发原创性的联想与想象。以既尊重人又尊重文的态度,探求教与学的平衡之法。

大家好!我是语文郝老师,很荣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老师分享孩子写作文那点事。 借助一堂作文课微信分享会的平台,着重分享的是:我在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方面的一点经验和教学观察。其实,平常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氛围都是轻松、不拘小节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他方式可能用处不大,只能靠情绪和气氛的感染来让他们对事物使他们产生兴趣。今天我们说的是写作文的一个小点,改作文,但是改却不是完全孤立,今天我就站在我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如何指导学生改作文。

并非每个人都要成为大众作家,但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生活的记录者,拿起笔大胆记录生活的细节,然而写仅仅是起点,而改则是好作文的原点。我个人感觉不要因为只要写好作文训练孩子,只让他变成一个会写作文的人,而要拉长这个教育的过程,放慢脚步,扎扎实实地为了能力训练孩子,这种能力是全方位的语文能力。每一个孩子在面对作文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家长、家庭、老师、成长阶段,表现的问题都不同,具有特异性。那么今晚,第一个讨论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改作文?”

“为什么要改作文?”

我想很多的孩子、家长会提出相似的问题,“写都写完了,还改什么呢?”。

第一个小问题,“闹情绪、耍脾气的熊孩子”。我想和这些孩子们说,“不仅你的作文需要反复锤炼修改,老师的、甚至是莫言的也要改,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成人也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大道理都一样,老师所持的教育基本理念也大致相同,如何适应于学生特色、更好地传达道理、表述观点,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孩子非常看重教师是否自己当成孩子对待,而只有他需要被照顾时才会愿意承认他和成人的差距的。大多数时候,他希望自己是了不起的,希望自己能被看待成一个大人,和大人们拥有同样平等的地位。孩子对家长、老师的不满有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容易被很多言行所引发。“赶紧写作业”、“不准玩”、“不给你买”这种诚然可以引起孩子的反感,但令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的言行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常用“凭什么?”来和这种行为划清界限。改作文,首先得让孩子明白这不是多余的、不平等的,改是生活的一部分,改作文得改,很多不良习惯也得改,家长们应该在生活中灌输和渗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态度,让孩子明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他树立这样的好榜样。我们常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而我认为。榜样才是最好的陪伴。如果你也不明白或者你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请参见下面的音频(阅读原文),家长配合视频给孩子讲解。不管多么生动的教学手段,还是多么有趣的教学内容,缺少了人这一因素,都显得不那么有活力。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1)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2)

第二个小问题,“因为你对他有责任,所以不要问凭什么”。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的背后,是学会自查自省的过程。作文的作用不仅在于本身,还在于它是孩子自我表达、自我对话窗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作文的地位的原因。孩子若是反问在不想当作家的前提下,写的作用是什么的话,需要家长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写是表达的窗口,改则是人生的选择。不论孩子写的数量和质量,要放手给孩子亲自去写。亲手创造、自我掌控的责任感,会促使孩子希望它变得更好,而老师和家长是辅助的作用,孩子则是主人翁、主宰者。从对待第一篇作文的态度开始,孩子与家长达成基本的共识,基于此,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学海漫漫,需要一定的心力和精神,所以态度成为一切事物的先决条件。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3)

“如何指导孩子自己修改作文?”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要求孩子,但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先摆正态度,不苛责孩子。家长需要做到:1.督促但不干涉;2.点评但不批评;3.给予选择但不限定可能。千万不能让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反正都不会写,还不如不写,反正你老说我,说我学了这么久还不会写。”

第一个小问题,“你和孩子究竟谁在闹情绪”。弄清楚真相,是改作文的前提。我们得想办法让孩子明白来自家庭的信任。放松的心情是耐心的童年,让孩子放轻松,才能传播你的想法。

第二个小问题,“培养孩子写的概念和改的态度”。只要孩子完成作文的写作,家长就应该开始发挥作用了,不管写的质量和数量,只要让孩子主动表示写作的完成,家长就可以开始指导了。

第三个小问题,“作文常见问题的解决”。一是缺乏内容写不长,二是不会表达没文采,三是不懂取舍结构乱。将在下面做一一解释。根据三个问题,对应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才是王道。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4)

一、缺乏内容写不长

这个问题是最常见的,见于写作文的“困难户”,亲子关系和学习态度是主要原因,孩子甚至还堂而皇之作为借口,“我写不好所以我是写不好的”。这类逻辑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错误。缺乏内容的背后,是孩子缺乏逻辑的问题。任何一个孩子,其实都是观察高手,观察意味着写作能力的萌芽,而这一能力是所有孩子都拥有的,不管性格如何、智力如何、成绩如何。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观察的高手,同时也是健忘的行家:非常健忘,更“善于”健忘。训练方法是,让孩子选择一个词语(成语最佳),以此造句,标准是越长越好。就此,我让学生(三年级)进行了一些造句练习。自主选词,让他们养成责任意识,家长则需要加以启发,以生活为蓝本,以情景为基础。例如,“车水马龙”,孩子写“马路上车水马龙”,意识是正确的,家长就需要扩张他的内容,引导他写多写长写丰富。“加”是最简单的方法,符合孩子的本性。从一个词语起步,从阅读材料里积累孩子眼中的好词、好句后,再增加选择的词语数目,进行串联造句练习。训练目的在于,通过词语引发联想,成为创作的源泉。很多孩子写作文时常关闭联想和想象的阀门,也存在词汇表达的问题,这个训练可以很好地衔接两个难点。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而不是将阅读材料内容仅变成长期记忆中的盲点,不懂得调用,训练过后,孩子会慢慢开始有“文采”。

总结而言,因势利导尊重多样性和特异性,尊重不同的孩子写不同的片段,从词到句再到段落,形成说的通、合情合理的场景,进而形成段落,解决孩子最基本的问题。

二、不会表达没文采

通过完善逻辑的方法,篇幅虽然上涨,但仍距离一篇好作文的要求关山远隔。因为其中有很多流水账式的“大白话”。练习方法是,1.读。朗读自己的作品。说话时的语气、语境都需要带入作文写作中,而不是简单地凑字数。有语气地读,是在帮助孩子把自己写的内容带入相同的情景,通过语言的唤醒生活的画面转化为文字。学写作,不亚于学说话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引入和营造,不能指望孩子跨级学习。孩子读的过程可以让他自省,家长也可以指出,这样他就会明白自己写了“大白话”。家长要学会跨越一个约定俗成但不甚正确的概念:“这个问题不需要解释”。耐心、学会举例、走进生活,是让孩子明白的三个关键点。“饮料”之于“白开水”,“颜料”之于“白色笔”都是很好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大白话”。很多孩子的表达都很笼统、宽泛,不够准确。我们家长一定要指出他们的问题,不能姑息。要让孩子意识到,更准确的词语去表达,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事,这个有助于激发孩子兴趣。2.鸡蛋里挑骨头。孩子自读后,家长参与、一同指导。不要急于指责,而要表达好奇,引发孩子解释的行为。解释是描述的过程,是完善逻辑的过程,是增加语言丰富性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态度,学会引导而不是批评孩子。问法具体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哲学化的问题是简单的,可以完善孩子的逻辑链,使其写文章更丰富。内容丰富,是表达丰富的前提。举例,“有一天”是孩子最常见的“白话”表达,那么具体是哪一天呢?可以是“星期四”、“大年初一”,更可以是“我心情最不好的那一天”。这一天怎么样呢?可以“天气晴朗”、“阴雨绵绵”,更可以是“天气好的仿佛用鼻子就可以闻到阳光的味道”。如果我们不指出他的问题所在,不告知他语言多样性的可能,我相信他永远不会明白。接着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天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呢?常见的回答可能很敷衍,所以我们要告知孩子,要给写作内容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孩子的答案永远不是世俗的完美,家长要灌输的理念应该是,孩子的努力不是为了完美而是更美更好的目标。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5)

在这里,我想用我常用的三字诀来说明修改作文的法宝:“加”、“减”、“换”。令孩子好奇的表述会引发孩子的兴趣,正中他们的关注点。“加”自己能发现的细节,加形容词、加“奇怪”的符号、加成语.....都是很好的选择,孩子可以自由发挥,在此,应该提出要求,强化孩子的积极性,“每一样都加一打”,保持他的好奇心,让他感觉到成就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提醒他加比喻句等修辞句;“减”重复的、多余的、跑题的甚至是孩子不喜欢的,都在“减”的范围内;换”点新鲜的,好词、好句,改掉冗余罗嗦不通顺的,换掉重复不优美的。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例如“吃饭了吗你今天”让孩子去翻译得到“你今天吃饭了吗”,中文的博大精深不止在于词语的不同,更在于顺序,换一换顺序,更能得到铿锵有力、得体恰当的语句。

三、不懂取舍结构乱

如果不考虑应试,我认为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就在于:“顺”、“序”、“美”;通顺、有条理、有美感,是孩子写作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应试,则有不一样的特点,“考文”的出现,让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虽然当前正淡化作文题目对于孩子创作的局限,但有两点应该着重注意:字数和类型。字数限制要求在写作时有详有略,形成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的情节过程,段落的要求常见为三段式。“鱼骨头”是我常用来比喻作文结构的工具,鱼头、鱼身、鱼尾代表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段,要求孩子戒掉时间、地点、人物的标准范式和套路,结尾段,要求孩子直中“心”或“脑”,心是情感,脑是思考,中间段,要求多维度、多角度、多方式描写一件事物。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虽无法一言概之,只能笼统地概述。如何区分写人、写景等不同文章呢?需要孩子从思路上区分。作文公式化可以帮助孩子区分。晦涩难懂的理论需要通过家长生动详实地举例和引导才能让孩子明白。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6)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7)

在此,我叙述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就作文批改进行讨论和研究。不同的人教,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无法预料的,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规律、尊重孩子、尊重作文。我个人的水平有限,仅想告诉各位家长因人而异,而不要焦虑和紧张,避免用情绪影响孩子。欢迎各位交流!谢谢大家!

附:郝老师批改作文范例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8)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9)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10)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11)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12)

我变成了一朵小花的作文(改出作文的妙笔生花)(13)

猜您喜欢: